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表扬和奖励的原则的分析介绍

表扬和奖励的原则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很少有教师考虑如果表扬和奖励过度会有怎样的副作用。因此,真正发挥表扬和奖励的最高效果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奖励内部动机为主原则此原则来源于心理学中著名的“德西效应”。根据德西效应,教师在奖励和表扬学生时,要运用“奖励内部动机为主”原理,使学生更关注自己的成长。

表扬和奖励的原则的分析介绍

1.表扬和奖励的原则

心理学研究中有个经典的关于表扬的实验,即“赫洛克实验”。

赫洛克(Hurlock.E.B)曾经以106名四、五年级学生为被试对象,要他们练习难度相等的加法5天,每天15分钟。他把被试对象分为受表扬、受忽视、受训斥和实验4个组,每天做完加法作业后分别施以表扬、训斥、忽视等不同的刺激,结果发现受表扬组的成绩提高最为明显。

随着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奖励、表扬是师生沟通中几乎战无不胜的“法宝”。只要奖励、表扬学生,效果总不会错。但很少有教师考虑如果表扬和奖励过度会有怎样的副作用。因此,真正发挥表扬和奖励的最高效果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奖励内部动机为主原则

此原则来源于心理学中著名的“德西效应”。心理学家德西在实验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

根据德西效应,教师在奖励和表扬学生时,要运用“奖励内部动机为主”原理,使学生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平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一旦发现学生的良好行为并给予褒奖时,要注意引导他们朝自我成长的方向发展,而不要引导他们仅仅去谋取一些物质上的“蝇头小利”。

例如,对表现好的学生,如果在写作、发明创造等方面有成果,可以为他们举办成果的公开展示;如果有文艺才能,可以推荐他们参加乐队、合唱团、舞蹈团,或为他们举办演出等;如果有体育才能,可以推荐他们参加球队等。

2.表扬重点是行为而不是人格原则

心理学家认为,从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和学生交往时经常就一些小事任意涉及他们的人格,就会使学生认为自身的价值必须依附在他人给予的赞同、不满等评价上,影响他们整个身心的发展。

img36

通过上述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在课堂上面对全班学生时,老师不应该对一些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随便说:“很棒!很聪明!”因为其他未能回答出问题的学生一听后很可能会感到自己“很差、很笨”。这时最合适的口语策略通常是:“不错”、“正确”、“答对了”等中性反应,这些反应没有附带对学生人格的评价,教师可以放心使用。

3.不随便比较学生原则

教师要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健康发展。并且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优点。而不能动辄就把学生互相比较。“人比人,气死人”,什么事都让学生互相比较,是一种拙劣的教育手段。在奖励和表扬学生时也同样必须遵循这个原则。

img37

这种事例已经是屡见不鲜,比如在物理课上:学好高中物理对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次模拟考试仅有一位学生及格,老师是恨铁不成钢啊!就这位学生的试卷从头至尾传给每位学生看,同时大声对大家说:“看看人家是怎么答题的,再看看你们自己的分数,好意思坐在这教室里吗?”于是,这位教师“精彩”地完成了这次看似表扬实则斥责的“教育”。

4.不能太廉价或过度原则

人在持续接受某一刺激的情况下,就会因产生适应的缘故而变得不再敏感。同样的道理,倘若教师不论大事、小事都表扬不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烦过于频繁和廉价的表扬,刺激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有时还会起到反作用,究其原因是:

(1)老师的评价不是真心的,只不过是一种惯用的手段。所以,教师虽然不必“惜扬如金”,但也应该注重表扬的“发行量”,以保证其“含金量”。

(2)如果老师对学生的一些好行为感到太惊讶而大加表扬,很容易让学生理解为反面的不良行为也不会很严重,随着表扬的结束相继出现的就是这些反面的不良行为。比如这样的表扬:晓刚同学今天非常好,两分钟里一句废话都没说过。那么试想,接下来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一段时间之后,可能有很多同学开始说废话。

(3)心理学认为,老师大多赞美他所期望的行为,则隐含着他原来正担心相反的行为可能会发生。特别是一些正处于逆反心理状态较严重的年龄阶段的学生,经常会想找个借口与老师“对着干”。

5.期望与效价原则

国外的许多学校现在已经把企业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些方法运用到了学生管理中,而且确实行之有效。

例如,美国的一个学校在褒奖学生时,根据管理心理学中“期望与效价”理论(人做某事的积极性等于成功概率和价值判断的乘积),采用了发“代币券”的形式。使学生的良好行为得到持久强化。如果学生有某种良好行为被教师表扬,他可以得到一张价值若干元的代币券,并可用它在学校的小卖部换取同样价值的小商品。

如果学生当时不去兑换,并继续保持他的这种良好行为一段时间,或又有新的良好行为被表扬,就可以到教师那里换取一张面值更大的代币券。如果学生仍不兑换此券,并继续保持良好行为一段更长的时间,教师的处理方式则仍根据以上原则类推。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绝大多数被表扬的学生都选择了持券待“兑”的方式,眼光“短视”的学生确实并不多见,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案例:

(教学45+30时,教师先让学生讨论计算式是怎样想的)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用脑子想的。

师:用脑子怎么想的呢?

