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雄壮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各学院和有关部门发挥各自职能,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无偿献血、捐助灾区、抗旱保教、帮扶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社会公益活动,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雄壮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精神,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大局,认真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把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推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实现“强本、申硕、创建综合大学”的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过去5年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绩及经验

2008年以来的5年,是学校在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良好”成绩后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的5年,是全校师生确立“强本、申硕、创建综合大学”发展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的5年。5年来,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取得新的突出成绩。

(一)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

5年来,学校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工作,认真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了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每年编辑出版一本校院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文集,校院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不断提高;各学院、各部门结合实际,围绕建设优良教风、学风和校风,组织师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广大师生的思想理论素养不断提高。学校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聘请著名战斗英雄史光柱、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全国“十大孝贤”王春来、全国道德楷模提名奖获得者杨洪彬等9人为思想政治教育客座教授,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产生了良好效果。

学校重视和加强理论宣讲工作,在校内外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张建国、陈路等10余位专家学者到校进行理论宣讲,23名师生被市委宣传部聘为宣讲团成员,先后深入县(区)乡村和企业学校,开展理论宣讲30余次,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5年来,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根本,通过课堂渗透、课外实践、专题宣讲、榜样示范等多种形式,扎实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的肯定。各相关部门、各学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有效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校级文明单位、文明宿舍、平安和谐家庭和优良学风示范班,学校于2009年再次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11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学校高度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开设了“道德讲堂”,先后面向曲靖市民和师生举办道德大讲堂活动,在2013级新生入学教育中创造性地举办“道德讲堂”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各学院和有关部门发挥各自职能,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无偿献血、捐助灾区、抗旱保教、帮扶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社会公益活动,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三)和谐校园建设迈出新步伐

学校畅通上下沟通渠道,有效推进民主治校工作,连续6年开展“我为学校科学发展献一策”诤言奖活动,校长与学生面对面、《曲师心语》征集、在读博士座谈会等活动,以及每年召开的教代会和如期召开的党代会、团(学)代会,成为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生动实践。学校依法治校工作不断推进,制定实施了《曲靖师范学院章程》和《校院二级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校院二级管理的体制机制逐步明晰;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研究确定的事项公开透明,及时在校园网络办公室公布,接受师生监督。学校把解决师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重视解决师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校处领导干部数年来轮流坚持驻校值班,与此同时,在教职工党员中广泛开展结对帮扶贫困生活动,在校处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五联系”和“四联系”活动,在中秋、春节、重阳等重大传统节日中广泛开展校领导和师生共度节日等送温暖活动,广大师生深切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和关怀。

(四)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制定实施了《“十二五”文化建设纲要》,制作了校史展室,规范了校内道路楼宇景观命名和标识标牌建设,征集确定了学校一训三风等精神理念,开展了曲师精神解读活动,出版了《曲师精魂》,曲师精神和办学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开设每月两期的“珠源讲坛”,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曲靖籍“两弹一星”科学家李维新等40余名国内外知名人士做客“珠源讲坛”,传播先进思想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多年持续在毕业生中开展的“感恩母校”活动、“青年夜话”和“师生面对面”活动、经典诵读和演讲辩论比赛、科技创新和社团文化等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学校高度重视文化舆论阵地建设,校报、广播、校园网、BBS论坛、微博、微信的育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学术讲座、论坛、报告会和艺术展演的建设管理得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占领学校思想文化舆论阵地。

(五)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学校如期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和纪委班子,“两委”班子的年龄、专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先后3次面向校内外公开竞聘处级领导干部,38名年富力强、素质优良的中青年干部走上处级领导岗位,2011年底对所有处级干部进行了任期考核和轮岗调整,处级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制定了《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方案》和《基层党组织机构设置方案》,对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调整设置和换届选举工作,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基层党组织联系师生、服务师生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了干部工作、招生考试、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制约,构建了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学校被遴选确定为首批“云南省廉政文化示范点”、被云南省教育厅等七部门评为全省首批“规范教育收费示范高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对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二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有待增强;三是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长效机制有待形成;四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加强;五是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识有待增强。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回顾5年来的工作,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以下要求: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这是做好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前提;二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是做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三是坚持解决师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这是做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四是坚持专职队伍与兼职队伍一起抓,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这是做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保证。

