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写作:从采访到写作的过渡

新闻写作:从采访到写作的过渡

时间:2024-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从采访向写作的过渡一、从采访消息来源到验证采访信息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的耳闻目睹,能使记者获得真实准确的第一手材料。为此,老滕狠狠地将儿子骂了一通。老滕以优异的成绩成为2006级清华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班27名学生中的一员。采访之后,主题不会发生改变,而是依托采访中的素材进行了深化。

新闻写作:从采访到写作的过渡

第一节 从采访向写作的过渡

一、从采访消息来源到验证采访信息

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的耳闻目睹,能使记者获得真实准确的第一手材料。但是,记者不可能是所有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尤其很难亲历突发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这就需要记者从消息来源处获得新闻素材

然而,接受采访的消息来源可靠吗?他或她是合格的观察者吗?他或她提供的信息清晰准确吗?对于真实就是生命的新闻来说,记者必须验证从消息来源处获得的所有信息。

(一)验证具体新闻事实要素

时间、地点、人名、数字等基本事实信息,是记者需要核实的常规性信息。这些具体信息是传递新闻事实的基础,此类信息一旦出现错误,就会造成新闻严重失实。因此,在写作前一定要对这些常规性信息认真验证。

生活文摘报》2009年9月有一则报道,“6月5日,随着重庆市公安局对位于重庆解放碑大世界酒店一次突袭行动的结束,重庆市传出一条爆炸性的新闻:重庆市最大的古玩商、重庆泰古三峡古玩城老板、重庆江州集团董事长陈明亮涉毒涉赌,被警方当场抓获。陈明亮何许人也?此人乃是毛泽东主席当年亲自树立的全国农业学大寨的样板、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和标志性人物、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原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之子!”

《生活文摘报》9月22日在网上发布更正启事:“《生活文摘报》刊登的《陈永贵之子陈明亮涉赌涉毒被刑拘》一文,见报后接到陈明亮先生打来的电话,反映此陈明亮非彼陈明亮,两个名字相同,并非一人。经查,此稿出自《收藏人物》,《书报文摘》于9月14日转载,本报又转自《书报文摘》,造成以讹传讹。在此,本报郑重予以更正,并向陈明亮先生及其家人诚恳致歉。”两个陈明亮,一个是山西商人,一个是重庆商人,却硬生生地被记者“张冠李戴”。[1]

图7-1 《新闻记者》杂志在《2009年十大假新闻》一文中为该篇假新闻配发的漫画

对于这则新闻报道中的人物身份,只要记者向警方做一个常规性验证,就不会出现如此低级的事实性错误了。

(二)验证可疑信息

采访消息来源的过程就是探寻新闻真实的过程。然而,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消息来源提供的事实往往并不准确。这就需要记者对采访到的可疑信息进行验证。

2008年5月8日,《黑龙江晨报》报道:62岁的哈尔滨市民老滕因儿子没有考上名牌大学,为了激励儿子,自学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2005年,老滕的儿子小滕即将参加当年的高考。老滕对儿子说:“你只能考北大、清华,不然天津大学也行,如果考不上,你就别考了,去别的学校也没有意思。”高考后,小滕以637分的成绩考进了南昌大学。为此,老滕狠狠地将儿子骂了一通。

失望、气愤的老滕对儿子说:“你考不上名牌大学,我给你考一个看看。”经过一年的努力,2006年老滕报考了清华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班。考试的科目有专业知识、政治、外语。老滕以优异的成绩成为2006级清华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班27名学生中的一员。

老滕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报到时,发现班上的同学都在30岁左右,就连他的老师也只有46岁。

看到报道后,四川一记者直接把电话打给了采写“六旬老人考清华”一文的记者。该记者称,老滕并非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而是报名参加了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学习。而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一位相关人员也介绍,研修班与研究生班的另一个区别是入学一般不需要考试,毕业也不发给毕业证。[2]

根据记者掌握的相关知识和采访经验,记者在采访中不难发现这种常识性的可疑信息。正如《2008年十大假新闻》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如今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大都上过大学,因此,对于大学的情况肯定非常熟悉,所以,当事记者理应知道不可能会有60岁以上的研究生。退一万步说,如果该记者没有读过大学,但‘没有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路’?只要打个电话,就能判定真伪。正如事后该记者称:‘我已经同清华大学相关部门进行了核实,老滕并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读研究生,而是在该校中国画高级研修班脱产学习。’可见核实工作并非难如上青天,不过是举手之劳。”[3]

