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这也是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机制、实践创新机制和自我反思机制难以建立和有效运转的重要原因。我们可从思维与实践的关系,从文化学的角度,从思维模式内在结构要素等角度,来认识和把握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诸多问题的原因。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存在的弊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按一定的结构、方法和程序把思维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运行方式。由于历史的惯性,发轫于战争年代并经过长期计划经济固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没有也不可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而转瞬即逝,而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和实践工作需要的新的思维模式也不会在一夜之间突然到来。虽然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形势日新月异变化的背景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显得滞后和不适应,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大打折扣。因此,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提高思维能力,转变思维模式,摆脱工作困境,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可以这么说,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方法,从而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效果。

(一)封闭、静止的思维模式

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的影响,在长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封闭、静止的思维模式。封闭、静止的思维模式主要表现为思路狭窄、思维僵化、墨守成规、理论贫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沿着已有经验得到的启示来认识和处理问题,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要求,忽视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没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到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来加以考察,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远离生活,脱离实际,只注重方向性,缺乏时代性、层次性和针对性;同时封闭、静止的思维模式注重一切从书本知识、文件规定出发,以上级部署、教科书或主观印象代替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从而带来教条主义,导致把教育对象与不断变化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隔离开来,不能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实际思想,偏离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个性需求和生活空间,忽略教育对象的个性与能力,以既定的道德标准来检验高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态,形成封闭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渠道,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效跳出假、大、空的传统窠臼,难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单维、求同的思维模式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只追求一个思维角度和一个思维结果,在实际工作中面对不同的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往往习惯于找一种原因,用一种方法,做一种工作,而很少从其他角度或其他方面来系统考察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简单化现象,形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单维、求同的思维定式。具体表现为思维视角单一化、教育观念片面化、教育方法机械化、教育手段同一化、评价标准教条化。于是出现工作方式和教育形式简单划一,学文件、开会、听报告、读报纸、发材料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这种思维定式存在着重共性、轻个性的错误倾向,把人的视野局限在某一特定的思维路径,抹杀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特征,完全不考虑具体教育对象的现实思想和心理、行为特征,不考虑人的发展的层次性和价值取向的多元性,也不考虑不断变化发展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不能系统、全局地看问题,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中,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三)保守、滞后的思维模式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保守、滞后的思维模式。具体表现为: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措施滞后、工作被动、缺乏创新,形成了凭经验办事的思维定式。这种思维模式习惯于以历史的尺度和标准来度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在,来指导不断创新发展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被动地照搬照抄自以为还有价值,实际上与现实情况已完全不相适应的现成答案,迷恋已经过时的老套路、老经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措施、行动落后于高校学生思想行为发展的过程与阶段,导致思维上的惯性和自发性,不仅违背了人的思想行为渐进演变的规律,而且也不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动态发展的客观规律。处于这种思维模式中的许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习惯于“靠上头、等红头、看风头”,胆小怕事,求稳求妥,不敢尝试创新,往往会错过教育学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化解学生思想矛盾的最佳时机,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感到工作力不从心,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同时,这也是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机制、实践创新机制和自我反思机制难以建立和有效运转的重要原因。

(四)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它过分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把受教育者仅仅当做一个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和客体,也有人称之为物本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预设了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分离。它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对立的、分离的,看不到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在实际工作中具体表现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地位不平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漠不关心、容易出现简单粗暴的“强权蛮压式”教育方法。被这种思维模式束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以对物的理解和把握方式来理解人,看到的只是“社会存在物的人”,而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现实的个人”。这种把人理解为抽象的“外在的存在物”的思维模式,彻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需求,更不会考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强调采用灌输的教育模式,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所传授的内容与学生身心无法形成“水乳交融”,这就必然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不会在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也自然会严重削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问题成因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一定历史阶段所形成的规范化或格式化的思维形式,是人类思维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和运用,具有时代性、相对稳定性和独立性、群体性等基本特征。其形成过程及问题出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从思维与实践的关系,从文化学的角度,从思维模式内在结构要素等角度,来认识和把握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诸多问题的原因。(www.xing528.com)

