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庄子》书的内容与成就是多方面的,因而它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就哲学史与思想史来说,上章所讲《庄学史简介》,即可略见其迹象。本节则主要说《庄子》在艺术或文学方面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而后人对《庄子》的接受,似乎更多地惊服于其艺术之魅力。庄子堪称中国之寓言文学的第一位奠基人。其后,中国历代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诗人、作家,无不由《庄子》中吸取营养。

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庄子》书的内容与成就是多方面的,因而它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就哲学史与思想史来说,上章所讲《庄学史简介》,即可略见其迹象。本节则主要说《庄子》在艺术文学方面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有人说,《庄子》的文学成就高于哲学成就,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实际上《庄子》的文学成就与哲学成就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读《庄子》,本分不出那是思想的美,那是文字的美”(闻一多:《古典新义·庄子》)。如果没有庄周之深邃奇妙之哲理,也决不会有其恣肆汪洋随处生花的文思。而后人对《庄子》的接受,似乎更多地惊服于其艺术之魅力。下面仅就三个方面看一看《庄子》对中国文学发展的重大影响。

(一)中国寓言文学的奠基者

寓言是人类历史发展之早期特别重要的文学表现形式。西方古代有著名的《伊索寓言》,被视为人类智慧的象征。中国古代之寓言,虽然并非以庄周为最早,然而自觉地以寓言作为其思想与智慧的表现形式,庄周则是第一人。《庄子·寓言》篇,是关于“寓言”这一文学表现形式的理论阐述,“庄子关于寓言的这些理论,奠定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显示出他对寓言的本质、特点,已有了相当清楚的认识”(赵明:《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吉林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7页)。“理论上的自觉,更使庄子在实践上‘以寓言为广’,自觉地创作了大量寓言来表达他的思想。《庄子》全书寓言多达二百则。”“庄子的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自由观、人性理论、美学思想,以及他对自然和社会、历史与现实的种种看法,几乎无一不以寓言的形式加以表现”(同上书)。由于《庄子》不但有“寓言”,而且有“重言”,这又使其寓言与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紧密地结合到一起。闻一多说,“寓言本也是从辞令演化来的,不过庄子用得最多,也最精;寓言成为一种文艺,是从庄子起的。我们试想《桃花源记》、《毛颖传》等作品对于中国文学的贡献,便明瞭庄子的贡献。……你可以一直推到《西游记》、《儒林外史》等等,都可以说是庄子的赐予。”(《闻一多全集·古典新义·庄子》)这些评价,对于庄子之寓言决不过分。庄子堪称中国之寓言文学的第一位奠基人。

(二)中国小说的鼻祖

中国的小说,渊源亦早。班固于《汉书·艺文志》中叙列了九流十家,小说家即为“十家”之一。其言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此言小说,乃指好事者(或稗官)集录编造之里闾街巷细碎之言,盖如汉魏之“杂记”或唐宋之“传奇”之类。然由是溯源,人们也找到了庄周。《庄子·外物》“任公子钓鱼”言:“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巳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这里所言“小说”二字,在中国文艺典籍中当为最早,然其意义和作为文学表现形式之“小说”是否等同,文学界尚有争议。此“小说”与“大达”相对,亦说“饰小说以干县令”意与“大达”相对,实则其义大同。“干县令”即求高名,“小说”为里俗细碎之言,何能达此目标?故此处“小说”虽非明言文学形式,实与《汉志》所言“小说”本质相通。故中国小说之发端追至庄周,也是完全应该的。

对于《庄子》中所用的、见于小说体裁的各种文学手段,有不少人做过相当细致的分析。诸如人物事件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描写,心理状态的描写,各类夸张、比喻之类的文学手法,亦比比皆是。有人更把寓言故事归之于“小说”,如郎擎霄《庄子学案》即言:“考吾国古小说,首推先秦诸子之寓言,《庄》、《列》、《吕览》诸书每有用心绝构,可当短篇小说之称者,但此尤以《庄》书所载为多,古人称庄子为小说家之祖,信不诬也。”(该书第209页)

(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

浪漫主义为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的主要特点在于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善于运用瑰丽的形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各种形式的联想、幻想如同变幻莫测的风云。中国先秦时代表现这一特点最力者,莫过于庄周和屈原。古来《庄》、《骚》并称,近出赵明所撰《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曾对“庄、屈浪漫主义”做了细致的对比,认为“庄子同屈原一样,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其渊源不限于楚辞一源,而是由《庄》、《骚》这两个‘和而不同’的浪漫主义系统互为补充共同滋溉的。”(该书第166页)上节我们所分析的庄子的形象思维,正是庄子浪漫主义色彩的最鲜明的部分,其“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其“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的气势,正是浪漫主义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其后,中国历代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诗人、作家,无不由《庄子》中吸取营养。魏晋时期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嵇康阮籍,是明确以庄子为旗帜的;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曾有“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等超绝常人的想象,并发出了“南华老仙发天机”(转见宣颖《南华经解序》)的由衷的赞许;宋代的苏轼其词气象宏大,为宋代词人之冠,而他亦言:“清诗健笔何足数,逍遥齐物追庄周。”(《送文与可出守陵州》)此足见庄子浪漫主义的巨大影响。

