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职业生涯教育为基础,构建具有农学特色的大学生职业素质体系

以职业生涯教育为基础,构建具有农学特色的大学生职业素质体系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学院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特别是职业素质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和研究工作,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2010年6月份,农学院大学生讲师团正式成立。组织农学院学生干部培训工作。成立农学院“语过天晴”职业生涯咨询室,面向全院学生开展职业生涯咨询

以职业生涯教育为基础,构建具有农学特色的大学生职业素质体系

以职业生涯教育为基础,构建具有农学特色的大学生职业素质体系

黄小珊 刘康 周连伟

一、构建大学生职业素质体系的背景

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成了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以及社会安定的综合性问题[1]。这也对于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目标形成严峻的挑战。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宋永华教授指出,科学的教育知识体系需要将偏“系统化、知识化、理论化”的专业学科知识体系和以“学术知识、职业知识、职业伦理”为核心的职业素质体系区分并融合起来。教育应实现对学生“理论运用实践的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职业道德等”的培养,实现教育与社会实际需要的接轨,以满足对于社会期待的“有效知识结构和总量”的“有效”、“结构”、“总量”这三个核心概念实现[2]。我们认为,宋永华教授的观点为我们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思考、探索和实践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空间。就江西农大学院而言,2008、2009、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96.93%、90.49%和90.95%,均高出同期全省和全校本科生平均就业率。因此我们认为,农学院需要解决的主要是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要提高就业质量,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就更高了。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如何在具体的工作中体现出科学的教育观和高人本理念,构建具有农学特色的大学生职业素质体系,对大学生开展全面、全程的就业指导,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努力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构建大学生职业素质体系的工作思路和目标

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困惑中,以职业选择、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居多。虽然学校一直都在做大量的工作,但是收效并不尽如人意。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方面的工作存在“底子较薄、基础较弱、人员紧缺”的问题,与大学生“愿望强烈、需求较大、缺少指导”形成较大的反差。究其原因,一是整个课程体系尚未完善;二是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三是相关课程缺乏统一规划。仅有的一两门公选课仅仅只能满足少量同学的共同需求,作为个性化的引导还是相当薄弱。

农学院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特别是职业素质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和研究工作,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比如,组建成了农学院大学生讲师团,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教学活动,参加学习和实践的这部分同学在职业生涯唤醒、职业规划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并通过他们示范、引导、辐射和带动了部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积极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该说,初期的探索和试验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我们也坚定了继续走下去的决心。我们开始思考并尝试构建以职业生涯教育为基础的,具有农学特色的大学生职业素质体系。我们的工作定位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突出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活动。工作思路和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宣传和推广职业生涯教育理念,为职业生涯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将职业生涯教育重点定位于职业生涯唤醒,突出意识教育的重点地位。

第二,建好大学生讲师团,为职业生涯教育打造学习平台。农学院大学生讲师团是一个在院党委领导下,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具体指导下围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内容学习和实践的学生团队。

第三,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一支队伍,为职业生涯教育提供师资支撑。以教师为主导力量,学生讲师为辅助力量。

第四,实施分类指导,为职业生涯教育明确目标对象。目前农学院毕业生的大致走向可以分为五个板块,分别是升学公务员(含行政事业单位)、企业、政府项目、自主创业,其中企业就业比例大约为65%,是工作和服务的难点和重点。

第五,加强过程监控,为职业生涯教育提供有效保障。主要针对大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实施预警制度。

三、构建大学生职业素质体系的工作方法和过程

1.提高业务能力,培养职业生涯教育师资力量

国内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不少工作还在探索和实践当中[3]。我们明确了院学生工作的老师必须学习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并创造条件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截至目前,学院现有通过职业规划专业培训并通过资质认证的老师和学生达到5人,占全校相应人员人数的1/3,具备了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师资基础。

另外,我们统一了认识,确定了以职业生涯教育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心理健康教育为保障,拓展培训教育为辅助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构架,采取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截至目前,学院现已有全球职业规划师5人;国家中级拓展师3人;KAB大学生创业教育讲师1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1人。近两年的培训数量和力度,远远超过了以前多年的培训数量和力度,这不仅符合了教师继续教育和提高的需要,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自觉学习、快乐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榜样。

2.夯实素质基础,组建农学院大学生讲师团

农学院大学生讲师团是构建大学生职业素质体系中基础的工作之一,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师资中的辅助力量。如何锻炼、培养和引导好一批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和富有奉献精神的学生干部队伍来协助老师开展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实践和提高的一个过程,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很有帮助。

2010年6月份,农学院大学生讲师团正式成立。到目前为止,主要开展的活动有:

(1)学习提高工作,组织参加各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2)讲师团成员担任新生班级兼职辅导员。

(3)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试讲和学生讲师评定工作。

(4)毕业生的求职、面试和礼仪培训工作。

(5)讲师团的学生讲师承担全院各班级大学生就业分类指导体系及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

(6)开展讲师团成员“一帮一”服务活动。(www.xing528.com)

(7)组织农学院学生干部培训工作。

(8)成立农学院研究生讲师团,在农学院研究生当中去开展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工作。

(9)成立农学院“语过天晴”职业生涯咨询室,面向全院学生开展职业生涯咨询工作。

3.实行分类指导,实施农学院“152N”就业教育工程

农学院“152N”就业教育工程重点立足于大学生就业分类指导的前期工作,“1”指一个核心,即就业核心竞争力;“5”指农学院毕业生就业的五大板块,即升学(保研和考研)、企业就业、公务员和行政事业单位、国家政府项目(三支一扶、村官计划、西部计划、士官计划等)、自主创业;“2”指学生应具备的两种素质,即基本素质和五大版块的特定素质;“N”指提高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N种方法和途径。

