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病史:发病前多有严重创伤、烧伤、感染、溺水或大手术病史。若PaO2/FiO2<300mmHg可以诊断为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诊断要点】

1.病史:发病前多有严重创伤、烧伤、感染、溺水或大手术病史。

2.临床表现:突然出现的呼吸窘迫,进行性增快,呼吸困难极为明显。

3.胸部X线片表现:早期可无异常或肺纹理增多,边缘模糊;发病24h后,胸部X线片显示双肺散布大小不等、边缘模糊的阴影,并逐渐大片融合呈现磨玻璃样,重症者可呈“白肺”样改变。

4.实验室检查: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降低,即使吸入高浓度氧,PaO2仍<50mmHg(1mmHg=0.133kPa);PaO2/FiO2<200mmHg(不计PEEP水平)。若PaO2/FiO2<300mmHg可以诊断为急性肺损伤。

5.必须排除心源性肺水肿、其他原因的非心源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张力气胸、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有条件测定肺楔压(PA斪P)的,应PA斪P≤18mmHg。

【治疗】

1.及时治疗基础疾病 如脓毒症、细菌性肺炎等,应及时使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并给予足够的剂量和疗程;创伤、骨折等应及时处理;休克应尽快纠正。

2.呼吸支持(www.xing528.com)

(1)氧疗:立即给氧并积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湿化。

(2)机械通气:分为无创性通气和传统通气两种。

无创性通气:轻度或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病人可用无创性通气,采用无创性通气病人须神志清醒,能主动配合,气道分泌物不多,血流动力学稳定。应严密观察病人应用无创通气后的反应,若严重低氧或气体交换情况无改善,神志状况显示恶化趋势,应及早进行选择性气管插管,不要等到病人完全昏迷后再紧急插管。

传统通气:ARDS的传统通气方法主张超生理大潮气量、慢通气频率(10~15/min),以维持正常血气为目标的通气方法。PEEP水平的选择:一般先给3~5cmH2O(1cmH2O=0.098kPa),并逐步增加,直到PaO2≥60 mmHg、SaO2>90%时,转为维持。传统通气方法虽然可以使PaO2和SaO2升至理想水平,但可因加用过高PEEP而减少组织氧输送和降低肺胸顺应性。

机械通气为优先考虑目标,现在从追求正常血气转移到实施肺保护和增加组织氧输送。肺保护策略:一是弃用传统的大潮气量(10~15ml/kg),应用小潮气量(5~6ml/kg)或低通气压(平台压<30cmH2O),允许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逐渐增高,即所谓“允许高碳酸血症(PHC)”策略;二是吸气时加用足够的压力让萎陷肺泡尽量复张,呼气时加用适当的PEEP让其保持开放,即所谓“肺开放”策略。

3.适当补液 一方面要维持适当的有效循环血量,以保证肺和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过多补液加重肺水肿。为指导正确补液,必须严格记录出入量,密切监测症状、体征及尿比重。最好测肺动脉楔压(PC斪P),维持PC斪P在14~16cmH2O为理想。通常情况下,ARDS病人的每日入量应限制在2000ml以内,允许适量的体液负平衡。对于存在低蛋白血症的ARDS病人,在补充清蛋白等胶体溶液的同时联合应用呋塞米等利尿药,有助于实现液体负平衡,并改善氧合。

4.肾上腺皮质激素 2006年《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中,不推荐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和治疗。对于过敏原因导致的ARDS病人,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经验性治疗可能有效。此外,感染性休克并发ARDS的病人,如合并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可考虑应用替代剂量。目前多主张大剂量短程应用,例如氢化可的松每日300~400mg或地塞米松每日20~40mg,甲泼尼龙每日80~320mg,用2~3d。对于晚期ARDS病人不宜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5.加强营养 宜尽早加强营养。可采用鼻饲和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成人一般每日需要量104.6~146.44kd/kg,总热卡=葡萄糖(g)×3.4+氨基酸(g)×4.0+脂肪(g)×9.0。每日摄入蛋白质1.0~3.0g/kg,葡萄糖不超过5g/kg,脂肪不超过2g/kg(脂肪热卡不超过总热卡的60%)。

6.并发症的治疗 对严重继发感染、休克、心律失常、DIC、胃肠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气胸等应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保护病人各重要脏器的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