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芬兰的博士生教育:游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芬兰的博士生教育:游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芬兰之所以会日益关注博士生教育,与其在国家创新战略以及研发(R&D)投入国际化标准方面的努力息息相关。事实上,芬兰是研发投入强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在芬兰体系中,研究生院是基于竞争型科学评价和财务基础上的合作型博士学位培养项目。芬兰的研究生院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在芬兰,博士学位主要分为两种。2004年,芬兰共授予558个副博士学位和1 399个博士学位,研究生总数达22 105人。

芬兰的博士生教育:游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第三章 芬兰的博士教育:游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撒卡里·亚候拉(Sakari Ahola)

1.博士教育在芬兰的地位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关博士教育投入的质量和规模问题就已成为芬兰高等教育和科学政策的重要议题(MOE,2000)。而芬兰之所以会日益关注博士生教育,与其在国家创新战略以及研发(R&D)投入国际化标准方面的努力息息相关。事实上,芬兰是研发投入强度最大的国家之一。2004年,芬兰的研发投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5%(www.research.fi)。

在对研究生教育投入大量资金并重组结构,特别是对研究生院进行改革后,博士学位授予量高速增长。1980—1989年,博士学位授予量增加了50%;1990—1999年则增加了120%。2004年,有1 399名博士生毕业。根据教育部2003—2008年发展计划[1],博士毕业生数将进一步增加至1 600人。

为了更好地理解芬兰的研究生教育及其特殊的二元结构,我们有必要简短描述研究生院改革的历史。在芬兰体系中,研究生院是基于竞争型科学评价和财务基础上的合作型博士学位培养项目。因此,若以美国体系为参照对象,芬兰体系与之存在较大差异。

芬兰的研究生院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当时,欧洲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政策正发生改革,当时的政策强调责任和效率。198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在评估了芬兰的国家科学与技术政策后,明确指出芬兰的研究生教育存在组织不善甚至组织无方的严重问题,进而导致“必须马上做出决策”(Neave,1998)这一历史性时刻的上演。显然,当时的芬兰必须采取行动了(Ahola & Kivinen,2001)。

20世纪90年代初,正值经济大萧条时期,芬兰出台了针对教育改革的“结构性发展”特别政策,以确保高等教育体系在经费急剧缩减的情势下得以生存。为了缓解失业率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政府又将大量的资源划拨给教育领域。高等教育也因此获得了部分额外资金,推动了新型研究生院的建立。因此,改善毕业生的失业情况亦是促使研究生院改革的部分原因。1994年芬兰学术委员会(Academy of Finland)颁布了第一轮改革通知,1995年第一批研究生院开始工作(Ahola et al.,1999)。

2.数据的引用

表3.1中的数据主要来自芬兰教育部的KOTA在线数据库(www.csc.fi/kota/kota.html)。其他在线数据资源包括:芬兰统计局(Statistics Finland,www.stat.fi/index_en.html),芬兰科技信息服务处(Finnis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ervice,www.research.fi/index_en.html)和芬兰教育部年度报告(www.minedu.fi/julkaisut/koulutus/2005/Universities%202004.pdf)。

表3.1 问卷调查

img8

(续表)

img9

3.院校概览

芬兰有20所大学级别的院校[2],包括10所综合性大学,3所技术类大学,3所经济与管理学院,以及4所艺术类学院。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机构都有教学和科研工作,且均有权授予博士学位。在芬兰,博士学位主要分为两种。艺术类院校有其自身的学位授予规定。在自然科学类大学,学位授予有统一的标准,尽管不同领域的学位命名不一,例如社会科学博士。以下我们都将这些学位称为哲学博士。此外,还有一种可选择的中级研究生学历,称为副博士(licentiate)。(大学学位政府法令,2004)

表3.2给出了各大学研究生教育相关的基本数据。赫尔辛基大学显然是芬兰规模最大的大学,每年有近5 500名在读研究生,并有400名学生授予博士学位。中等规模的大学包括土尔库大学、奥卢大学、坦佩雷大学和于韦斯屈莱城大学,以及两所分别位于赫尔辛基和坦佩雷的技术类大学。余下的机构规模都相对较小,每所仅有几百名研究生。

2004年,芬兰共授予558个副博士学位和1 399个博士学位,研究生总数达22 105人。芬兰研究生教育的一大特点便是研究生人数远大于研究生学位授予数。表3.3给出了特定专业的相关数据,数据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研究生教育取得了迅猛发展。从此表可看出,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扩张集中于一些传统意义上的薄弱专业。这一规律也适用于女博士生数量的发展趋势。从1990年到2004年,女性博士生的人数增长了4倍,而男性博士生的增长率仅为129%。以经济学教育学为例,传统上这两个专业的研究生人数都较少,但女博士生数量却增长了10倍。

