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上教师研修与校本培训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网上教师研修与校本培训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上教师研修与校本培训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胡瑞峰1998年,美国马可波罗基金会首次开发了将因特网资源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培训计划,帮助教师把因特网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目前,网络教育已经成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式。这种新的学习环境,同样使当前教师校本培训的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网上共同研修”是学校根据上级培训要求和学校发展的实际,确定若干培训专题。

网上教师研修与校本培训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网上教师研修与校本培训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胡瑞峰

1998年,美国马可波罗基金会首次开发了将因特网资源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培训计划,帮助教师把因特网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教育的优势日渐显著——海量信息存储、信息表征多元化、信息交流突破时空限制、信息资源可共享和信息更新快等。目前,网络教育已经成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式。这种新的学习环境,同样使当前教师校本培训的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本课题研究将着重探讨如何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以克服传统校本培训的弊端,发挥网上教师研修的优势,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一、校本培训的含义

校本培训(School-based In-service Education)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从美国引入国内。具体而言,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指导下,以教师任职的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教师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相连的继续教育形式。

二、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优势

校本培训立足基层学校,结合教学实际,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欢迎。但是,传统的校本培训也存在学科间、校际间交流少,缺少高质量培训资源等不足。随着校园网、“校校通”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平台。与传统的校本培训方式相比,网络在培训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自主学习,缓解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网络的互动性为教师提供了多种培训方式,增强了学习方式的可选择性;网络的快捷性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学习实效。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

(一)网络教育与传统校本培训可以优势互补

现代网络技术为教师培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具有传统培训方式所没有的优势。首先,网络教育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教师可以根据校本培训的计划和要求,随时随地了解相关教学理论和资讯,与各地区的同行相互交流经验。其次,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实现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实际和发展要求,灵活而又方便地从大量的网络培训资源中选择所需的学习内容,制订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计划。

另一方面,传统校本培训也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在网络环境下,传统校本培训中一些有效的培训理念(如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开展培训)以及教师集中交流、集中释疑等活动方式应该继续保留。在实践中,我们要发挥网络教育与传统校本培训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使其优势互补,形成最佳的组合效果。例如,可形成“校本集中培训释疑+网上个人自学”“校本集中培训释疑+网上共同研修”“网上研修学习+校本交流讨论”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

(二)网络是校本培训的互动交流平台

在传统的校本培训过程中,教师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很少有参与互动交流的机会。网络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成为校本培训中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这有利于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对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教师可就校本培训的某个主题,在网站论坛上发帖,参与讨论交流;可以借助即时交流工具(“MSN”或“QQ”等)建立交流群组,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及时交流,或者互发文件,分享学习资源;也可以利用博客(Blog),撰写研究日志、教育叙事和教学反思。

这种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交流,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式。一是交流对象更加广泛。不仅助学导师与受训教师可自由交流,受训教师之间也可交流,甚至培训活动之外的“第三者”(学生、家长等)也可参加交流。二是交流更自由。在网上交流,教师可以消除面对面交流中的顾虑和束缚,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易受现场氛围的影响。

(三)网上研修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校本培训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不断提高信息化素养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转变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网上教师研修对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平时在利用网络进行培训学习的同时,可以逐步积累和形成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提高获取信息、辨别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创造信息等现代信息素养。同时,通过经历网上学习过程,教师可以进一步理解网络既是学习的工具,又是学习的对象;网络既是学习的资源,又是学习的环境。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技能,有助于教师自觉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构建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新模式

基于网上教师研修的校本培训,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而建立的一种基于网络环境、应用现代网络技术来实现自主学习的新型师资培训模式。这种新的培训模式在传统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上研修的优势,力求达到最佳的组合效果。以下是课题组在校本培训实践中探索出的几种培训活动形式。