(四)绝美的文辞与巨大的艺术魅力

由于庄子之书文才极高,故其篇章文辞对后世亦有绝大之影响。郎擎霄《庄子学案》曾对“庄子文学与后世文学之关系”做了分析,认为唐宋古文大家如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等人,无不得益于庄子,“退之之文既多由《庄子》文化出,即退之之诗,莫不受《庄子》寓言之影响”;柳子厚则自言“参之《孟子》以畅其支,参之《老》《庄》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引文见《庄子学案》第231~232页)。对《庄子》之文辞历代赞不绝书,其颇具代表性者,如明胡应麟曰:

夫庄周文章绝奇,而理致玄眇。读之未有不手舞足蹈,心旷神怡者。故古今才士,亡弗沈冥其说。第以为空青水碧,物外奇观,可矣。(www.xing528.com)

近人顾实评云:

所谓中国文学中,可推为天才之作品,最俊隽者,庄子之书与李白之诗乎!天下之书,汗牛充栋而未已,然其中有终身不见之而无恨者,但此两书万不可不读。……夫《庄子》之高也若是,故读之亦甚不易。后世拘泥于儒家说之辁才小竖,每以为一种诡道,隐遁曲士之所修,而天下无用之骨董也,此由不善读其书所生之谬见,固不足齿数也。然试观若辈对于其文字之巧妙,而犹不惜盛呈赞辞,则庄子亦诚伟矣哉!(引文均见《庄子学案》239~240页)

近人闻一多亦云:

至于后世的文人学者,每逢提到庄子,谁不一唱三叹的颂扬他的文辞?高似孙说他“极天之荒,穷人之伪,放肆迤演,如长江大河,滚滚灌注,泛滥乎天下;又如万籁怒号,澎湃汹涌,声沈影灭,不可控抟。”……凌约言讲得简括而尤有意致:“庄子如神仙下世,咳吐谑浪,皆成丹砂。”(《闻一多全集·古典新义·庄子》)

这些评赞,均超绝彝伦,对未识者或有过誉之感。其实,这些赞语并未全然反映人们对《庄子》的喜好之情。闻一多于《古典新义·庄子》中还转录了这样一件趣闻

古来最善解《庄子》的莫如宋真宗。张端义《贵耳集》载着一件轶事,说他“宴近臣,语及《庄子》,忽命《秋水》,至则翠鬟绿衣,一小女童,诵《秋水》一篇。”

宋真宗为一国之主,且处于宋、辽纷争之际,竟有如此之雅兴,其奇妙之处更在于他竟把《庄子》之篇目变成了一个个妙龄女郎!此女童是否“全具《南华》神理”,我们自然无从考知,然宋真宗对《庄子》的喜好程度,则于此可知。

最后,还要说一说庄子与鲁迅郭沫若曾写过一篇《庄子与鲁迅》,说“鲁迅爱用庄子的词汇,爱引庄子的话,爱取庄子中的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在文辞上赞美过庄子,思想上也不免有多少庄子的反映。”这是符合实际的。近人王晓华撰《老庄哲学与鲁迅的思维方式》一文,对鲁迅引用《庄子》之文做了具体统计:“《庄子》一书33篇,鲁迅在著作中就引用了32篇的内容。在130多处引文中,有56处为1927年以前引用(其中42处为正面引用);1927年以后的引文约有70处(其中批判性引用为50处)。前期偏重于吸取老庄‘汪洋辟阖,仪态万方’的文风和‘文辞之美’;1927年以后则偏重于批判老庄的消极虚无思想。”(引文见《中国哲学史研究》1985年第4期)这些数字显然表明,作为文学家的庄子,鲁迅对之十分熟悉并赞美。

作为思想史与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庄子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如果单就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而言,《庄子》对后世的影响更是无与伦比。然而,由于中外语言文字的隔阂,由于《庄子》奇妙之思理与特有之范畴的不易理解,这就使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和传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特别在西方,它的影响远不如孔子、老子和孟子。笔者曾接触过一位英国学者,当谈及庄子时,他们对《逍遥游》中对自由的追求很感兴趣,其他则少有了解。朱谦之先生曾撰了一部30多万字的《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影响》,其中竟没有一处言及“庄周”;对《庄子》一书,也只是在与他书并提时略有言及。在东方,特别是日本,大约是由于两国古代语言多有相通的原因罢,其对《庄子》的学习与研究还是颇有成绩的,特别是江户以后的时代。日本不但藏有在中国所不见的版本(如高山寺古钞卷子本),而且有一批颇有成就的庄学专家(如近人武内义雄、福永光司、金谷治、森三树三郎等)。台北出严灵峰《庄子集成续编》卷末所载“现藏未印庄子书目”及“访求书目”,国外部分计139种,其中日本一国就占了122种。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讲谈社出版《人类的知性遗产》丛书,《老子·庄子》被列为第五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必将逐步深入。我们相信,《庄子》一书,这一从文字到义理都奇异莫测的人类之智慧与艺术的珍品,必将汇入世界思想发展的长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