表3.2 2004年研究生学位和学位数量及2006年各所大学研究生院数量及研究生院学生人数

img10

4.资助形式

芬兰的博士教育是以洪堡传统(Humboldtian tradition)和北欧的社会民主福利模式为基准的。这些模式明确了免学费政策、多样化的资助形式以及教育公平政策,并指出学生在进入和参与教育方面具有极大的自由度。此外,各大学的科研标准较为统一,博士教育以毕业论文为中心。以上特点也表明芬兰研究生群体的相对多元化。

表3.3 2004年博士生人数,1990—2004年间增长变化,以及所选学科领域在1990和2004年的硕博比例

img11

注:以上不包含艺术教育

自设立研究生院之后,芬兰的博士教育由三大领域组成。研究生院提供专门化的教育,通常是大学间的跨学科或特定主题的项目。全日制学生获得全额资助并预期在四年内完成学业。研究生院通常提供教学课程,教学辅导亦组织有序。

除了研究生院,院校和科系也提供传统形式上的研究生教育,即作为一般科研和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资金通常来自常规的高等教育拨款。在这种体系下,可以将学生分为相互重叠的两大类。第一类包括助理、研究人员和工作于不同科研项目的其他大学人员,这类人员亦是为了获得研究生学位。对于他们而言,研究生学习与日常的工作有所交叉。另一类是指校外的全职工作人员或可从不同基金渠道获得少量奖学金的校外人员。从个人观点来看,研究生的研究生涯涵盖了多个职位和多个资金渠道。

总体来说,研究生院是教育部的特殊“资金调度工具”。芬兰学术委员会负责对上报的研究生院进行科学评估。基于这些评估,教育部做出最终的资助决定。2006年的资助总额为3 990万欧元,用于聘用1 458名全日制博士生和23名研究协调员。通常博士生的工资为每月2 235欧元(在我们编写此书时)。此外,还可以从负责研究生课程的学院及其他团队获得额外资助。

5.学生和学习

5.1 申请要求

在芬兰的教育体系中,进入博士阶段学习的机会相对开放。所有拥有基础学位(硕士)的人都可以申请博士学习。拥有其他相当于第二阶段学位的学历(包括国外学位)的人员也具有攻读资格。为了与入学开放政策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一致,大学还可以接受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博士学习所需资质的其他候选人。大学自主选拔学生,学院和科系有多样的选拔政策和程序(University Act,1997)。

一般而言,期望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必须与教授探讨特定的研究主题,有时需书写研究计划,并向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委员会、研究生院领导团队等陈述学习计划。某些情况下,申请有固定的日期,并且有专门的申请表格。还有一些申请相对不太正式,且连续进行。除了正式的资格标准,录取还取决于一系列其他标准,例如:成功完成研究生学习的可能性,研究计划的相关性与质量。

尽管芬兰长期以来的教育政策都强调教育机会的平等,但是和其他许多地方一样,芬兰的高等教育具有很大的社会选择性。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教育背景影响了孩子进入高等教育的可能性(Kivinen et al.,2001)。2000年,33—65岁群体中有0.8%拥有研究生学位。然而,在父亲取得了研究生学历的群体中,这一比例增长了14倍[3]

在研究生教育领域,性别问题始终存在于政策议程中。教育层次越高,参与的女性越少。20世纪90年代初,获大学基础学位的学生中女性比例为54%;然而,博士新生中的女性比例仅为31%,教授中的女性比例仅为13%。2004年,这三个比例分别为61%、45%和22%(MoE,2005)。

5.2 学习模式

由于不同的传统,研究生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前文所述,在研究生院中,学生全职攻读,并需在四年内完成学业。研究生院提供教学课程,以及高效而有条不紊的指导和教学工作。在规模大的研究团队中,同事间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当然,竞争也异常激烈。

1996年芬兰教育部对第一批研究生院学生展开了一次调查(MoE,2000)。当时,55%的学生评价新系统的学习经历为良好或优秀,25%认为及格,20%认为不及格甚至更差。在被问及教学质量的时候,25%的学生表示不满意。

1999年研究生院首期运行的末期,进行了第二次调查,绝大部分回应者(67%)表示希望得到更多的指导和支持。25%的学生认为博士毕业论文的相关指导不令人满意,甚至很糟糕。当时,博士学位的完成率为15%。(www.xing528.com)

