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学校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

高等学校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外部的激烈竞争,必然要求高等学校资源实现最优配置。事物都存在两面性,高等学校资源配置市场机制同样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高等学校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

二、高等学校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事业作为第三产业而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劳动交换,无疑是实现高等教育事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而这种劳动交换不可能按商品形式来进行,不可能没有市场机制的作用。高等学校资源及其配置,在某种意义上是在高等学校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的劳动交换过程中实现的。既然市场机制会在各产业之间交换劳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那么,它也必然会在高等学校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因此,要实现高等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对高等学校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进行考察,以便正确认识和评价市场机制在高等学校资源合理配置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高等学校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的含义。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它包含三个要素:一是交换的主体,二是交换的客体,三是交换的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学校资源配置完全采用计划配置方式。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外部的激烈竞争,必然要求高等学校资源实现最优配置。高等学校资源配置计划机制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决定了其不能单独实现高等学校资源的最优配置,必须有与其互补的高等学校市场配置机制来相互补充,高等学校资源配置市场机制就成为高等学校资源配置机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等学校资源配置市场调节方式是指高等学校资源配置过程中,以市场为主要调节方式,按照市场供求调节资源的配置。高等学校资源配置市场机制是指在高等学校资源市场配置过程中,学校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产生综合作用的有机结构和运作方式。

(二)高等学校资源市场配置的理论依据。高等学校资源市场配置成为高等学校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有其深厚的理论依据的: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发展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切成就告诉我们,计划要与市场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经济体制大环境的资源配置方式,决定了高等学校这个小环境的资源配置方式必须与之相协调,一切违反经济运行规律的行为都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把资源配置市场调节作为其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方式。

第二,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大众化阶段,发展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要。高等教育不再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供给的充分往往超过了国家的需要,个人在高等教育获得的收益往往大于国家和社会的收益,高等教育更接近于私人产品。由于高等教育阶段性特征,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英才阶段,高等教育主要由政府投资,高等学校资源配置方式主要为计划配置,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更多地趋向于由民间投资。20世纪80年代以前,各国高等教育投资主要由政府提供。但是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各国公共财政吃紧,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的作用逐渐下降,高等教育投资重新走向多元化,市场对高等教育投资的作用逐渐增强。高等学校资源的配置方式也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有所改变,那么高等学校资源市场配置就理所当然地成为高等学校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高等学校资源市场配置的实践依据。高等学校资源市场配置尤其对资源配置中的微观方面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弥补研究高等学校计划配置的一些缺陷,高等学校市场配置在实践中,具有这些重要作用。(www.xing528.com)

第一,高等学校资源市场配置有利于调动学校各部门和各学科的积极性。在高等学校资源计划配置过程中,高等学校各部门和各学科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对资源配置的多少产生不了影响,资源配置的多少是由学校集中决定的,各部门和各学科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而高等学校资源市场配置方式的运用,打破了高等学校计划配置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高等学校各部门不能再坐等学校分配的资源,必须靠自己的力量挖掘资源,这样可以调动学校各部门和各学科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高等学校资源市场配置能够满足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高等教育大众化、民主化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个人希望自主投资、自我接受教育、自我取得收益来完成高等教育的投资过程,政府在预算的约束下希望个人投资以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市场可以通过价格扩大投资渠道,增加对高等教育的供给,更好地满足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

(四)高等学校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的失灵。事物都存在两面性,高等学校资源配置市场机制同样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第一,高等学校教育的供求均衡不能完全通过市场的价格手段来实现。高等教育市场不是一个理想的竞争市场,消费者难以预测其应支付的价格。有两种高等教育的未来收益个人难以把握:一是个人的非经济收益,二是外部收益(即社会收益)。高等教育的个人经济收益可以通过就业表现出来,但外部收益和个人的非经济收益,个人难以把握其大小。高等教育收益的不明确,使个人难以确定其应支付的价格。高等教育的供求均衡也不是通过市场供求双方竞争达到的均衡。由于高等教育的外部收益,高等教育遵循的是一种成本原则,学费不是调节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甚至不是主要的手段。高等教育的成本原则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在利润为零的条件下实现教育供求均衡,教育均衡价格仅仅是一种成本价格,而学费只是成本价格的一部分。高等教育的供求均衡不能完全通过市场的价格手段来实现。

第二,高等学校资源配置市场机制不利于照顾学校一些弱势部门和弱势学科的利益。在高等学校中都存在有强势部门和强势学科、弱势部门和弱势学科。强势部门就是在高等学校中,拥有较大权力的行政部门;强势学科就是高等学校中学术水平比较高、在高等学校中影响比较大的学科。而弱势部门则相反。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高等学校资源在市场配置过程中,常常以效率为目标,资源配置多向强势部门和强势学科倾斜,而一些弱势部门和弱势学科只能得到较少的资源。

第三,高等学校资源配置市场机制不利于维护教育公平,利富不利贫。高等学校教育按市场供求进行收费,其排斥性和选择性增强了。由于收入的差别,穷人和富人对高等学校教育的需求曲线不同,但却要在相同的高价下购买。穷人由于无力支付高价教育,得到的教育明显较富人的少。高等教育对个人的未来起决定性的作用,使贫家子弟和富家子弟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参与竞争,这明显是利富不利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