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阅读词典》中的独特感悟

《小学生阅读词典》中的独特感悟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五)读书中的感悟话题导引王尚文老师在一次访谈录中曾说到:记得初读《变形记》时,第一句话就把我整个儿慑服了。王尚文老师所谈的其实就是他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的感悟。我们往往会被文章的言语唤醒,被作者的情绪感染,生发出许多的感慨和体会,这就是读书的感悟。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感悟是对文章的再创造,因为个体的不同而使这个创造变得更加有意义。阅读的乐趣,就在这独特感悟之中。

《小学生阅读词典》中的独特感悟

(十五)读书中的感悟

话题导引

王尚文老师在一次访谈录中曾说到:记得初读《变形记》时,第一句话就把我整个儿慑服了。我突然发现自己是一只大甲虫。……《战争与和平》中描写安德烈受伤后躺在地上凝望天空的那几段文字,使我第一次发现了天空的高远、永恒和伟大。王尚文老师所谈的其实就是他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的感悟。

一本书,一篇文章,它不仅仅只是文字符号的简单组合。在抽象的文字符号下面,还包蕴着许多心灵情感的东西。捧起一本书,专心致志地阅读,开始了与作者的对话交流。我们往往会被文章的言语唤醒,被作者的情绪感染,生发出许多的感慨和体会,这就是读书的感悟。

感悟是非常个人的。每个读者生活经验不同,情感经历不一样,认知水平有差异,他们对文章的感觉也就不一样。就像人饮水一样,冷暖自知。读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就有不同的感受。如阅读《红楼梦》,历史学家从四大家族的衰败过程中看到的是清王朝由鼎盛走向没落的历史;词学家可能更多地关注小说中反映出来的诗词、歌赋的格律和音韵;而年轻人在阅读过程中也许更多地关注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感悟是对文章的再创造,因为个体的不同而使这个创造变得更加有意义。读因为有了自由的独特的感悟而变得更加愉快。

感悟是带有即时性的,不同的读者阅读同一篇文章感悟不一样,同一个读者在阅读不同的作品过程感觉也会不一样。阅读《开国大典》感受到开国大典的那种激越的情怀;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却会牵起一段忧伤的回忆,一丝淡淡的哀愁。即使是同一位读者,在不同时期阅读同一部作品,也因为心境变了,阅历变了,经验不同了,而产生与前次阅读时不太一致的感受,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感觉。如阅读朱自清的《春》,当你心境轻快,心情愉悦,你会感觉到春天的一切是那么美好,甚至仿佛可以听到花语,闻到花香,自己仿佛就置身于无边的诱人春色之中。当你心境烦郁,心情痛苦时阅读此文,也许那鸟鸣,那细雨,那春水的流动,都成了增添你烦恼和痛苦的东西。

阅读的感悟是建立在读者与作者之间展开思想交流、心灵对话的基础上的。手捧书卷,走进文字,走进作者,与作者展开一次心灵的交流、生命的讨论。阅读的乐趣,就在这独特感悟之中。有了独特而深刻的感悟,阅读对于我们来讲才成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我们可以和古今中外无数优秀的人成为知心朋友,这样会让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丰富和澄明。阅读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须臾或离的“通灵宝玉”。

故事助兴

“短些,再短些”

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1917年,海明威中学毕业了。他不想读大学,于是就到堪萨斯市的《星报》当了一名见习记者。

他的直接上司和老师是编辑室的主任。这是一位对下属要求极严格的老新闻工作者。有一次,海明威写好了一篇新闻报道,呈送主任审查。写这篇稿子时,海明威十分用心,他满以为会得到主任的赏识。

稿子送上去不久,主任打电话让他去一下。

“主任,是您叫我吗?”海明威肯定主任会表扬他的稿子,所以脸上春风满面。

“这篇稿子是你写的吗?”主任神态严峻

“是啊。”海明威看到主任脸色不对,迟疑地说。

“文章写得太长了,你回去好好改改。”主任不由分说地把稿子退还给他。

海明威拿了稿子后又用心删改了一遍。可对自己费了那么多工夫才写出的东西,他总有点舍不得割爱。修改稿送上去后,他又一次遭到主任的训斥。

到第三次修改稿被否定后,海明威内心感到十分委屈。他对主任说:“主任,看来我是写不好新闻报道了。”

主任却十分和蔼地对他说:“不,年轻人,我看你很有文学才能,不过却不善于使语句精练,所以我特地要你多动动脑,用短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写作。”

海明威这才懂得了主任的良苦用心。于是他更加用功地学习写作,受到了初步的文字训练。慢慢地,海明威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创造了文学的“冰山”原理。即作品像一座浮在洋面上的冰山一样,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因为冰山露出水面部分只相当于总体积的1/7—1/5,沉在洋面下的那部分需要我们在接近作品时去开掘。(www.xing528.com)

文学作品的简练、生动,内涵丰富,是我们在读书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不同感悟的原因。

