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时间:2024-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学生人格的完美和心灵的和谐,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诗人在孟浩然离去后的惆怅情怀以及对孟浩然的浓烈深厚的友情,学生们就可感可触了,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彭州市职业中学 陈乐秋

摘 要:本文首先从语文教学的主要功能入手,阐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审美情感培养的重要性;接着从三个方面详细阐明了取得此效果的操作方法;最后说明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最佳效果的道理。

关键词:审美情趣 培养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大纲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以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精神为己任。所以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学生人格的完美和心灵和谐,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教材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空间。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不单侧重于使学生获得愉悦感,而且要在遵循教学大纲,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指导学生借鉴前人的美的经验、美的规律、美的表现手法,形成合乎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接受文章的情感陶冶,形成学生美的心灵、美的人性。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读书、作文、学做人,求发展、明人生,从而全面完成教书育人的基本任务。在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不论悲喜爱怒,其中都有对人生意义的无尽感慨、感触与发挥,我们应当在其中善于发现、善于体会,引导学生吸取其精华,加以深化,使所学得以升华,这才是语文学习的要旨。

一、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www.xing528.com)

只有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才能使文章的人物、情景跃然纸上,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使学生能多方面地、形象地感知教材,不假思索地感受审美对象的美。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在于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在于抽象思维。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来感染学生。如教授课文《再别康桥》一诗时,采用朗读、配乐朗读、歌曲三种形式让学生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效果会出其不意的好。因为文章的精微处,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沉浸其中,反复体会,才能深得其旨趣。教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可先让学生借助注释和课文提示反复诵读全诗,感受诗句的清新流丽及其明快的节奏、铿锵音调的韵律美;再在此基础上予以启发,将学生导入末句构建的优美意境——孤帆远影融入碧空,长江流向天际的壮观景象及诗人所见,并由此想象诗人在送走孟浩然之后长久伫立江边,极目凝望的形象。这样,诗人在孟浩然离去后的惆怅情怀以及对孟浩然的浓烈深厚的友情,学生们就可感可触了,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吟诵《听潮》也是一种美的感受,用平稳舒缓的语调读出大海的沉吟,感受那恬静、清丽、和平、愉悦的柔态美;用昂扬急速的语调读出大海的愤怒,感受那铺天盖地、排山倒海、万马奔腾的雄壮美,在美的感受中理解作者对大海的深情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愿望。吟诵《海燕》,则想象那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风号浪涌,海燕振翅高翔搏击风云的壮阔场面以及暴雨骤至、激浊扬清后天清地明的清亮世界,从而感悟“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一呼喊的含义。

二、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以情动情,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环境育人,他讲的“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体现了无声之教之意义。一张名人画像可砥砺学生的志向,一句哲理名言能使学生敛容深思,美丽的风景画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这些都能起到精神、品德、情操上的陶冶和感染作用。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语文学科居于教改前沿,是领头学科,在优化人的素质结构和能力培养、能力结构构成中没有哪一个学科能像语文学科这样全面深刻地经常性地发挥作用,成功的语文教学能直接促使受教育者在理智认识、思想意志、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基本能力、基本素质方面得到如夏丏尊先生所说“调和发达”的教益,从而使受教育者成为“灵肉以至”的人。此外,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课堂上,老师不断地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学生虽有接受能力,却不一定乐于接受。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使这些知识信息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从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

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重要一关是要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式,将日常态度转变为审美态度,将科学的分类标准转变为审美的分类标准,按这种审美标准,彩虹已不是太阳与雨雾的相互作用的产物,而是通向幸福的桥梁;倔强挺立着的白杨俨然是北方农民的化身……此时学生才能进入一种情理交融、相互渗透的审美世界进行并完成着审美感受,久而久之,自然界中种种事物及其变化的运动模式即会与人类种种复杂的内在情感体验之间建立起一种稳定、持久、巩固的对应关系,到那时,哪怕是“一朵微小的花,也能唤起眼泪表达的那样深的思想”。

当然,审美感受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潜移默化的熏陶、引导。语文教学正是要在学生的心田撒下美的种子,让美的种子在春风化雨中长成一片青翠,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更加美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