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火灾成因、防范与火场指挥

高校火灾成因、防范与火场指挥

时间:2023-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多数高校在兴建学生宿舍时,虽然已考虑到消防安全需要而留有消防安全通道,但有些单位从日常的防盗安全或学生人身安全考虑而关闭大多数消防安全出口或加设防盗门,只留有一两个出口用于日常进出,使“安全出口”名存实亡,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可想而知。

高校火灾成因、防范与火场指挥

高校火灾成因、防范与火场指挥

长春大学 杨修明

创建平安校园,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消防安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是创建平安校园的重中之重,因为大学校园人员聚集、财产集中,又是科研重地,担负着培养造就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任务,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及科研成果遭到破坏,严重影响教学科研秩序和社会稳定。因此,找出校园火灾频发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一旦火灾发生,科学地组织现场扑救,为莘莘学子和教学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是高校安全保卫部门的重要任务和职责。

一、校园火灾常见成因

(1)消防安全意识淡漠,“消防与我无关”的思想普遍存在。高校是教学、科研场所,许多教职员工和学生因潜心研究学问,对其他事情关心较少,消防法制观念不强,缺乏防范意识,思想麻痹,“消防与我关系不大甚至无关”的思想普遍存在,导致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随意性增大,违反用火、用电等消防安全规定的情况屡禁不止,为火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违反消防安全制度,诱发火灾。应该看到,近年来高校领导非常重视消防工作,特别是保卫部门在制度化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在墙上的制度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死角。如乱拉乱接电线保险丝,因电线短路或因接触不良而引起火灾;因为用电超负荷常跳闸,图方便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使电路过载发生故障时不能及时熔断而造成电线起火;在床上点蜡烛,吸烟乱扔烟头;使用煤气、液化气不当,使用煤油炉、汽油、酒精等易燃易爆品不当等导致明火引燃;电灯泡靠近可燃物长时间烘烤起火;使用电热器无人监管而烤燃起火;长时间使用电器不检修,电线老化、漏电短路而起火等。

(3)人员密度大,安全通道少。高校因生源来自全国各地而实行在校学生集中住宿,目前大部分学生宿舍的建筑面积每幢在3000平方米左右,有的甚至更大,一幢楼内居住学生数额1000人上下。大多数高校在兴建学生宿舍时,虽然已考虑到消防安全需要而留有消防安全通道,但有些单位从日常的防盗安全或学生人身安全考虑而关闭大多数消防安全出口或加设防盗门,只留有一两个出口用于日常进出,使“安全出口”名存实亡,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可想而知。有的为了防止男女生混窜宿舍,校方还让男、女生各住一半楼,在楼道中间加门、隔墙进行分隔,宿舍被一分为二,楼梯、消火栓、安全出口等消防设施也被一分为二,火灾危险性大大增加。

(4)校园情况复杂,人员流动性大。火灾场所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食堂、体育馆、宾馆、家属楼、学生宿舍、校办工厂、出租门市房等,可以说涉及校园内的各种场所。大学校园是一个浓缩、开放的小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场所。从建筑来看有高层、多层民用建筑,有厂房仓库,有的还有地下人防工程。从用途来看,既有教学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宾馆、饭店、商业网点,又有实验室、宿舍和办公楼。有的学校既有生活区、教学区,又有家属区,甚至还有附小、附中等附属单位,客观上形成了大学校园内人员复杂、流动性大的特点。另外,许多高校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出租校园建筑或者沿街门市房的现象比较普遍,使消防安全管理的难度加大。

(5)建筑物防火等级低,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目前高校的建筑结构层次参差不齐,普遍存在防火等级不高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木结构的老式建筑仍在使用中,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一是这些木结构建筑时间长,屋面老化,破损严重;二是由于当时建筑设计在防火方面不符合规定,建筑布局不合理,消防通道不畅通,防火间距不够,大型建筑无防火分隔,内部装修和疏散通道大量使用易燃材料等,因此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三是旧式建筑普遍存在电源线明线铺设的现象,同时电力配置也跟不上现实需要,一旦房屋漏雨造成漏电或因发热的电线烤燃这些已风干多年的木料,其后果不堪设想。

(6)消防经费投入不足,物力人力相对受限。高校经费开支主要靠财政拨款,在财力相对有限,重点保障教育经费支出的情况下,用于消防安全方面的经费投入就会受到制约。加之各高校之间竞争愈加激烈,重点是将经费用在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设备的建设上,很难投入到人们不易看到成效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上。另外,高校保卫部门真正实施消防安全管理的人员很少,专业化程度不高,有的人还身兼数职,造成精力分散。

二、校园火灾防范对策(www.xing528.com)

(1)高度重视,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校园一旦发生火灾并造成学生人员伤亡,其损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社会影响将十分巨大而恶劣。高校领导应从保持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高校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消防安全管理部门以尽可能多的支持。针对师生员工消防意识淡漠的问题,保卫部门要加大消防宣传教育的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与培训。对师生的宣传应通过张贴消防宣传画、举办消防文化活动等形式,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以增强其消防法制观念,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使其掌握防火、灭火、逃生的常识,自觉遵守消防法规。在新生入学时就要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使新生一入校即体验到消防安全工作在学校的重要地位。