教育工程的讲解工作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具体工作均由讲师团学生讲师完成。我们将“152N”就业教育工程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的各种活动中,通过新生辅导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使新生同学们找准了方向,明确了目标。通过对农学院“152N”就业教育工程的讲解,让新同学了解教育工程的内容,清楚我院毕业生的具体去向以及各个去向应具备的素质,认识到在大学期间应该提高自身哪些方面的素质,并明白自己应怎样去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通过参加哪些活动去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和特定素质,进而提升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为将来就业和就业指导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4.创建实训途径,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

农学院以省级教改项目为依托,从2001年开始,边研究、边完善、边应用,创建了科研实践、科普教育、专业技能、教学实验和专业社团等5条实训途径,形成了4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方式,构建了基础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等三层次的实践教学方式,建设了校内和校外两类教学基地,凝练形成了农学类专业大学生入主流,定好位,办特色,巩固专业思想,提高综合素质,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突出创新、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和实践中,主动承担一些研究任务,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活动设计和策划中,将各级各类活动充分与5条实训途径结合起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目标有选择性的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去体会、享受专业、科研等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收获。例如,积极开展“班级试验田”活动竞赛,选派专职教师在校内基地带课,引导学生尽快步入“农门”,对作物一生的生长发育变化获得动态的系统认识,并进行基本的农事操作训练。在暑期“三下乡”活动中,我们按年级不同,给学生的建议是:一年级以劳动体验为主,适当参加一些涉农的体力劳动,从工作、思想上理解农业,巩固专业思想;二年级以企业实习为主,竞聘企业的暑期工,在实际工作中了解以后的工作世界,在企业中学习企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三年级以论文实习为主,结合田间地头的科研实践,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等工作;四年级以职前训练为主,主动参与到实际工作中,缩短“磨合期”,为顺利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打好基础。

5.加强过程监控,实施大学生褒奖和“三·三”预警制度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样,要通过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得到表达。因此,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是工作的关注点。为了加强过程监控,我们实施了大学生褒奖和“三·三”预警制度。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在校的表现可以按优秀、良好或一般、较弱来分,其人数分布通常表现为正态分布,即优秀和较弱的人数相对较少,良好或一般的人数较多。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我们通常关注较多的学生群体为优秀或较弱的,对于较为优秀的这个部分,我们往往是精益求精,要求较高,下任务较多,而容易忽视赞扬和激励,从而影响战斗力;较弱的这个部分,集中表现为心理健康、学习成绩和行为方式三个方面的问题,占用了我们太多的时间,消耗了太多的精力,不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事实上,要做好这些工作,光靠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是远远不够的。

褒奖方面,对各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或者是有进步的,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将欣赏和表扬作为激励和鼓励的主要方式。预警方面,重点对心理健康、学习成绩和行为方式三个方面做是不够好或表现较弱的学生,采取三级三层预警,比如学习成绩,一门不及格的,设定为Ⅲ级预警,由班级辅导员或班级党员联系人负责谈话并记录;两门不及格的,设定为Ⅱ级预警,由班主任谈话并记录,三门及三门以上的,设定为Ⅰ级预警,由院学工办老师谈话并记录。谈话以查原因、找问题为主,以鼓励、激励为主,以解决问题为主,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向家长通报。实施预警制度以后,有些问题容易发现并解决在萌芽或初始阶段,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构建大学生职业素质体系所获得的经验

1.抓主体,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理念

高等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学生是学校“产品”的载体和接受者,也是学校“产品”实现的参与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学生同时具备“产品”、“顾客”、“生产者”等多重特性[4]。大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深造,承载在大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提高的能力走向社会,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生是高校教育成果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因此,高等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毋庸质疑的。我们认为,在具体的工作中,学生包括学生干部,并不是简单的执行指令,作为执行的“机器”,而应该是作为“汲取知识、应用知识、传播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多维知识能力”的主体来系统培养,加强教育与服务社会的衔接。只要通过精心的准备和辅导,学生完全有具备一些汲取知识、应用知识、传播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多维知识能力。学生包括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从“受体”到“授体”,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大大增强,对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帮助很大。而且,不光是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大多数普通同学都希望有一个学习型的平台,在锻炼自己的同时展示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抓重点,以启蒙唤醒教育为突破口

从根本上来说,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其实就是管理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就是个人职业的科学管理,都包括对个人职业发展的计划、组织、领导、沟通、控制、创新等重要内容,是复杂的系统工程[5]。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从头到尾每个步骤都抓,不太现实,也很难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的特点。从学校以及学院实际情况出发,现阶段要把重点放在启蒙唤醒教育上,让学生知道并理解,继而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认真学,使学生的主观能动与教师的教育引导相结合,教学相长,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农学院大学生讲师团目前最显著的成果是初步形成了一个学习服务型团队,并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探索和实践中,讲师团成员主动参与,逐步理解树立全面学习观、自主学习观、创新学习观和终身学习观等的重要性,对于大学学习目标的理解、构建和有效知识的结构、总量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积极围绕“学术科学”和“职业素质”两个体系加强学习和提高。应该说,一个学生,由相对盲目或被动的学习者向主动学习者的转变,是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转变。这种转变,对于一个处于较佳求知期的大学生而言,是弥足珍贵的。这对于高校以育人为中心,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目标也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田爱民等.对农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5,(3):73-75

[2]赵辉等.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6,(6):108-109

[3]周祥龙.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15):112

[4]孙坤.关于农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9):25-28

[5]李小霞.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以系统论为视角[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7-9

[6]李晓波,赵娜,戴明锋等.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0,(3):68-71

[7]Robert D.Lock.把握你的职业发展方向[M].钟谷兰,曾垂凯,时堪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