(一)基于校园网的网络课堂培训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一般可以在学校内围绕“网上共同研修”“个人研修自学”“校本交流释疑”的形式进行。“网上共同研修”是学校根据上级培训要求和学校发展的实际,确定若干培训专题。“个人研修自学”就是利用市、区的专业网站和学校校园网提供的丰富的培训资源,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需求,选取适合个人的培训项目进行学习。“校本交流释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网络的互动交流平台(如BBS论坛)、即时交流工具(如MSN、QQ)等进行交流讨论;二是借助传统培训形式进行集中交流释疑。

其中,“网上共同研修”活动主要是教师利用“网络课堂”收看聆听市、区教育专家与学者的专题讲座。同时,学校将相关的培训视频安装在校园网的校本培训网页上,供教师随时收看学习。网络课堂是指利用网络视频技术开展网上学习,是校本培训的重要模式之一。以课题实验学校高桥中学为例,学校在校园网上建立专门的校本培训网页,由专人负责信息收集、管理和更新,教师可以随时登录网站,及时浏览培训学习资料,观看专家的在线讲座视频,以及其他扩展学习资源。

(二)基于学科专题网络的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校本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从2008年3月起,把高桥中学物理教研组的校本研修作为课题组的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研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该教研组共有11名教师,基本上都是中青年教师,其中市级名师后备1名,区级骨干教师3名,4名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在子课题研究中,全组教师在教研组组长的带领下,借助区、校两个网络平台进行实践研究。“网络平台一”是区级的物理专业网站(浦东物理教学网),该网站设有教研组建设、教学设计、试题资源、研究成果、信息技术、师生论坛、教研信息、骨干教师等多个栏目,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实用性强,深受全区物理教师的欢迎,是各校物理教师校本研修的理想网络平台。“网络平台二”是物理教研组在学校网管员的协助下,在校园网上创建的物理学习网站。该网站经过不断充实完善,现已成为教师开展物理教学研修、与兄弟学校同行交流,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平台。

以学科专题为核心,以网络平台的交流分享功能为基础,物理教研组的教师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1.形成基于网络的实践共同体

物理教研组依托专题网络平台,形成实践共同体,建立新型的“师徒”关系。“拜师学教”是培养青年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容和形式:一方面,扩大了“拜师”的范围,青年教师可以有自己学校的师傅,也可以跨校“拜师学教”。组内的区级骨干教师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也主动向市、区高层次的专家求教。另一方面,加深了交流的程度,师徒可以利用网络及时沟通,进行指导学习。

现在有的青年教师经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被区“名师工作室”和其他学校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相中,得到名师的指导。目前,物理教研组已经成为在专家、名师指导下的教研教学实体,与校外教学专家形成了稳固的实践共同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可以得到交流,困惑可以及时地得到解决,同时能够及时获得最新的专业发展信息和资料,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教研组的综合实力。

2.开展混合式研修活动(www.xing528.com)

网上研修和传统的面对面研修都有各自的优势。由于校本研修的大多数参与者都处于同一所学校,集中活动方便,而且面对面的教研形式有利于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是教师之间探讨交流的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方式。因此,开展网上研修与面对面研修相结合的教研活动方式是校本研修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物理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有时通过网络和兄弟学校的同行进行交流,有时应用网络资源进行集体学习讨论,有时大家相互交流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技巧等。混合式教研活动形式多样、灵活机动、内容丰富、讲究实效,成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形式之一,深受物理教研组教师的欢迎。因此,网上研修和传统校本研修是师训工作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有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扬长避短,才能取得最佳的组合效果。

现在,物理教研组无论在教研水平,还是在高考成绩和学科竞赛等方面,在区重点中学中都达到了领先水平,教研组的发展也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基于课题研究的网络化校本培训

教育科研是校本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有力手段。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重点,在校本培训中,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请专家和本校骨干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设计课题,或者与本校教师共同研讨选择课题,使每位教师在课题中承担一定的任务,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网络环境下基于课题研究的校本培训模式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成为课题组中的一员,都要承担一定的任务。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体验,可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可将申请到的市、区级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由每位教师自主选择子课题,再向学校申报。学校在校园网上公布每个子课题组成员的名单,并开辟专用栏目供课题组成员交流彼此的研究心得、提交研究成果。学校课题负责人负责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的培训,拟订课题实施计划,定期进行检查和指导。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首先是重在参与,体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科研工作的能力。

