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子:神农之言者许行-【中国卷】

孟子:神农之言者许行-【中国卷】

时间:2024-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有了思想,自然就有思想之间的碰撞,本篇演讲词就是作为儒家思想代表的孟子与代表农家思想的陈相之间爆发的一次论战。

孟子:神农之言者许行-【中国卷】

1.儒家“亚圣”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背景资料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战国是个百家争鸣时代。在战国时代,各式各样不同派别的思潮在当时的士人和士大夫的脑海当中萌芽。有了思想,自然就有思想之间的碰撞,本篇演讲词就是作为儒家思想代表的孟子与代表农家思想的陈相之间爆发的一次论战。

讲话实录(节选)

有一位研究神农氏学说的学者叫许行,他从楚国到滕国去,上门拜谒文公,说:“我这个远地来的外地人,听说您施行仁政,所以请求您允许我得到一个住处,在这儿做您的臣民。”文公听说后,就给了他一处住地。许行的弟子有数十个,都穿粗麻布衣服,靠编草鞋织席子卖维持生计。陈良的弟子陈相和他弟弟陈辛,扛着农具从宋国到滕国去,也去拜谒滕文公并说:“听说您施行圣人之政,这样做的人,也就是圣人了,我们希望做圣人的下民。”陈相认识许行后,非常高兴,把以前所研究信奉的学问全部抛弃,转而向许行学习。陈相去见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国君主的确是个贤慈的君王,但即使如此,也还是没有掌握真理。真正的大圣贤人,应当和劳动人民一样耕作、吃饭;既亲自下厨,同时又处理好国家事务。现在呢,滕国有储粮的仓库,有积存财物的官府,这种状况就是损害人民而奉养自己,怎么可以称为‘贤明’呢?!”

孟子回答说:“许行他一定要自己耕种才吃饭吗?”陈相说:“是的。”“许行非要自己纺织才穿衣吗?”陈相说:“不,他穿粗麻布衣服。”孟子又问:“许行戴帽子吗?”陈相回答:“戴。”“戴什么样的帽子呢?”答:“戴白绸帽。”孟子再问:“自己织布做的吗?”陈相回答:“不是,是用粮食换的。”孟子追问:“许行为什么不自己织布做帽子呢?”答:“怕耽误了农活儿。”孟子最后问:“许行做饭用的是锅甑,耕田用的是铁器吗?”答道:“是的。”“都是自己制造的?”陈相说:“不,是用粮食去换的。”

于是,孟子议论道:“农民拿粮食去换甑和农具,不能认为是有损于铁匠、瓦匠;铁匠、瓦匠也用他们的产品去换粮食,难道就可以认为他们是损害了农民吗?而且许行为什么不自己制造锅甑和农具,什么东西都自己家备齐而随时取用呢?为什么许行要这样那样一件件地和各种工匠做买卖呢?许行为什么如此不怕麻烦呢?”

陈相回答说:“各种工匠都有自己的专职工作,当然不可能既从事农耕,又同时将那些工作干好。”

于是孟子开始长篇大论。

孟子说:“那么,管理国家的人,就单单可以既耕种庄稼,同时又管理好国家吗?官吏有官吏的工作,平民有平民的工作,而且只要是一个人,各种用品都是不可缺少的。如硬性要求必须亲自制造然后才有使用权,这是引导所有的人走上自顾不暇的绝路啊!所以,我认为,有的人进行脑力劳动,有的人进行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管理社会,体力劳动者被人管理。”

“在尧那个时代,天下还不太平,洪水泛滥,草木茂盛,鸟兽大量繁衍,各种农作物都没什么收成。飞鸟走兽危害人类,它们的踪迹在人烟稠密的地方都随处可见。尧一个人为此担忧,选择舜来掌管全面治理的工作。舜任用伯益管火政,伯益就将山野沼泽等地的草木用烈火焚毁,使各种鸟兽都逃到别处躲藏。禹又疏通了九条河,治理好济水和漯水,使它们流向大海;并挖掘汝水汉水,使淮水泗水排泄通畅,流入长江。如此,中原才具备了从事农耕养活人民的条件。在那个时候,禹在外治理洪水八年之久,三次路过家门却无暇回家看看,这种情况下,他即使想自己耕种庄稼,但做得到吗?”(www.xing528.com)

后稷指导百姓种庄稼,栽种各种农作物。谷物成熟了,便可以养育人民。人之所以称为人,就是因为人有行为规则和道德观念,不然的话,吃饱穿暖,舒舒服服地生活着却不接受教化,那和禽兽也差不多。圣人为这种状况忧虑,便让契做司徒,用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教育人民——父子之间应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应讲礼义,夫妻之间应相爱且内外有别,老少之间应有尊卑的秩序,朋友之间应讲诚信。尧说过:‘应让他们勤奋努力,监督纠正他们,扶持帮助他们,使他们像一个人那样自立,然后再使他们的思想境界得以升华。’圣人为老百姓的成长,而如此烦苦忧虑,费尽心力,还有多余的时间去亲自从事农耕吗?”