生1:就是这样想的。

img38

师:好的,你先坐下来,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说的。还有谁来说说?

生2:我是十个十个往后数的。

师:你真聪明,我们表扬他!

所有学生边拍手边说:嗨嗨嗨,你真棒!

师:还有谁来说说?

生3:我是用数小棒的方法。(www.xing528.com)

师:啊,你真了不起!还有吗?

生4:我是在脑子里想计算器的,然后在计算器上拨珠子的。

师:你也很聪明,我们也表扬他。

生(齐):嗨嗨嗨,你真棒!

……

案例分析:

1.过火。受夸奖的学生是否真正为此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了呢?有些学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轰炸式”的表扬,心情可能会激动得难以平静,还会专心听讲吗?

2.过泛。学生的回答从思维含量上分析是存在层次的,有的属于大众化的,大家都能想到。而有的则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见解。而教师都笼统地用同样的方式来评价他们,这是否公平?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呢?

3.过假。当参与表扬的同学“嗨嗨”过后,或许有些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表扬他。这种奉命式的表扬,使“决策权”牢牢掌握在教师一个人手中,无形中扼杀了学生明辨是非、自由发表自我见解的能力。

6.延后褒奖原则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旦驱使你去做某件事的诱因消失之后,即使有再好的意向也难以实现。因此,教师要设计好让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的诱因和方法,使学生先全力以赴地做好一些他们该做的然而又有一定难度的事情,最后才能得到表扬或奖励。

把对学生有吸引力的目标分解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种,让他们明确地朝着这些目标去努力,是激励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要让学生记住,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或者,太早得到的葡萄一定不够甜。

7.公开与私下双管齐下原则

使用公开的奖励、表扬,对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最合适,而且收到的效果较好。因为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觉得大人对自己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在他身旁低声的称赞可能比在全班面前表扬更令他感到愉快,因为这样做可能会避免他陷入被同学议论、讥讽的尴尬境地。

除了与学生个别沟通时教师可私下表扬外,有时在人多的场合,教师同样可以在走动中使用耳语、轻声告白等办法表扬学生。甚至教师一丝欣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学生们也大都能心领神会,而且会从老师那里体会到亲密的情感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有些带有导向性、典型性的良好行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公开加以奖励或表扬。

img39

8.随机应变原则

如果发现你对学生的奖励或表扬不能加强学生的良好行为,那么就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试着改变一下你的语言策略。试体会以下几种语言:

(1)我发觉你已经非常尽力,但效果要慢慢才会显出来。

适合用于那种能力不强、心里想改进,而心理敏感度又较高的学生。

(2)继续努力,加油干吧!相信你下学期一定会在班级里崭露头角的。

适合用于那些有潜力,但对自己要求不高或自信心较差的学生。

(3)我认为你虽然是年级中的佼佼者,但还应到区里去比试比试,不知你会不会名列前茅?

用于那些聪明、好胜心强,又很容易骄傲自满的学生。

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教师还可以利用实物进行奖励,如小红花、笔记本、笔等。或是奖励他们负责组织班级活动和参加社会活动。

无论使用什么样的奖励最重要是激励学生继续保持下去,并做出更好的成绩。

9.珍惜学生的良好表现原则

教师不要计较学生过去或一贯的不良行为而怀疑学生进步的能力,不求十全十美,而要相信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进步的良好愿望,相信“滴水可成大海”。

当那些自己不喜欢的学生有好的表现时,有些教师通常的典型想法是:今天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但我想还是不表扬他为好。因为他肯定是个前途无望的、屡教不改的家伙。

教师一旦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他们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改你又不相信,我不改你又不满意,那我还不如不改!”

一个好教师就像一个好猎手,他不但要捕捉学生的缺点,更重要的是要时时刻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宣传表扬。

10.坚持公平一致原则

教师是人,不是圣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各种情绪的变化。部分教师会因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在奖励或表扬学生时,有时会由于一些因素而影响它的公平性和一致性。如心情好时,教师乐观、敏感、行为主动;心情不好时,则悲观、迟钝、行为木讷。但教师这个职业要求教师一旦和学生接触,就应像演员进入角色,因为这是教师起码的职业道德。否则,学生就会经常为这样的问题而困惑:昨天,某同学是因为某种行为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而今天我也有相同、甚至更好的表现,可是老师却为什么熟视无睹?

另外,对不同学生的好恶感也会影响教师的公平性和一致性。所以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对不同的学生,只要有相同的良好表现,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11.隐恶扬善、扬长避短原则

当学生们的表现不一致时,教师应以正面引导、表扬为导向。让表现不恰当的学生懂得:只有表现转好才会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赞赏。必要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某些消极行为暂时显得熟视无睹,或者装聋作哑。

img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