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再思考

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再思考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上一级系统是高等教育,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规律。而我国高等教育也有着自身的特色,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其中的特色之一。但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三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导向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激励功能和调适功能”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功能。

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再思考

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再思考
——兼论辅导员工作的创新

潘光林

摘 要: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建立新型的四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时俱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以人为本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

一、对高等教育规律的再思考

对高等教育规律的认识有助于厘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职能、方法的认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对高等教育有没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尚存较大分歧。但是,教育作为一项延续几千年(高等教育也有几百年)的社会活动,没有运行规律怎么能生生不息呢?在没有发现更好地对高等教育规律的概括前,我们不妨先借用潘懋元教授的思路和判断,将高等教育一般规律概括为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外部规律表现为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为社会提供大量的高级人才,内部规律表现为高等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优质和高效的教育活动。

作为一所大学,我们既不能改变一定时期的社会需求,甚至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我们也不能比较自主地选择教育对象,但根据唯物主体选择论,高等教育完全可以考虑依照科学标准和价值标准,给学生提供合理的教育选择。这里涉及三个高等教育特殊规律的问题:

第一,大学培养的高级人才应该有什么样的核心特征?在人才频繁流动,人才激烈竞争,知识飞速更新,社会飞跃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必须要审慎应对来自信息社会和网络社会的挑战,没有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就不能在质量和效率上满足这个时代的要求,因此,上述五种能力将成为高级人才的核心特征。

第二,大学是不是工厂?教师是不是工人?学生是不是产品?这个比喻由来已久,我们不知道它是不是前几年教育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根据?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严重忽视大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极欠妥当的比喻。我们知道,产品在工人的劳动中定型,自身并不能增加其价值。但在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大学生素质的完善和能力的提高的途径,注定要翻越大学的围墙和教师的视野。现在的大学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只是意味着一个修炼自己的物质场所、一群帮助自己的精神朋友(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的和校园的)、几年丰满羽翼的时间窗口。我们必须要承认并且面对“泛教育时代”的来临。如果一定要把大学毕业生比着产品,那么,一定要看到他们更多的是在自己加工自己,在民主与自由的浪潮下,我们不但要承认高等教育中“学生是主体”,也要勇敢地承认教师不是“主导”而是“引导”。杨帆教授与听课学生的冲突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绝不是孤例。

第三,大学应当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内容?长期以来,知识教育观在我国牢牢占据着对这一问题的话语权,他们回答是:高等教育应当传授旧识和发现新知。为什么这几年的素质教育运动像大旱季节匆匆越过天际干雷,只留给我们无尽的想象,在连续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收效微小,徒让大学生背负知行不一的恶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当今时代,记住知识已经成为效率低下的选择。相反,尽管方法教育观和能力教育观早非新鲜观点,但我国众多大学却表现出对他们既爱又怕的莫名心态,以“大众化教育”的名义将它合力阉割,然后“发明或创造”出花样繁多的知识教育活动,再贴上方法教育观和能力教育观的标签在教学水平评估中炫耀,在媒体上兜售。为什么现在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厌学?大批用人单位感觉大学生不好用?我们高等教育机构是难辞其咎的。

现在,我国的高等素质教育已被堵在了一个狭窄的胡同里,而这个胡同的唯一出口就是:让大学生获得方法和能力。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具有我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规律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虽非我国独创,却是现在区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西方高等教育体制的一个明显形式。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上一级系统是高等教育,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规律。而我国高等教育也有着自身的特色,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其中的特色之一。

但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三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第一是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不畅,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时,教学手段落后,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第二是主阵地(第二课堂)不牢,主要表现在第二课堂缺乏系统设计,活动经费紧张,活动数量偏少和规模偏小,使参与学生人数偏少;第三是新阵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吸引人,主要表现在网页设计过于严肃和呆板,在线即时交流欠缺,内容偏于理论说教和日常事务处理。这些问题往往又被相关工作者归因于“现在的大学生思想复杂,不好教和不好管”而忽略,一部分教师甚至拒绝反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遭到学生排斥甚至反感的自身原因。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在和平崛起,国际环境在日渐好转,世界秩序在向多极化转移,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大学生的求知渠道日渐开阔、获取信息日渐迅捷……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也应该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因时而动成为势所必然。“导向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激励功能和调适功能”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功能。在多元价值观激烈冲撞、网络技术正在改变生活的当今世界,采用灌输型、封闭型、经验型、共性化、平面化的教育策略在节约了教育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教育效果、失去了教育质量。现在,我们必须思考如何通过引导型、开放型、科学型、个性化、立体化的教育方法,首先帮助学生获得严谨的思考方法,然后引导他们自主的在问题、兴趣和探究中广泛学习,从而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心理上成为具有全面发展追求的现代人,成为高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显然,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转型,它要求我们摆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灭“火”方式,摆脱“以我为主、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摆脱“指手画脚,说一不二”的命令方式,摆脱“发文布置工作,开会传达精神”的脱责方式;也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工具,运用“新瓶装旧酒(新瓶是指新的大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旧酒是指人类文明的优秀文化积淀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形式,依托时代热点,追踪学生特点,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心交心,以智慧为学生导航。