图7-2 《新闻记者》杂志在《2008年十大假新闻》一文中为该篇假新闻配发的漫画

尤其是对于匿名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更应该做必要的验证工作。因为,当消息来源不愿在报道中透露他们的姓名时,记者要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是否使他们在提供信息时降低了真实性。长期的新闻实践多次证明,一些不愿意透露身份的消息来源更易于提供假消息。

知识背景:如何测试消息来源的可信度[4]

美国《新闻日报》调查性报道记者、后任新闻学教师的鲍勃·格林提出了测验消息来源信誉度的6个方法:

1.查阅记录:该消息来源过去是否提供了正确的信息?

2.可确定性:该消息来源能否提供证实信息的其他证人的姓名或文件?

3.接近性:该消息来源是否处于他所传播事实的位置?

4.动机:该消息来源是否有动机提供合理的材料?

5.考察上下文:信息是否与事实相符?

6.可能性:该消息来源是否稳定,是否处于记者控制之下?

二、从明确采访目的到确立报道主题

采访之前确立的采访目的,为新闻故事素材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方向。不管记者的采访经验如何丰富、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如何充分,采访前确立的主题只能是一个暂时性的主题。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对新闻事实的了解会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报道的主题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深化暂时性主题;二是调整暂时性主题;三是改变暂时性主题。

(一)深化暂时性主题

采访前的功课做得比较充分,或者是记者的采访经验很丰富,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记者在面对一个相对熟悉的采访题材时,能确立一个比较准确的暂时性主题。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获得的素材又能够支持暂时性主题,这种情况下的采访会朝着记者既定的方向进行。采访之后,主题不会发生改变,而是依托采访中的素材进行了深化。

(二)调整暂时性主题

有些新闻事件,采访前只是获得一个较为简单的新闻线索,而这种新闻线索只能帮助记者确立一个比较模糊的暂时性主题。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会在占有越来越多素材的基础上对主题进行调整。

1993年底,在获悉常州火车站被评为上海铁路局1993年度“明星火车站”的荣誉称号后,常州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周国良到该站采访他们的先进事迹。

采访伊始,记者只有一个大致的采访目的,采访主题并不是非常明确。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获取了很多的故事素材。比如,常州火车站整顿路风见成效;常州火车站连续8年创省级先进单位;常州火车站宁愿少赚80万,坚持不撤便民服务站,等等。这些新闻素材,都有生动的事例,但是选择哪一方面来写?按照新闻一事一报的原则,记者必须要从众多的采访角度中,选择一个最能打动听众的故事来讲述。

在采访中,记者从下面的对话中找到了报道的主题。

记者:请问站长,你们站是连续8年的老先进了,能不能向我们重点介绍一下你们路风建设的特点?

站长:我们在路风建设上一直抓得较紧,我们去年上半年订了16条不准:不准以权谋私、不准以车谋私、不准乱收费、不准乱涨价……(www.xing528.com)

记者:你们有没有乱涨价、乱收费的行为?

站长:没有发现,就连有几次路局有关文件通知,要求我们收几种所谓附加费,我们都没收,结果多次挨了批评。最近才表扬我们做得对!

记者:现在看来挨批评也不一定是坏事,能不能向我们谈谈当时挨批评的情况?

站长:可以(略)。

站长在采访中无意间说的受批评这句话,让记者捕捉到了这条新闻故事的闪光点。原来,当时全国铁路运输及其一些行业风气不正,乱涨价、乱收费盛行,党中央和铁道部曾三令五申制止乱涨价、乱收费,整顿路风。根据这样一个大背景,记者就确定在路风建设上挖掘主题。而文明火车站却经常挨批评,道出了较大的新闻反差,也点名了深刻的新闻含义,这就是:常州火车站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上,不唯文、不唯上,敢于抵制不正之风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才是真正的先进典型所具备的本质特征。在记者的深入采访后,“一个经常挨批评的文明火车站”报道主题得以最终确立。[5]