(一)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关于思维的科学,也和其他各门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思维模式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肩负着特殊使命,为人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提供指导性原则,规约人类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与核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决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方式。没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方法论原则。思维模式作为哲学认识论范畴,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基于思维科学的研究,在我国专门研究的时间较短。20世纪30年代,叶青第一次提出“思维科学”概念,但他认为“思维科学”只是“哲学消灭论”的组成部分,因此后来也就湮没在“哲学消灭论”的错误之中。直到80年代,由于航天之父、杰出的动力科学家和思维学家钱学森的提倡,思维科学才在真正的意义上迎来了科学研究的春天。至于思维科学的子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科学,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理论带有鲜明的政治性与阶级性,而思维科学是一门不具有阶级性的科学,两者似乎毫不搭界,因而直到今天也无人问津;另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科化建设的时间比较短,思维模式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一种隐性的因素,常常处于被忽略的地位。长期以来,我们偏重于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方法论原则等问题,很少有人探讨方式方法和方法论原则背后的思维模式问题。改革开放以前,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的研究几乎为零。20世纪70年代末,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对思维模式的研究开始受到关注,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方式的转向的文章逐渐增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发表了一些比较有影响的论著,涉及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思维方式、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方式的改造、变革思维方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研究得到进一步重视,出现了一些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论述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变革的文章。进入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开始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

(二)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

思维模式是人的认识定式和认识运行模式的总和。“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任何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总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特定时代生产方式的内化或者说是特定时代生产方式的观念形态。而这种观念形态与历史的变化、发展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张力。它在一定时期符合历史和社会发展要求,有着强烈的现实性和超前性,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也可能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暴露出其局限性和滞后性的一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因此每一时代都需要有与其相对应的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模式。面临不同的历史际遇与时代要求,高校形成了与历史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不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概括说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经历了革命战争时期的“战斗思维模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设思维模式”、“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斗争思维模式”,等等。这些思维模式(“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斗争思维模式除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都对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起到了“生命线”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这些对历史发展起正面推动作用的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都是从现实的生活世界出发,从主体的根本需要出发,是为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或为了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不同的是在每一阶段其具体的目标任务有所区别。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新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时代,现代化与改革潮流蓬勃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的现代化成为强烈的时代诉求。大学生生活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实践内容不断丰富,实践的形式、方法更加多样,许多新的问题、新的现象不断涌现并迫切需要解决,而既定的思维模式对这些新现象、问题把握和分析可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实践发展的要求或需要,其局限性逐渐得以暴露,这就迫切要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维模式上进行转变,逐渐形成“发展思维模式”。但是,由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实践的结合还不够紧密,而以往某些思维模式尽管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但仍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人格品质。因此,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向现代的转化,使之与当代社会历史条件和实践要求相符合,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或思维惯性。由于中西方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生产活动方式和发展水平,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深深影响了本民族的思维和科学文化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而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这种差异及其导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方面的分歧更加明显。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吸收与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思维方式中的精华,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文化与思维方式的束缚,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的创新发展。

(四)现代社会变迁的挑战

唯物主义历史观告诉我们:“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经济中去寻找。”(进入20世纪,一个基本事实是“对人类的一个封闭的、片段的和简化的理论的丧钟敲响了,而一个开放的、多方面的和复杂的理论时代开始了”。面对21世纪的生活现实,我们的任务不再是革命而是建设,不再是经济的增长而是全面的发展,这些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现代社会发展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一是现代实践的主体性空前增强,主体的自由度越来越大,思维方式日益科学化。二是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为主体的认识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三是世界整体化趋势和个体化趋势在同步发展,要求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与之相应的变革。四是世界的变动加剧,实践的节奏加快,对人们思维的时空观念、侧重点和效益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社会生活实践为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同时也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现代实践和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维模式与之跟进,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在全球性与民族性的冲突中,在社会转型中的冲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维方式方面正经历着艰难的蜕变,做着艰难的选择。如在西方力图从文化上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明,是全盘西化?还是固守传统?在政治上,高校应该如何向学生解读各种政党、各种政党制度、各种社会制度的冲突与挑战,从而坚持我们始终如一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原则?诸如此类。这些问题作为崭新课题摆在了广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

(五)主导主体素质的欠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主体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按一定结构、方法和程序把思维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思维运行模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主体以一定的时代背景、知识、信念等因素为基础,对信息加工处理后所形成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思维模式的形成是主导主体进行思维活动的结果,受制于该主体的综合素质状况。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主体的综合素质对于思维模式的形成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主体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二是特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主体。我们在这里主要从个体层面,重点针对高校政工干部、德育教师等群体进行分析。高校政工干部、德育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针、路线和有关政策,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有的政工干部和教师不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善于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不主动学习科学方法和现代手段,一味依赖传统方法,凭经验办事,因而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感到力不从心,事倍功半,严重影响了思维模式的创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