我们几乎很少有关于研究生生活和学习的最新信息,也没有翔实的关于研究生学位完成率和完成时间的统计数据。通过考察研究生的年龄中位数,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从硕士学位到博士学位平均所需的时间。2001年,硕士学生的中位年龄为27岁,博士学生则为36.3岁(Statistics Finland,2004),也就意味着获得两个学位的平均年龄差为9.3年。考虑到学生读书的实际过程,我们必须注意到并非每位学生在毕业后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显然,研究生群体中通常有很多年龄稍长的学生,他们的学位完成率较低。2001年,超过一半(54%)的研究生大于34岁(Statistics Finland,2004)。

在上述的研究生院调查中,预估58%的研究生能够达到要求,在四年内毕业。这与1999年调查中学生自己预估的结果相一致——一半学生认为他们能够成功地在四年内完成学业,另外一半则认为需要更长时间毕业。

这些调查结果显示出研究生学习的典型路径。1996年的调查显示,6%的学生在进入研究生院之前没有工作;69%的学生在进入研究生院前就读于其他的大学或科研机构,18%受雇于其他部门;7%的学生在入学时为学生身份。

1999年,为学生身份的新生比例上升至29%,仅9%的学生来自科研以外的领域。换句话说,对于那些已经在其他大学或研究机构享有科研或学生身份的研究生而言,在他们最初的四年时间,研究生院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资金渠道。对于当下的情形,我们并无最新数据,但据可靠估计,这一情况并无显著变化。

5.3 考核

近期,国际专家团在评估了芬兰的博士教育后在报告中对考核过程进行了如下描述:

“它的标准形式是:在博士论文出版前,首先将完整的毕业论文手稿交由学院指定的专家团(包括校外评审者)检查;答辩前将已出版的毕业论文复印本分发给相关的教师以及其他参与答辩的人员;在公开的会议上对已出版的论文进行答辩,答辩人员包括一些由学院指定的来自外校的‘反对者的声音’,他们也将对论文提交书面评价意见。任何人如对毕业论文质量有疑义,均可在公开答辩时给出批判性意见。正如所描述的,此标准过程至少与其他国家的毕业论文质量保证程序一样严格。”

(Dill et al.,2006)

该报告指出了此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漏洞,从评审团成员的选择开始。对于一个像芬兰这样的小国而言,这确实构成了问题,特别是芬兰的学术领域分布于一些较小的院系。这类问题通常因研究领域不同而呈现不同形态。例如,近年来在社会科学和教育等领域,英语写作论文的数量在日益增加,这使得评审团成员的选择范围更加广泛,亦增加了评价的可信性。更为重要的是,大学并未对这种考核程序作系统的评估或监察。

近年来,博士毕业论文的数量激增,这引发了关于论文质量的讨论。教育部和负责研究生院体系的芬兰学术委员会,一直强调保证教育产出的质量。然而,据研究生院体系内部反映,情况并非如此。在当前的资助模式下,每位博士新生都将为大学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所以,担忧是必需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势在必行

5.4 雇佣

研究生教育的扩张政策导致博士毕业生面临严重的就业问题。教育部根据整体的失业数据,坚持认为“教育总会有所回报”。例如,在2001年毕业的博士生中,仅有1%在2002年底仍未找到工作。相应地,在获副博士和硕士学位的群体中,失业率见表3.4。

然而,公开的失业数据并不代表整体的就业情况。表3.4同时显示出,在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下有其他可选路径。在所有博士学位持有人中,7.5%未进入劳动力市场,还有2.1%仍在全职学习。女性继续全职攻读的比例大于男性(3.4%/1%)。女性的失业率也略高于男性(1.2%/0.8%)。然而,对于最终的工作情况,男女并无显著差异(Statistics Finland,2004)。

表3.4 2002年末各个学历层次的2001年毕业生的主要活动

img12

不同专业领域的失业率存在显著差异。特别在人文和社会学科,教育扩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工程、经济、法律和医药等领域,失业情况几乎不存在。而自然科学领域的博士生失业率相对较高,这是政策制定者尤其担心的。

在扩张的几年时间里,以技术为推动的高等教育政策强调增加私营部门和企业中的博士生数,特别在信息交流技术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末,博士教育的目标就是让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在公共部门以外找到工作。然而,大学朝这一目标前行的速度非常慢。2002年的新毕业生中,工作于私人部门的比例不到50%;其中,对于博士毕业生而言,这一比例仅为24%。