一个经常挨批评的文明火车站

一个“先行官”的楷模,却经常挨批评。这是记者在采访刚刚被评为上海铁路局’93年度“明星火车站”——常州火车站的时候,所发现的新闻之中的新闻。

去年下半年以来,社会上乱涨价乱收费之风盛行,常州火车站不为歪风所动。去年年底,有关文件规定,可以对旅客按照票价10%增收“延伸服务费”。常州火车站却认为,对旅客进行优质的延伸服务是必要的,可借此名义增收费用,尽管一年能增收100多万元,却给消费者增加了负担。于是,他们在实行优质服务的同时,没有增收旅客的费用。有关领导批评他们是有钱不会赚的“大傻瓜”。今年5月,有关路局又发出文件,要各火车站增收旅客的“补充保险费”,每票1元。很明显,这是变相收费,是不合理的。“既然不合理,再执行就错上加错。”常州火车站坚持不收。于是,有关部门的批评又来了。今年6月,他们又接到市有关部门通知,要常州火车站增收客票的“建设附加费”,每票1元。这又是一项不该实施的规定。

是执行还是不执行?常州火车站准备再一次迎接批评。后来,事实证明,常州火车站做对了。不久前,铁道部明确指出:以上三项收费都属于乱收费之列。十分可喜的是,就在全国性整顿铁路乱收费项目的时候,常州火车站受到了表扬。南京铁路分局整顿路风检查组日前在常州检查后说:“常州火车站在风口浪尖上站得稳,看得远,不唯文,不唯上,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愧是已经连续七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的文明火车站。”

(1993年12月22日常州人民广播电台播出)

(三)改变暂时性主题

有些新闻事件,在采访前看似采访主题很明确,但是随着采访的深入,独具慧眼的记者会从获取的新闻素材中获得更有价值的故事主题。采访前确立的暂时性主题也会因此而改变。第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天上掉馅饼”也有人不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99年,为有效发挥柳州市与清华大学市校合作协议的作用,柳州市科委给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发出250份技术难题征集表,以便让清华大学的大学生选课题,同时说明此举有关费用几近免费。7月份,首批清华大学研究生来柳州,下到提供了技术难题的企业工作。7月底,研究生们实习结束,记者决定到市科委采访一篇有关这批大学生在柳期间工作与生活的新闻。

以清华大学生的此次实习作为典型事件,来反映柳州市走产学研之路,推进经济和科技相结合,无疑在当时是一个不错的主题。但是,当采访顺利结束后,记者与市科委的领导进行了一些闲聊,话题还是关于产学研结合。也许是无意,这位领导在谈及此事时有一些遗憾:很多企业并“不领科委的情”,并没有几家报送技术难题。就在那一瞬间,记者有一种深深的刺痛感,并为这么多企业对知识和人才的麻木感到愤怒。记者马上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新闻,只不过这种新闻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于是,记者重新进入采访状态,把事情的经过进行了详细的核实。采访之后,最终确立了“‘天上掉馅饼’也有人不捡”的主题。[6]

“天上掉馅饼”也有人不捡

清华大学研究生来柳实践引出不轻松话题

本报讯 记者杨志刚、实习生龙学禧报道:如果有研究生专门来为您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来为您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技术难题,而您要承担的只是他们的往返路费和食宿费,您干不干?一本万利,还有人不干?有!在我市就有至少247家企业不干。

背景是今年1月8日,我市与清华大学正式签订协议,双方共建“清华大学研究生柳州实习基地”。合作的一种基本方式是由我市企业提出技术难题,作为清华大学研究生来柳的实践课题。学校将学生为企业完成技术攻关的情况作为评定其成绩优劣的主要标准。负责为此事牵线搭桥的市科委满以为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企业会趋之若鹜,于是信心十足地向250家大小企业发出“清华大学研究生柳州社会实践基地技术难题征集表”,敬请各企业提问题。谁知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只有3家企业给科委提交了技术难题项目。结果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们秋风扫落叶般为柳汽、建机、冷柜厂三家企业解决了大部分难题,让接待企业大喜过望,因为他们长期的“心病”一朝解决,而为这些高才生们支出的费用人均才2000多元。

那些对此事不以为然的企业也许不知道,我市坚持抓企业改革整顿,目的就在于让企业在下一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推进产学研结合步伐,加速企业产品调整,市政府从去年起一改过去只开洽谈会的做法,主动走出去与大学科研院所联系,寻求他们对我市的大力支持。仅市科委在去年年底起的半年时间内,就有5个小分队20多人次到京津、华东、华中、华南等处横引竖连,游说四方,其诚意让一些科研单位都感动不已,表示尽力支持。于是才有了清华、北航、航天部二院二部等对我市的鼎力相助。而这次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主动上门提供服务,尽管市政府一再表态对产学研项目优先立项,并安排科技三项经费支持,我市的企业却“视而不见”。是没有技术问题?还是没有兴趣?看来都不是,而是观念有问题。难怪市科委一位负责人惋惜地说“:真是可惜啊!”

