首页 理论教育 语用理论在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中的应用

语用理论在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中的应用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要把交际双方遵守交际合作原则之类的语用规则作为基本前提,这些原则就可以用来确定和把握自然语言的具体意义。

语用理论在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中的应用

七、语用理论

在日常语言交际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形如“S是S”的句子,如:

(1)孩子总归是孩子。

(2)战争就是战争。

(3)他演得真好,眼神儿是眼神儿,身段是身段,作派是作派。

(4)敌是敌,友是友。

仅从形式上看,或者说脱离交际语境来看,这些话简直就是同义反复,是不传达任何意义信息的重言式。但是,一旦把它们放回言语交际过程,置于一定的语境中,它们就不再是同义反复,而是传达了丰富的意涵。设想下列情形:

(1)一个孩子在玩耍时打破了邻居的窗户玻璃,其父带着他去给邻居道歉,并表示给予赔偿,同时严厉批评孩子,这时邻居说:“孩子总归是孩子嘛!”这句话显然不是废话,而是有一定意义的,其可能涵义是:既然道歉了,孩子是可以谅解的,不必赔偿。

(2)两个人谈起1999年北约对南斯拉夫的轰炸,其中一位对战争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民流离失所、经济损失大发感叹,另一位则说:“战争就是战争。”这句话的可能涵义是:战争是残酷的,你别指望在战争中不流血、不造成财产损失,无谓的伤感不管用。

这样一来,形如“S是S”的句子就不是真正的重言式,而是拟重言式,它们在一定的交际语境中产生出一种不同于字面意义的特殊涵义,保罗·格赖斯造了一个专门的英语词“implicature”表示这种涵义,一般译为“隐涵”、“语用涵义”、“会话涵义”、“具体意义”等,相应地,字面意义则叫做“语义意义”、“抽象意义”等。有人认为,一个语言表达式在它的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才是它的完全的真正的意义,一旦脱离开语境,它就只具有抽象的意义。逻辑应该去研究、理解、把握自然语言的具体意义,当然不是去研究某一个(或一组)特定的语句在某个特定语境中独一无二的意义,而是专门研究确定自然语言具体意义的普遍原则。可以说,格赖斯于1975年提出的交际合作原则就是这样的普遍原则,它包括一个总则和四个准则。总则又叫做“合作原则”,其内容是:在你参与会话时,你要依据你所参与的谈话交流的公认目的或方向,使你的会话贡献符合这种需要。仿照康德范畴区分为量、质、关系和方式四类,格赖斯提出了如下四组合作准则:

(1)数量准则:在交际过程中给出的信息量要适中。

   a.给出所要求的信息量;

   b.给出的信息量不要多于所要求的信息量。

(2)质量准则:力求讲真话。

   a.不说你认为假的东西;

   b.不说你缺少适当证据的东西。

(3)关联准则:说话要与已定的交际目的相关联。

(4)方式准则:说话要意思明确,表达清晰。(www.xing528.com)

   a.避免晦涩生僻的表达方式

   b.避免有歧义的表达方式;

   c.说话要简洁;

   d.说话要有顺序性。 (12)

只要把交际双方遵守交际合作原则之类的语用规则作为基本前提,这些原则就可以用来确定和把握自然语言的具体意义(语用涵义)。实际上,一个语句p的语用涵义,就是听话人在具体语境中根据语用规则由p得到的那个或那些语句。更具体地说,从说话人S说的话语p推出语用涵义q的一般过程是:

(i)S说了p;

(ii)没有理由认为S不遵守准则,或至少S会遵守总的合作原则;

(iii)S说了p而又要遵守准则或总的合作原则,S必定想表达q;

(iv)S必然知道,谈话双方都清楚:如果S是合作的,必须假设q;

(v)S无法阻止听话人H考虑q;

(vi)因此,S意图让H考虑q,并在说p时意味着q。

试举二例:

(1)a站在熄火的汽车旁,b向a走来。a说:“我没有汽油了。”b说:“前面拐角处有一个修车铺。”这里a与b谈话的目的是:a想得到汽油。根据关系准则,b说这句话是与a想得到汽油相关的,由此可知:b说这句话时隐涵着:“前面的修车铺还在营业并且卖汽油。”

(2)某教授写信推荐他的学生任某项哲学方面的工作,信中写道:“亲爱的先生:我的学生c的英语很好,并且准时上我的课。”根据量的准则,应该提供所需要的信息量;作为教授,他对自己的学生的情况显然十分熟悉,也可以提供所需要的信息量,但他有意违反量的准则,在信中只用一句话来介绍学生的情况,任用人一旦接到这封信,自然明白:教授认为c不宜从事这项哲学工作。

格赖斯还谈到了语用涵义的五个特点:(i)可取消性:在给原话语附加上某些话语之后,它原有的语用涵义可被取消。在例(1)中,若b在说“前面拐角处有一个修车铺”之后又补上一句:“不过它这时已经关门了”,则原有的语用涵义“你可从那里得到汽油”就被取消了。(ii)不可分离性:如果某话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语用涵义,则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同义结构,该涵义始终存在,因为它所依附的是话语的内容,而不是话语的形式。(iii)可推导性:前面已说明这一点。(iv)非规约性:语用涵义不能单独从话语本身推出来,除要考虑交际合作原则之类的语用规则之外,也需要假定通常的逻辑推理规则,并需要把上文语句、交际双方所共有的背景知识作为附加前提考虑在内。(v)不确定性:同一句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产生不同的语用涵义。

显然,确定某个话语的语用涵义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和分析、归纳和演绎的统一应用,因此具有一定的或然性。研究如何迅速有效地把握自然语言表达式在具体语境中的语用涵义,这正是自然语言逻辑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自然语言逻辑目前正在发展中,它将有助于计算机的自然语言理解、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对话以及人的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因而极有发展前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