(2)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火灾隐患整改。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要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在宿舍、图书馆、实验室、食堂等重点部位和场所落实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做到每个岗位和场所都有专人负责消防安全,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学校消防主管部门在发现火灾隐患后,不但要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还要主动为隐患单位当好技术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方案,对隐患单位在整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提供技术服务,出谋划策,使隐患得以尽早解决。

(3)遵守消防安全规程,强化安全管理。在教室、实验室学习和工作时,要严格遵照各项安全管理规定、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使用仪器设备前,应认真检查电源、管线、火源、辅助仪器设备的完好情况,如放置是否妥当,电线是否裸露等,检查完后再进行操作。仪器设备使用完毕应认真进行清查,如关闭电源、火源、气源等。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时,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规定,一丝不苟地进行操作。由于学生宿舍内物品多,人员相对密集,如果疏散不畅,极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要把学生宿舍作为防火工作的重点,在方便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同时,要加强宿舍用火、用电的管理,严禁在宿舍内乱接乱拉电线和使用大功率电器,加强检查,及时制止学生的违章行为。同时要确保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通道畅通,以防不测。

(4)加大资金投入,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学校每年要有足够的消防专项经费用于消防器材、设施的配备、维修,力争消防经费投入年年有所增长,把消防安全环境的改善作为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还要合理调配人员,确保有足够的人员进行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历史遗留的建筑耐火等级低,电气线路老化,消防基础设施缺乏等火灾隐患,要根据本单位实际及时加以整改。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要确保新建的建筑决不能再留有火灾隐患。

三、校园火灾现场组织指挥

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消防意识,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是遏制火灾发生的重要保证,但要彻底杜绝火灾的发生并不现实,因为火灾的成因有其客观因素,是非人力和技术力量可以完全掌控的。一旦火灾发生,特别是火灾初期,在专职消防队未到达火场之前这段时间,高校消防安全管理部门按照预案及时、科学、有效地组织现场扑救是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关键。实际工作中,保卫(部)处作为学校消防安全的主管部门,在做好火灾现场的资源和人力调度,组织人员疏散和安全警戒,指挥现场扑救等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及时报告。火患无情,发生火灾会对学校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无论在任何时间和场所,任何人一旦发现起火,都要立即报警。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对火灾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如果是初起阶段,在发现及时,而且明显可以控制的情况下,首先要自行扑救,事后再向主管部门报告,因为对于公安消防部门而言,不仅存在经济成本还存在机会成本的问题,况且造成师生员工过度恐慌,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也不必要,但是如果确定人力、物力、相关资源都不具备控制火势,则必须立即报告公安消防部门,同时立即启动校园火灾扑救预案,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救援。报警时,应根据火势情况,先向周围人员发出火警信号,并由专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同时派人到校园门口、街道交叉路口等候消防车,并带领消防车迅速赶到火场。

(2)及时组织扑救和疏散。火灾发生后,在初起阶段最容易扑救,因此要充分利用现场的灭火器及简易灭火设备快速扑救。有的火情只要用扫帚、水壶、衣被等,就能扑灭。起火现场有手提灭火器、消火栓等设备的,要及时利用这些设备灭火。火灾现场有贵重、危险物品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快转移物资。抢救和疏散人员要因地制宜,借助现场的器材或建筑物的地形地物。总之在组织人员报警的同时,灭火救人要快,以快制胜,否则延误了最佳时机,就会使小火酿成大灾。

(3)及时组织安全警戒。鉴于当前公安消防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明显提高,到达火灾现场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实际上学校保卫部门独立指挥救援的时间很短,因此,安全警戒是火灾初起阶段保卫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安全警戒一般在火灾发生时就要组织,其主要任务是:疏散火灾现场人员和清理障碍物,为火灾扑救有序进行和消防车辆顺利进入现场展开灭火战斗提供保障;保护现场,防止现场遭到人为破坏;在现场有毒气、可燃气体扩散等情况下禁止各类火种,防止爆炸伤人、中毒伤人和建筑构件下坠伤人;对现场转移的物资进行监护,防止损坏、遗失。警戒范围视火灾现场情况而定,一般火灾现场以不影响消防队灭火救援行动为宜;爆炸现场的警戒范围要扩大到爆炸涉及的范围;可燃、有毒气体泄漏扩散现场警戒范围要以扩散范围的2~3倍计算,特别是下风方向要组织疏散人员和安全警戒。

(4)公安消防机构到达现场后将指挥权移交。《消防法》第33条规定,公安消防机构统一组织和指挥火灾的扑救,火灾现场指挥权属于消防指挥员。公安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学校领导及保卫部门应及时将火灾现场指挥权移交给公安消防部门到达现场的最高指挥员,由公安消防统一组织指挥,并将火灾现场有关情况尽可能详实地向公安消防指挥员介绍,主动配合其开展工作。这就要求在火灾发生、学校保卫部门到达现场后,一方面要及时报警,积极组织扑救、疏散人员和安全警戒,另一方面要注意收集火灾产生的原因、火势发展的程度、被困人员的数量、火灾现场危险物品的转移等相关情况,便于公安消防部门到达火灾现场后科学制定扑救方案,快速组织灭火救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