以高桥中学为例,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市、区级科研课题《信息技术时代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信息技术时代学校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信息技术时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等。同时,学校在校园网上开辟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平台,该平台同时也是教师间相互联系和交流的平台,平台上既有大量课题研究参考资料,也有子课题组的交流材料。

课题研究不仅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得到区教科所的肯定并获得区级奖励,也锻炼了教师队伍。目前,大多数教师会应用基本的科研方法进行教育研究,并通过撰写科研论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不仅提升了教师自身素质,也提高了教师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这也是校本培训的重要目标之一。

(四)基于教师博客的反思性校本培训

这种校本培训活动是以教师个人和群体的反思提高为核心,利用教师博客的观点表达、评论交流功能,通过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是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教师可以发表自己对理论、实践的思考和问题,反思教学设计和实践,与其他同行进行交流。

教师博客是一种信息化网络交流平台,是教育教学、班级工作的合理延伸,是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它有助于教师将零散的工作记录,上升为系统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意义上的认识,并以网络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其他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学习经验、吸取教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课题实验学校都在网上开通了教师博客。许多学校都刚性要求高级职称教师和有区级骨干教师以上称号的教师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每月上传不少于2篇有关教育教学的文章,并由学校每月检查、考核。同时学校鼓励其他教师也创建自己的博客,许多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日志,对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困惑进行剖析,表达自己的观点,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总结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与他人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不少学校还开展博客评比,对教师进行激励和引导。例如,有的学校推荐一些点击率比较高、有较高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博客供其他教师学习借鉴,开展优秀教师博客的展示交流活动,并实施奖励。

教师博客的最大特点是适时性和交互性。利用教师博客,学校可以组建成一个个团队,一个个研究学习实体,可以帮助教师在更大范围、更多层面上开展校本教研,开展多方面的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五)基于在线资源的适应性校本培训

在校本培训中,参与培训的教师往往在教龄、学科、学习目标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为不同教师提供适应性的培训内容,使得每位教师都得到充分的专业发展,是校本培训的重要目标之一。

美国的费斯勒和克里斯坦森曾提出了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模型,将教师职业生涯分为职前期、职初期、能力建构期、热情与成长期、职业挫折期、职业稳定期、职业消退期和职业离岗期8个阶段。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因此,校本培训组织部门可以在充分了解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需求和变化的基础上,实施分阶段、分层次的培训,为教师提供适应性的校本培训内容。

在解决这一问题方面,网上研修具有重要的优势。现代网络是知识传播和应用的重要载体,网络具有大量适合不同教师需要的资源和信息,一些优秀的学科专题网站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通过网络收集、整理教研资料,经专人分类汇编后,存入教研组资源库中,让大家共享。

另外,校本培训还可以在培训内容、活动形式、评价等方面,考虑不同阶段教师的要求和特点,如组织年轻教师与资深教师结对、建立年轻教师交流群组、提供适应不同阶段教师的专题学习等。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可以有多种模式,这些模式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要求进行选择。总的原则是,发挥网络教育与校本培训的各自优势,把网上研修与校本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使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杜静.论网络视阈下的校本培训[J].中国教育学刊,2007(8):72-75.

[2]赵蒙成.校本培训:教师在职培训制度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0(3):9-11.

[3]张成华,张永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初探[J].继续教育,2006,20(6):51-52.

[4]梁恒波.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33-134.

[5]邓未水.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体系的构建[D].江西师范大学,2006.

[6]张雳.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校本培训模式[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15(1):9-12.

[7]周莉亚.网络环境下的教师校本培训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7.

[8][美]Ralph Fessler & Judith C.Christensen.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M].董丽敏,高耀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