(《柳州日报》1999年8月6日)

三、从获取材料到取舍材料

新闻报道,尤其是消息写作一般遵循一事一报的原则。从采访到写作的过渡环节,也是从获取材料到取舍材料的环节。要做好这个环节的工作,需做到两点:一是该舍弃的材料要大胆舍弃;二是必须使用的材料要采访到位。

(一)大胆舍弃与主题无关的素材

在新闻故事的讲述中,确立主题的过程也是筛选素材的过程。在一次采访中,记者往往会采集到很多的素材,尤其是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时。选择最具新闻价值的材料,也就意味着要敢于舍弃与主题无关的素材。

2009年8月3日,《海南日报》记者谭丽琳采访海南省宣传工作座谈会,会议是传达贯彻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按照报道计划,记者对座谈会的采访只写一篇会议消息。省委书记卫留成在讲话时,突然脱稿讲到官员如何与媒体打好交道,结合多年与媒体打交道的心得体会,卫留成谈得深刻而朴实,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

记者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新闻,如果把这一内容揉进会议消息,可能会被湮没在大量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中,无法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因此记者决定单独成文,写成短消息《省委书记向官员支招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反应快说实话不护短借东风交朋友多沟通》。由于报道针对“如何与媒体打交道”这一个主题来写,舍弃了无关的材料,使得不足600字的稿件主题明确,语言简练,过渡自然,一气呵成。

省委书记向官员支招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反应快说实 话不护短借东风 交朋友多沟通

本报海口8月3日讯(记者谭丽琳) 就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对市县委书记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培训,是今天召开的全省宣传工作座谈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卫留成将自己多年与媒体打交道的经验浓缩为三句话:“反应快说实话、不护短借东风、交朋友多沟通”,并以此和与会人员共勉。

卫留成说,现代社会,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除了具备领导地方和部门发展的能力,同时也要勇于、善于和媒体打交道。他指出,去年以来贵州发生的瓮安事件、云南出现的“躲猫猫”事件等,多是有关部门没有把握好舆论导向而直接导致事态恶化,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和公共舆论事件。

曾是我国较早走向国际化的企业中海油负责人的卫留成,从20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与中外媒体打交道。“我觉得和媒体打交道既难也容易,事实上媒体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那么神秘。”也许是因为秉持着这种平和的心态,令卫留成在媒体圈里收获了不错的评价。

卫留成说,所谓反应快说实话,就是面对媒体采访坚持有啥说啥,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就坦率地说这个不了解或不知道,切忌为了维护所谓的形象去编假话。不护短借东风,就是要用虚心和积极的态度面对批评报道,不要去计较报道的瑕疵或漏洞,而是要正确看待那些与事实相符的问题,然后要学会视舆论监督为东风去推动工作。面对舆论监督千万不要回避,不要护短,更不要造假。交朋友多沟通,就是平常要多和媒体记者交朋友,经常保持联系,加强沟通理解。

(《海南日报》2009年8月4日

(二)与主题相关的素材要采访到位

我们都知道,完整地讲述一个新闻故事,一般要说清楚5个W和1个H。而这六个要素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采访到位。写作之前,要认真思考必须使用的素材是否采访到位了,否则就要补充采访,以满足讲述故事的需要。

2008年9月8日,北京的各报都在头版头条或二条设置要闻标题,报道了内地13省市居民可以经过金门赴台旅游的消息。《新京报》头版头条的标题是《大陆13省市居民可游金门》。但在整篇消息中,关键的事实“13省市”是哪13个,完全没有交代。这条新闻之所以可能会被读者关注,就在于读者要通过报道确认自己所在的省市是不是13个之内。这篇报道的消息来源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而该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也的确没有具体说明这13省市具体是哪些。[7]

但是,消息来源没有透露,并不意味着记者可以不去了解。记者的职责是代表公众去获得公众感兴趣的新闻故事,而不是消息来源的代言人。因此,记者应该紧紧围绕报道主题,将讲述故事所需的素材采访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