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教育:走向人本主义的班主任角色

班级教育:走向人本主义的班主任角色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展班级教育是为了保证学生有共同的发展方向,开展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班集体。再次,班级管理的对象、任务、内容决定了班主任工作具有全面性、多层次性和针对性。执行计划是实施班级管理的中心环节。

班级教育:走向人本主义的班主任角色

二、班级教育中的班主任

管理是为实现预定共同目标,采用最佳方法对人、物、时间、信息等进行科学组合,以发挥最佳组织功能的活动。在学校工作中,管理与育人紧密联系,尤其对学生的管理时刻都渗透着教育因素,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为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按一定要求和原则,采用适当方法科学组合和协调班级各因素,构建良好班集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活动。

1.班主任工作的性质特点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之一,是教育方针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执行者,与学校其他教育工作者相比,班主任工作有以下特点:

(1)全面性与个别性的统一

全面性、个别性贯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全过程之中。首先,全面发展依赖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只有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班集体,才能发挥集体和班主任的作用。其次,组织培养班集体与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个人紧密联系。开展班级教育是为了保证学生有共同的发展方向,开展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班集体。离开班级教育,个别教育不可能有效;离开个别教育,班级培养不可能成功。再次,班级管理的对象、任务、内容决定了班主任工作具有全面性、多层次性和针对性。无论是班级建设,还是协调各方面影响,都需要班主任“择善而从”。

(2)适应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培养人的活动受教育内外两大因素制约,这种制约最终集中体现在班级管理之中。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其工作必然受教育内外因素的制约。一方面,班主任工作要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以教育方针、学校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活动的多样性、影响的复杂性、管理的特殊性要求班主任工作必须针对学生个体和集体实际、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创造性地选择、运用工作原则、方法、内容和机智,既发挥自己的作用,也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3)协调性与主导性的统一

学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只有协调好各种积极影响因素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增强班主任工作效果,不能不顾家庭、社区影响,必须将学校、家庭、社区影响整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其次,学校的教学、管理、后勤、团队、体育卫生等工作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协调好这些工作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学校内部教育合力。再次,德、智、体、美、劳等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班主任需要协调好各学科教师,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班主任工作的协调性建立在其主导性基础上。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是教育目的、学校教育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对班级对学生的影响具有系统性、适时性、科学性特点,影响和控制班级、学生发展的方向、过程、程度、集体力量的发挥。这些都要求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将班级建设成为良好的班集体。

(4)示范性与激励性的统一

示范性由教育活动性质和学生心理特点决定。教师的思想、学识、言行等时刻在有意无意地影响学生,班主任因其特殊地位而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直接榜样。因此,班主任一方面要加强思想行为修养,保证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要坚持正面教育,激励学生以榜样为参照系, 自觉纠正缺点错误,增强抵制消极影响的毅力。

2.班主任的特殊素质

班主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成效、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学校一般对班主任素质要求较高。担任班主任的教师,除须具备一般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一些特殊素质:

(1)较高的心理成熟度

心理成熟度是个体对自己承担的工作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胜任感,是个体创造性工作的内部动力。这就要求班主任不仅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对待学生,还要求班主任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积极克服困难,善于开创工作新局面。

(2)民主管理作风

班级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极其广泛,任何独断专行的班级管理只能有害于班级建设和学生发展。因此,班主任要有民主作风,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3)学习意识(www.xing528.com)

班主任要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这既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又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学会观察教育现象,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对工作范围内的、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件有敏锐的感触,善于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经验,勇于学习借鉴他人经验,敢于探索、开拓创新。

(4)强烈的时效观念

班级建设、学生成长是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班主任工作具有长期性。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有耐心,能针对具体事件和对象,讲究方式方法;同时,也要讲究工作效率,力求用较少的时间投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5)高超的教育艺术

班级管理千头万绪,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定目标行事。面对瞬息万变的新情况新问题,班主任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把握教育的最佳契机,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从国家教育方针、学校培养计划出发,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班级活动规律进行班级管理,保证班级教学的正常秩序,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指向。

基于上述认识,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落实学校的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

制订计划是实施班级管理的起始环节。学校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人才,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结合班级实际将学校教育目标具体化并落实到班级管理中,使班级管理有明确的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班级管理计划的制订要讲究科学性、可行性、灵活性,要动员全体师生参与,这样才能保证计划具有实施的群众基础。

执行计划是实施班级管理的中心环节。为此,要建立严格的班级规章制度,保证活动、行为有章可循;要健全班级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学生干部、个人的责任和权利;要围绕班级管理目标开展疏导工作,增强学生对班级目标和实现目标意义的认识,帮助学生分析解决执行计划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执行计划的自觉性、责任感、创新性、竞争与合作性及克服困难的毅力;要针对学生由于理解计划和自身能力上的差异而存在的某些缺点、错误或问题给予指导,做到一般指导与重点指导结合,引导而不强加,指点而不说教,示范而不代替,批评而不压制。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班级文化是班级学生在学习、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比较一致的价值取向、态度信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对学生行为具有明显的驱动、同化和感染作用。

班级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生成长环境。为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形成良好的班风;完善班级规章制度,加强教育,保证学生自觉按章行事;鼓励学生正确交往。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实现的。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还必须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学会自我认识、 自我控制、 自我完善,获得将来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3)加强班级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工作计划的具体环节,也是班级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日常管理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活动等具体问题,加强日常管理应依据学校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正确分析学生情况、班级发展状况,把握学生和班级发展水平,合理设计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克服班级中不协调或某些混乱现象,匡正不合规范的认识和行为,以达到发挥特长、培养能力、提高班级凝聚力、培养良好班集体的目的。

(4)做好班级教育的协调工作

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社会的子系统,时刻与校内各部门、学科教师、家庭、社会保持着广泛、多样、复杂的联系。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要求班主任经常与学科教师、家长及其他相关部门保持联系,沟通认识,交流信息,共同做好班级教育工作,做好校内各部门间、学科教师间、学校与家庭和社区间的协调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