读例存盘

明月几时有

刘锡诚

我的童年是在愚昧和黑暗中度过的。活动的空间以村子附近为限。村子给我留下的最难忘却的印象,是贫穷、鬼子的扫荡和日复一日的战乱。我所耳熟能详的文化,无非是村夫村姑们在夜晚的场院里口述的三国水浒故事和民谣小唱。有素的,也有荤的,良莠(yǒu)杂陈①。过年时,也常到那些大字不识的人家的大门前去观摩“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楹联。其实,“诗书继世”者,对于这些农家不过是望梅止渴而已。

父亲上过私塾,也读过新学小学,在村子里算得上是个知识分子。但他的心气却高,即使日子再难,也要培养儿子上学,而且直到大学。不仅手把手地教我照着他喜欢的柳书字帖临摹,也常教我几句他脑袋里所剩不多的古诗,诸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类。因家里常年不见油腥,我从小就患了夜盲症,每到太阳落山,眼前就变得一团漆黑。就这样,我在黑暗中度过了18年。如此漫长的岁月中,即使坐在油灯下,我也只能看到一个大约直径20公分的发红的暗淡光环;因此,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对“明月”一类诗词的意境既然没有感同身受,也就找不到感觉。

到北京读大学,对我的家族、我的村庄、甚至我的小县来说,在我之前,似乎是还没有听说过的事。12元5角的助学金,对我来说,无异于过上了人间天堂般的生活。我的夜盲症竟然在不知不觉中痊愈了。我从苦恼和自卑中解脱出来了。我开始与同学们一样尽情享受夜的辉煌了。我有了夜的眼。

说起来惭愧,进了大学的门坎,我才算是真正接触到中国古典诗词的宝藏。诗词在我的贫乏的头脑中陡添了新天地,开了新境界。这时才蓦然②发现古人有那么多写迟暮、写夜晚、写明月、写灯火的美丽诗篇!什么“日暮疏钟,双燕归栖”呀,什么“朦胧淡月云来去”呀,什么“中天月色好谁看”呀,原来诗人们是借着明月,写思乡思友之意,抒去国背井之情。而自己呢,由于没有享受到明月之光的恩惠,至今还处在美感盲区,活像一只丑小鸭,是多么的自惭形秽(huì)呀。

我虽然无缘观赏故乡旷野里的明月,北京郊区晴空中月光的辉煌,却给我带来了全新的生命体验。而这种全新的生命体验,又移情于对诗词中明月的意境的感受,生发出刻骨铭心的共鸣。有一天晚自习,在图书馆里抄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千古名句,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思念同胞兄弟的情怀,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扉。一个穷苦农民的孩子,登上高等学府的殿堂,衣食无忧、前程有望,固然可喜可贺,而我的姐妹和小弟,却为了我的前程而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也许她们仍然在受着比夜盲症更残酷的煎熬。中秋之夜的团圆月光,对他们又有什么意义!血浓于水。往昔的离乱没有割断家人的亲情,今日的天各一方也割不断兄弟姊妹间的亲情。我固然没有“把酒问天”的可能,也笨拙得不会“起舞弄清影”,心情却也渐渐好转。随着苏东坡的想象而浮想联翩,狭窄的心情顿时旷达开阔起来。

多年来,每到中秋之日,总不期然地想起这首苏词。离开故园47年了,我已成了一介老汉,该是别人想念我的年岁了。而我对亲人的想念,尤其是对姐姐的思念,却有增无减。在我无忧无虑上学读书的年月,是她在田里顶着干活,是她把一针一线缝好的衣服鞋袜寄给我,她的眼也不比我好多少,过度劳累使她的腰过早地佝偻③了,如今她已拄上拐杖,步履艰难了。怎能叫我不日夜思念?世间的事真如苏轼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呀!

①良莠杂陈:好的、坏的夹杂在一起

②蓦然:不经心地,猛然。

③佝偻:脊背向前弯曲。

作者通过写不同时期对“明月”这类诗词的不同感悟,向我们敞开了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怀。作者的童年在离乱、贫穷和黑暗中度过,虽然父亲手把手地教“我”一些古诗词,但对“明月”一类诗词只是单纯的记诵,始终没有感同身受。上了大学,随着心境、环境的变化及知识阅历的增长,感悟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有了另一番独特的感受。那轮“明月”给了“我”全新的生命体验。作者由赏月而怀人,由怀人而品词,由品词而表达一份眷眷亲情。这是一种情感的迁移,是一种对美的感悟。因景生情、情随景移,情和景和谐交融是读书时的一种理想境界。

宝刀小试

读《明月几时有》,回答问题。

1.每个人都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每个人在欣赏不同的文章时也会透露出这种独特的个性。找来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试着反复吟诵,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2.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它可以滋养人的心灵、丰富人的情感、升华人的灵魂,使人变得高雅、高尚、高洁起来。请同学们先从课外书中找到作者提到的那些诗句的原诗,把它们抄下来,并大声地诵读它们。

3.作者为什么会对同是“明月”类的诗词,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感受,请你仔细读读文章,然后试着进行分析。由此你产生了哪些感受,也把它记下来,再和同学交流,你会发现同学们的看法和你的不尽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