“尧把得不到舜这样的治国人才当做自己的心病,舜把得不到大禹皋陶这样的人才当做自己的心病。那些因为百来亩土地耕种不好而有心病的,是农夫。把钱财分给别人叫做惠,把善的道理教给别人叫做忠,替人民选出杰出人才叫做仁。所以我认为,替天下物色杰出的人才非常不易,而自己退位将天下让给别人,倒是件容易的事。孔子因此说:‘尧做君王真是了不起呵!只有天最伟大,只有尧能遵循天的规则。尧的胸怀真是坦荡啊,老百姓都找不到恰当的词来赞美他。舜也是一位好君主啊,那么令人敬爱地统治天下,却不牟取私利!’尧和舜治理天下,难道就不费心力吗?只不过,无法在亲自耕种庄稼上耗费心思而已。”

“我只听说过,用中原的文明去促进落后邻国的进步,从没听说过用落后国家的野蛮来改造中原。陈良这个人,本是楚国人,崇敬周公、孔子的学问,从南国北上中原学习。北方研习周、孔学问的人,还没有谁比陈良学得好,陈良真可以说是一位豪杰!你们兄弟,追随陈良几十年,老师一逝世,就背叛了他!以前,孔子去世,他的学生都为他守孝三年。三年后,学生们各自收拾东西,准备回去,到子贡的住处作揖告别,面对面地痛哭失声,然后才分手。而子贡又独自回去,在墓地重新建起一间房子,一个人待了三年,然后才回家。有一天,子张、子夏、子游三个人,认为有若(曾子)各方面都像孔子,就准备像尊敬孔子那样去尊敬他,硬要曾子同意。曾子说:‘不能这么做。孔子曾经在江、汉那样的大河中洗濯过,曾经在夏日的阳光下曝晒过,已经洁白无瑕,谁也比不上了,谁能和孔子相当呢?’现在,许行这个巧舌如簧的南蛮子,竟然毁谤我们祖先的圣贤之道,而您背叛自己的老师转而投入许行的怀抱,和曾子那种毅然的态度比,就完全不同了。我只听说过鸟儿从幽深阴暗的山谷飞出,迁移到高大树木上去的事,从没听说过从明亮敞豁的高大树木上飞入阴暗山沟中去生活的事。《鲁颂》里说‘攻击戎狄,惩罚荆舒’,周公那样的圣人尚且要攻击荆舒那样的国家,你却向南蛮子学习,真是越变越坏了!”

陈相说:“如果依照许行的理论去做,那么市场上就会物价一致,国家当中就没有欺诈;纵然是小孩子到市场上去买东西,也没有谁哄骗他。布匹丝绸的长短一样,价格就一样;麻线丝绵的轻重相当,价格也一样;粮食的重量一样,价格就一样;鞋的大小一样,价格也一样。”

孟子反驳道:“各类东西,质量和用途都不一致,这是很自然的事;它们的价格有的相差一到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甚至千万倍。你却不顾这些差别,使他们完全一样,这完全是扰乱天下的行为。好鞋与质量差的鞋价钱一样,鞋匠还肯干吗?采纳许行的理论,就会引导大家都弄虚作假,怎么能够治理好国家呢?!”

经典解读

孟子的大名每个人都很熟悉了,关于孟子能言善辩的评价也已经是老生常谈,而这次与陈相之间的辩论式演讲正是孟子的雄辩口才体现得最淋漓尽致的一次,堪称中国辩论史和演讲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篇演说词,严格意义上讲不是独立的,而是截取《孟子》叙事的一段。全文大致分两个层次,在孟子长篇大论之前,是他与陈相之间的对话。这些对话并不激烈,一问一答,为后面孟子激情昂扬令人读来热血沸腾的大段演讲提供了预热。后面一个层次,孟子全面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政治立场,宣扬自己信奉的儒学思想,逻辑严谨,论证绵密,气势逼人,感人肺腑,绝对称得上是激荡人心。孟子的演说论辩技巧,达到了先秦时期的巅峰,成为我国演讲史上不可多得的典范,值得我们后人进行仔细的揣摩和学习。

名句赏析

“尧把得不到舜这样的治国人才当做自己的心病,舜把得不到大禹、皋陶这样的人才当做自己的心病。那些因为百来亩土地耕种不好而有心病的,是农夫。把钱财分给别人叫做惠,把善的道理教给别人叫做忠,替人民选出杰出人才叫做仁。所以我认为,替天下物色杰出的人才非常不易,而自己退位将天下让给别人,倒是件容易的事。”

善用排比和对比,语气慷慨激昂,这是孟子在进行辩论时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孟子的演讲中最值得别人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上面这段话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孟子的特点。一方面把尧舜禹和农夫作对比,以此来证明陈相所支持的许行的观点并不高尚也不伟大,另一方面用排比的方式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何为惠,何为忠,何为仁,一目了然,一清二楚。陈相在孟子如此犀利的雄辩和演说口才之下,自然很快就招架不住,败下阵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