技术领域的博士毕业生更倾向于进入私营部门,1999年的比例为38%。工作于私营部门的工程类博士生中,52%在企业,47%在服务领域。在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1999年约有80%的博士毕业生工作于公共部门,大部分就职于大学(Husso,2005)。

6.总结性评论

对于提高和改进芬兰的博士教育,国际评估报告给出了一些建议(Dill et al.,2006)。它肯定了研究生院的持续发展,同时提出对新研究生项目的评估和选择进行改革。根据报告内容,未来研究生院专业的设置应选择现存的发展较好的研究项目。其次,研究生院必须建立起有效的质量保障程序。除了博士教育架构和程序的发展,评估报告还针对博士教育提出了全国性的行为准则。

有些批评意见直指芬兰学术委员会,称其对研究生院的选拔程序不够透明公正,申请指南不是太过宽泛就是没有实际意义,审查结果和选拔标准均未被公开。在2005年的第八轮选拔过程中,选拔标准包括了研究生院的国际化、研究学者的流动性和博士生的聘用情况。此外,研究生院必须与每所大学的优势领域、大学最优秀的研究中心以及现存的优秀研究团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现有研究生院的组成,表明选拔标准并不统一,且经常变动。考虑到这些,就不难理解评估团队希望改变现存的博士项目合作方式,即转变为美式的研究生院风格——拥有强大的领导力和涵盖大学范围的研究生教师团队。

评估报告中也提到了“被动参与”问题,列出了其他国家应对类似问题的政策和方法,包括学费、专业博士学位的发展、住宿规定和学习年限等方面。对于当下的芬兰而言,学费似乎根本不必讨论。教育部和大学最应该慎重考虑的是,规定学习年限并对当前的研究生教育统计进行全面改革。此外,应该对“再读生”作明确的政策规定。

对于研究生教育规模和博士生雇佣等相关问题,评估报告并没有详尽描述。然而,这却是政策制定者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如果他们遵循报告建议,积极寻找新的资源来最大化对博士教育的投入。最后,对于当前两极化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是否应该包含公平和平等原则这一问题,也应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Ahola,S.and Kivinen,O.(2001)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Europe:harmonising with a dissonance?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Europe—past,present and future’,University of Link9ping,Sweden,4-5May.

Ahola,S.,Kivinen,O.and Kokko,A.(1999)PhD Training in Finland:problems and prospects,in O.Kivinen,S.Ahola and P.Kaipainen(eds)Towards the European Model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Research Unit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Research Report 50,University of Turku,Finland.

Dill,D.et al.(2006)PhD Training and the Knowledge-Based Society.An Evaluation of Doctoral Education in Finland.Tampere:Finnish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Council,Tampere:Tammer-Paino Oy.www.kka.fi/pdf/julkaisut/KKA_106.pdf(accessed 24 February 2006).

Government Deree on University Degree(2004)www.finlex.fi/fi/laki/kaannokset/2004/en20040794.pdf(accessed 24February 2006).

Husso,K.(2005)Tohtorit,tiedepolitiikka ja ty9markkinat.Tutkijakoulutus Suomessa 1950-luvulta tutkijakoulujen aikaan.Opetusministerion julkaisuja 2005:21.Helsinki:Yliopistopaino.

Kivinen,O.,Ahola,S.and Hedman,J.(2001)Expanding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odds?Particip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 Finland in the 1980sand 1990s,ActaSociologica,44(2):171-81.

MoE(2000)The Graduate School System in Finland.Survey of Functioning,Results and Efficiency by 2000.Helsinki:Ministry of Education,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cience Policy.

MoE(2005)OECD Thematic Review of Tertiary Education.Country Background Report for Finland.www.minedu.fi/julkaisut/koulutus/2005/opm38/opm38.pdf(accessed 24 February 2006).

Neave,G.(1998)The evaluation state reconsidered,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33(3):265-84.

OECD(1987)Reviews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Finland.Paris:OECD.Statistics Finland(2004)Oppilaitostilastot 2004.Koulutus 2004.Helsinki:Yliopistopaino Oy.

Universities Act(1997)www.finlex.fi/fi/laki/kaannokset/1997/en19970645.pdf(accessed 24 February 2006).

【注释】

[1]发展计划是芬兰一项最重要的高等教育政策性文件,包含一些定量的目标和必要的资源。详情参见:www.minedu.fi/julkaisut/koulutus/2004/opm08/opm08.pdf。

[2]此外,还有一所隶属于国防部的陆军军官学校没有计算在内。

[3]基于芬兰纵向的普查数据集样本(参见Kivinen et al.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