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国民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国民革命

时间:2023-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初步结合的重大标志。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提出。帝国主义公然武装干涉国民革命。2.统一战线的破裂与国民革命失败戴季陶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国民革命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国民革命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了解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了解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了解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的兴起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出现空前危机。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已经开始传入中国。“五四”前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初步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物质基础。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廓清了道路。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五四运动后的一年多里,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译介马克思主义的书籍相继出版;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拓展了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广度和深度,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3.“五四”时期的各种新思潮

所谓新思潮,包括世界近代以来新产生和流行的各种思想学说。五四运动后的几年间,源于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涌入中国,形成了学说竞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涌入中国的众多西方社会思潮中,除科学社会主义外,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还有实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工读互助主义等。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李大钊开始进行建党活动。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北京、武汉、广州、济南等地相继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共产党》、《劳动者》等革命刊物的创办。现代工会组织的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各地共产党人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的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一次中国要不要马克思主义、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的论战。与基尔特社会主义论战的实质是中国究竟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用革命方法还是用改良方法来改造中国。与无政府主义论战的实质则是在中国究竟是要建立主张无产阶级专政、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无产阶级政党,还是建立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主张绝对自由的小资产阶级的无政府主义政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2.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华侵略,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半殖民地化。各派军阀间连年混战,造成民生凋敝。

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及其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意义。1922年6月,中共中央发表《对于时局的主张》。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明确区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初步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初步结合的重大标志。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农运动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成立。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1年1月的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在工人运动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单凭工人阶级孤军奋斗是不能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

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浙江萧山县衙前乡农民运动,广东海丰陆丰农民运动,湖南衡山县岳北乡农民运动。中国民主革命需要农村的大变动。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www.xing528.com)

1.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政局与社会

“武力统一”政策下北洋军阀的混战。资产阶级改良政治的主张:“联省自治”,“好人政府”,“制宪救国”,“废督裁兵”等。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护法运动及其失败。第二次直奉战争和北京政变。外国资本挤压和北洋军阀混战局面下民族工商业的凋敝。军阀、官僚、地主、中外商人和高利贷者掠夺下的中国农村。广大人民生活的贫困化。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国共合作的提出和中共中央西湖特别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国共合作的方针。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形成。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国共合作的实现。以三大政策为基础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改组后中国国民党的性质。黄埔军校的建立。国民党一大后国共两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提出。国民革命高潮的兴起:“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孙中山北上与国民会议运动的兴起。孙中山逝世。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北方革命运动的兴起与“三一八”惨案。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

四、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的失败

1.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

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发表北伐宣言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湘鄂赣三省工人运动的高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帝国主义公然武装干涉国民革命。武汉、九江工人反帝斗争促成国民政府收回英租界。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的发展。关于农民运动的争论。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统一战线的破裂与国民革命失败

戴季陶主义的出笼。“西山会议派”的反共分裂活动。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和所谓“整理党务案”。陈独秀等的右倾退让政策。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中蒋介石集团的反革命活动。迁都之争与武汉国民政府的建立。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武汉政府的危机。紧急关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汪精卫集团的右倾与“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

3.大革命中的中国社会变动

1924年到1927年间,国民革命高潮迭起,广泛的民族觉醒、群众性的社会动员和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伴随北伐战争而兴起的工农运动和爱国运动,破坏了旧有统治秩序和社会结构。中国农村的大变动,辛亥革命中没有触及的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迷信神道、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受到大的冲击。广大乡村的产品商品化程度虽有所提高,但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并未发生巨变。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城市的近代化进程加快,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差距不断拉大。激进的国民革命浪潮对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激烈震荡。

思 考 题

1.试述“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并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国家出路的必然结果。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初步结合的重大标志?

4.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深刻的影响?

5.试述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