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埔军校史话》:中国近现代诗说

《黄埔军校史话》:中国近现代诗说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54章黄埔军校史话过黄埔军校旧址芦荻当年革命辟蒿莱,浩荡千军珠水涯。1924年10月,黄埔军校创设教导团。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4月18日黄埔军校开始“清党”,几百名共产党员被逮捕,熊雄、萧楚女等被杀害。自1924年建校以来,在风风雨雨的历史进程中,黄埔军校始终名声昭著,延续不衰。在国民党方面,黄埔师生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有近40人。

《黄埔军校史话》:中国近现代诗说

第54章 黄埔军校史话

黄埔军校旧址

芦荻

当年革命辟蒿莱,

浩荡千军珠水涯。

北伐征途风雨共,

情深海峡盼归来。

芦荻(1932~ )北京大学教授。

【注释】

蒿莱:指野草。(www.xing528.com)

在近代战争史上,出自黄埔军校的军人往往有一种自豪感。芦荻女士的这首诗,回忆了当年革命者们的事迹,也表达了对国共合作的怀念和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黄埔军校的创立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孙中山亲自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位于广州市郊黄埔长洲岛上,故称黄埔军校。在第一次国共合作酝酿期间,孙中山总结了辛亥革命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为了改组国民党和创建革命军队,1923年8月,他派蒋介石率团访问苏联,考察党务和军事。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期间,决定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并成立了筹备机构,任命蒋介石为筹备委员长,王柏龄、李济深等为筹备委员。不久,蒋介石借口辞职出走,筹备工作主要由廖仲恺主持完成。1924年5月5日,第一期学生500余人入学。6月16日正式开学。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组成校本部,隶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苏联派来数十名优秀军事干部担任教育工作,并提供办校经费和军械武器。中国共产党选派周恩来、熊雄、聂荣臻、恽代英、萧楚女等先后到军校任职,还选派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进步青年投考入学。1924年10月,黄埔军校创设教导团。团、营、连均设党代表。教导团是党军的基础,后来的党军第一旅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黄埔军校的分合变迁

1926年3月,陆军军官学校和国民革命军各军办的学校合并,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归属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军校改组时增设副校长,由李济深担任。随着革命的发展,先后在潮州南宁长沙和武汉建立了分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戎装待发,随时准备参加作战。镇压广州商团叛乱,两次东征,镇压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和北伐战争等历次战役,都有黄埔学生参加并建树了赫赫战功。黄埔军校还积极支持和保护当时蓬勃兴起的工农群众运动。为适应当时革命对军事人才的急需,军校将每期的教学计划定为6个月。从创办到1927年4月,共招收了6期学生。其间,有4期学生近5000人毕业。当时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在黄埔军校内也有反映,初期集中体现在以共产党人为核心的左翼青年团体青年军人联合会同以反共学生为核心的右翼团体孙文主义学会的斗争。1926年4月后,这两个组织相继解散,但两派斗争并未止息。接着成立的黄埔同学会,由蒋介石担任会长,把持会务的则是原来孙文主义学会中的骨干分子。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4月18日黄埔军校开始“清党”,几百名共产党员被逮捕,熊雄、萧楚女等被杀害。以两党团结合作为特色的军校也无法维持,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三足鼎立的黄埔军校。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是在1927年底,蒋介石决定在南京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基础上,又于1928年3月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名义明令改名成立的,意图在南京新建校舍作为黄埔本校的延续。学生从第六期起顺序编次,首先开始招收第六期入伍生。原在武汉、长沙、广州及各部队的学员,都先行往杭州集中编队受训,然后转往南京入学。蒋介石还要求此后各省地方自办军校都陆续划入本校体制,按入学时间先后而编次定期别,都以蒋介石为校长,通称黄埔军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京失陷。本校在学的各期学生奉命辗转移地教育。为适应抗战需要,校本部奉命实行沿长江两岸水陆并进,流离播迁,径往四川成都为基地集中。是时早有成都分校先期在此开办,于是进而为分校充实设备而扩大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本部,并要各地分校一律按照成都本校教学要求统一施教,在八年抗战中成了培养抗日官兵大本营。各期毕业生都一律开赴抗日前线参战,功不可没。

黄埔精神

1949年10月成都解放,蒋介石下令将台湾籍学生和国民党高官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回归而成台湾军校早期基础。至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湾复出,决定在此恢复成都军校,续招第二十四期学生,是为凤山陆军军官学校之始,与此同时在高雄县,又有位在左营的海军军官学校及岗山的空军军官学校,合称为三军官校,提倡黄埔精神,秉承黄埔传统,共同发展。自1924年建校以来,在风风雨雨的历史进程中,黄埔军校始终名声昭著,延续不衰。黄埔军校以孙中山提出的“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在国民党方面,黄埔师生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有近40人。在共产党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有5人出自黄埔、10名大将中黄埔出身的占了3位、1955年授衔的57名上将中有黄埔师生8人。无论是国民党人还是共产党人,都以出身黄埔、经历过革命熔炉的战斗洗礼而视为一生的荣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