三、对辅导员工作的再思考(www.xing528.com)

(1)辅导员及辅导员工作的尴尬与困惑。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的确是一个老问题。首先是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表面上政府机构认为(如教育部认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十分重要,实际上大量的辅导员转型说明辅导员工作不被看好。其次社会认同度低,辅导员普遍缺乏成就感。第三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不理想,有的大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辅导员定编人数太少,建设的投入相对不足。

(2)辅导员正在沦为大学生保姆。我们一般称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从事家务劳动妇女为保姆。目前,大学辅导员工作中蔓延着一种现象,即辅导员就是保育员。相当一部分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由于带班人数远远不只教育部规定的200人,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成天在日常事务中穿梭,不得不以保证学生不出事为上策,以摆平上级交代的事务为原则。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保障工作中最重要,实际上也最难考察和评价的一项职责——“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工作的舍本逐末使他们放弃了对大学生的精神关怀,正在沦为大学生的保姆。遗憾的是,许多高校从事思想政工作的领导对此也报置若罔闻的态度。

(3)辅导员要专家化,生均辅导员要小型化。2004年以来,陆续有一些专家学者提出解决辅导员和辅导员工作困境的政策和制度建议——辅导员专业化和辅导员工作职业化。这是一条能够激起辅导员工作成就感和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的好建议,也成为当前改革辅导员工作的一个方向。但是,要让辅导员工作遵循我国教育规律,满足当前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带班人数过大,时间和精力问题就显而易见,比如,按照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辅导员如果与每位学生谈话30分钟,则谈一轮的时间是100个小时,即12.5个工作日,考虑到日常事务,这个时间段大约要在20个工作日左右。如果一个辅导员没有相对成熟的沟通技术和相对强大的指导能力,要想成为每一个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只是一种奢谈。在现有条件下,一方面,辅导员不仅要专业化,我国的大学更需要专家化的辅导员;另一方面,降低辅导员配备的学生规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我国高等教育规律的必需选择。

四、创造性地开展辅导员工作是当务之急

毋庸置疑,众多的辅导员热爱工作岗位,富有敬业精神渴望将自己的所学与学生分享,渴望享受教师的光荣,但又常常被大量的事务占据着时间,在外在环境没有提供更多支持的情况下,创造并富有效率地开展辅导员工作是当务之急。

(1)尽量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目前在我校,有些辅导员通过为学生设立辅导员助理岗位来让学生处理一些文档整理和数据统计等基础工作,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它在为辅导员腾出时间的同时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值得推广。

(2)利用现代技术,整合学生、学生家庭和社会资源三种力量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辅导员一个人就能全力承担,现有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手段已有条件保障辅导员通过飞信、QQ群、BBS留言板、电子邮件等相当低廉的经费与学生、学生家庭和社会资源实现及时沟通,整合上述三种力量将极大促进辅导员工作效能。

(3)帮助学生做九(八)年规划。这不同于一般的帮助学生做职业和人生规划。经验表明,大学生进入社会前五年十分关键,这是一个人生发展和职业定向的基础和黄金时期。我们首先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特长确定大学或大专毕业五年后的奋斗目标,然后采用顶层设计的思想,帮助学生分析自身背景、自身现状和社会需求,构建以各年子目标和能力结构目标,最后做成规划书与家长和朋友探讨定型。这项工作将有助于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拥有一个相对清晰和现实的奋斗目标,从而保持较长时间专注于自己的方向,思考自己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思考自己学习的意义与价值,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4)做大学生的精神导师。这是摆在当前辅导员工作中的一个异常尖锐而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当今时代,大学课堂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家庭、社会、学校、网络、流行文化等从多方面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们一方面是自信的,另一方面却是自卑的;一方面接收着海量信息,另一方面又肤浅地行事;一方面懂很多道理,另一方面却少有行动。他们常常用看似真理的判断来化解大量痛苦和矛盾,在彷徨和赌博中决定着自己人生的重大选择。如果这些同学在困难时有值得相信辅导员而我们又能给他们恰当而及时的建议,这将是辅导员何等高贵的成就啊!

参考文献

[1] 李红.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定位与方法创新[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2] 王冠中.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述评[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3] 杨泽宇.国外大学生品德教育的目标及启示[J].云南教育(高教版),1999(4)

[4] 孙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TRSPCL”工作模式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

[5] 冯惠民,赵杰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讨[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3)

[6] 戴树根.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制约因素及提升途径[J].理论月刊,200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