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体育工作的改进,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学校体育工作的改进,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服兵役或者继续升学的要求看,学生的体质还不符合要求。城市大部分学校,患近视眼的学生呈发展的趋势。在国务院1964年批转教育部、体育运动委员会、卫生部关于中、小学生健康状况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报告中,指出了“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一般号召多,具体指导少,对体育、卫生工作有些学校只要不发生严重的疾病和伤害事故,就很少过问,完全依靠体育教师和卫生人员去做。”

学校体育工作的改进,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三、学校体育工作的改进

1.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1963年以后,学校的体育工作恢复正常,尤其将群众体育活动的重点确定在学校以后,在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努力和配合下,学校的体育运动有了比较广泛的开展,学生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但从整个状况看,由于国民经济刚刚好转,学生的营养还跟不上去,三年困难时期造成青少年在体质上的欠账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恢复时间。从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服兵役或者继续升学的要求看,学生的体质还不符合要求。

“据17个省市高中毕业生升学考试者健康检查的统计看,身体不合格的占报考总人数的比重有所下降,1961年是3.1%,1962年降为2.56%,1963年为2.04%。又据陕西省在西安、咸阳市和三元、耀县9年中学的调查,学生患病率1962年为2.1%,1963年下降为1.1%。”[6]

学生的健康仍然不够好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生的身体发育,一般仍未恢复到1959年以前的水平。据北京市1963年对9000名中、小学生调查,7-18岁男、女学生各个年龄的平均体重,都低于1959年,男生低0.14~1.64公斤,女生低0.03~1.27公斤。”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的学生体重,由于生活改善的水平低于大城市,体重差距更大;学生患常见病的人较多,神经性头痛、失眠、头昏等现象比1961年有了发展。城市大部分学校,患近视眼的学生呈发展的趋势。以天津市为例,通过对2万多名中小学生视力检查,发现小学生近视“1961年为17.9%,1962年为19.8%,1963年为20.8%;初中学生1961年为23.5%,1962年为25.1%,1963年为26.7%;高中生1961年为28.5%,1962年为31.5%,1963年为33.8%。”“1963年山西省太原、大同两市17所学校1000名学生参加兵役体格检查,身体不合格的达43.6%”。[7]

学生健康状况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经过三年困难时期,学生的体质恢复还有一个过程,而学生的伙食较差和营养不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1963年学校教学恢复正常后,学生因课程增多,作业多,考试多,学习负担过重,挤掉了一点儿睡眠、休息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尤其是在营养跟不上的情况下,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的体育课、课间操和必要的课外活动没有得到保证;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做得不好。这种状况,引起了中央及教育、体育、卫生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国务院1964年批转教育部、体育运动委员会、卫生部关于中、小学生健康状况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报告中,指出了“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一般号召多,具体指导少,对体育、卫生工作有些学校只要不发生严重的疾病和伤害事故,就很少过问,完全依靠体育教师和卫生人员去做。”批评了有的学校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甚至提出“体育要为学习让路”的做法,同时批评了那种只重视少数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和运动竞赛,强调争夺冠军,而忽视对一般学生的体育活动的指导,把少数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视为衡量学校整个体育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的错误做法。

1964年9月9日,卫生部、教育部、文化部建筑工程部、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试行《中小学校保护学生视力暂行办法(草案)》的联合通知,要求做好学生的视力保护工作保护学生健康。

1964年,毛泽东就教育工作的“春节谈话”,“三一指示”和1965年的“七三指示”,都涉及学校体育工作。从1964年以后,学校的体育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进,出现了一个新的兴盛局面。

2.上好体育课

要上好体育课,首先要使学校领导和教师明确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各级学校根据上级指示的精神,认真学习体育教材纲要,真正认识体育课不是为发展某几个方面的身体素质和几个项目的技术而进行训练,而必须是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既要着眼于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打基础,又要为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习惯打基础,不但要收到在校时期的效果,还要对学生有长远的积极影响。

各级各种类学校,尤其中、小学在课程设置上,注意了确保每周两节体育课;在授课内容上,按照体育教材,从实际出发,进行选择,根据教材的目的和基本要求,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现有基础等特点,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难点,把最基本的内容教好、学好。为配合搞好体育教学改革,积极推广了一些学校的先进经验。如华东师大第一附属中学,组织体育教师反复学习中学体育教材纲要,弄清各年级教材要求与课时任务,由低到高,由简到繁,明确列出,使体育教学规范化,改变了过去体育教学随意性大、没有系统和阶段性目标的状况,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各地中、小学参照典型经验,从学生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及体质状况,适当地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制订教学计划,按程序授课。基本纠正了要求过高过急强求一律的弊端。

3.认真坚持做好两操(www.xing528.com)

根据中央8部委的联合通知,各级学校认真学习了新公布的第4套广播体操,专门排出课间时间,让学生做广播操(中小学加做眼保健操),这种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对于调节学习生活,增进学生健康,起到了很大作用。

4.广泛开展课外活动

各级学校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小学课外活动由过去利用课余时间改为正式排入课表,每周两次,每次1节课的时间,活动的内容因地制宜,多种多样。大专院校的课外活动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发进行,公共体育教学组(室)负责指导、组织和提供器材,中小学主要依靠班主任、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班干部和体育积极分子促进开展班级体育活动。

1964年,国家体委提供大力开展游泳、射击、爬山、通讯4项活动的通知发出后,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的积极响应,组织学生游泳、爬山等活动形成热潮,很多学生学会了游泳。

1963年以后,由于受中国乒乓球队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的影响,全国掀起了乒乓球热潮,学生打乒乓球成风。单是中、小学参加乒乓球活动的学生就数以千万计。1964年6月1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委《关于在男少年中开展小足球活动的联合通知》下发后,很多有条件的中、小学开展了小足球活动。

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具体条件,在学生自愿的原则下,组成了班、年级、校级业余运动队,由体育教师指导,在课外活动和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各地中、小学组成的乒乓球、小篮球、小足球代表队活动非常频繁,经常组织班、年级和校际比赛。大专院校在春季、秋季组织的校地以及单项系级比赛,逐渐形成了定制。业余运动队的组建与比赛,满足了体育积极分子的需要,提高了部分学生的技术水平,推动了学校群众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活跃了学校的气氛。

5.试行体育锻炼标准

1964年,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和单位,试点性推行了《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逐步取代了“劳卫制”达标制度。《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使我国青少年体质和体能的测定有了指标依据。各级学校根据《标准》指导学生进行锻炼,使体育教学得到加强,也促进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6.大专院校课外活动内容和强度的调节

高等学校的体育课和广播操比中小学恢复要早。1963年以后,课外活动的恢复和发展较快,校内班、年级、系建立各种项目的代表队,组织竞赛活动比较频繁。高校体育课外活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为适应备战的要求,组织了不少爬山、军事野营、军训等活动。在学习解放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热潮中,很多学校组织了不太适宜的大运动量锻炼和较长时间的野外活动,在当时学习负担重、社会活动多的情况下,增加了学生的压力,有的高校组织的运动队,模仿日本女排大松教练员的大运动量训练,造成损伤。1965年,毛泽东“七三”指示传达后,各高校进行了认真的对照检查,加强了体育课教学,调整了课外活动的内容,使高校整个体育工作进入到正常的发展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