二、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进一步增强做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国际国内形势更加错综复杂。面对新形势,迫切需要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发展环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同心共筑中国梦。

(二)内涵式发展的高等教育对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挑战

当前,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我校同全国高校一样,现正处在“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时期,处在“强本、申硕、创建综合大学”的关键时期,如何毫不动摇地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营造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良好环境,唱响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主旋律,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面对并回答的问题。[1]

(三)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对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挑战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等教育提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要求。[3]如何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引导全校上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如何毫不动摇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一根本,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这都对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四)信息传播技术的深刻变化对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挑战

互联网为主导的新技术、新传媒迅猛发展,对师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对更加有效地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的传播方式带来的巨大挑战,迫切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媒体的运用能力和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舆论导向主导权,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使互联网等新媒体成为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

(五)学校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迫切要求改进和加强

应该看到,近年来,我校各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取得了一些实效。但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工作中还存在思想重视不够,队伍素质不高,经费投入不足,教育感染力和针对性不明显,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强等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发展的办法,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战略部署,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动员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一定要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和决定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全面深化改革上来;一定要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一)坚持育人为本理念,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伟大事业,其基本宗旨是育人树人,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无论从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发展,还是学校的发展来看,都必须坚持育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和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www.xing528.com)

一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始终站在“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全面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真正把立德树人要求落实到党建思政、教学科研、文化建设、管理服务等学校工作各方面和各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要切实坚持德育为先原则。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德育保证全面发展的方向,智育决定全面发展的程度,体育影响全面发展的进程,美育关系全面发展的质量。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领会党的教育方针,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坚持德育为先与全面育人的结合,把德育为先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三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理念。要牢固坚持“育人是办学第一使命”的思想理念,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把提高育人质量作为学校的永恒主题,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把服务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

(二)以全员育人为抓手,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学校育人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灌输和引导的过程,更是一个感化、熏陶和养成的过程。在育人过程中,从教学到管理到服务,凡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人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因此,育人的责任不应仅仅归于上课的教师,全校教职工都对此负有责任。所谓“全员育人”就是要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有机统一,就是要求全校教师、干部和职工在本职工作中,以一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全员育人”体现了系统育人的思想,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功能。

一要着力营造“人人是教师”的氛围。全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校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要体现育人导向,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学校后勤服务人员要努力搞好后勤保障,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要着力营造“处处是课堂”的氛围。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教育资源,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育人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专业学习之中;要努力创设激励师生愿学、乐学、善学的环境氛围,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微博、微信等宣传舆论阵地,把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好声音渗透进师生心灵,内化为师生行为。

三要着力营造“时时受教育”的氛围。要抓好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校园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努力为全校师生营造优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注重把学校和国家层面的精神文化理念有机融入学校环境建设之中,让师生时时都能受到感染和熏陶。

四要着力营造“事事求和谐”的氛围。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与师生面对面、心贴心,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办师生之所需,扎扎实实为师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师生切身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

(三)以道德建设为根本,提升师生道德素质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局出发,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出部署,强调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6]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德是根,物是花,厚德才能载物。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使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我校师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道德建设是内化于心的养成工程,更是外化于行的实践工程。

一要抓好个人品德教育。要从日常行为和细节入手,把个人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与专业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与修身养性和体验教育相结合,培养师生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以德立世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二要抓好职业道德教育。要围绕建设优良教风、学风和校风,针对专任教师、管理服务和教辅后勤人员等不同群体特点,规范教学行为和管理服务行为,提高教职工的职业认同感、尊严感和敬畏感;要在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培训等活动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敬业、爱业、乐业的职业道德观,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三要抓好社会公德教育。要注重教育引导和典型示范,在师生中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深入人心;要注重实践育人,善于发现和学习“身边好人”,推动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等文明创建活动常态化,引导师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四要抓好传统美德教育。传统美德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要通过开设“道德讲堂”等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用“凡人善举”共同传递道德正能量,用优秀传统文化筑牢师生实现梦想的道德根基。

(四)以文化建设为灵魂,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认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学即文化。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7]

文化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文化、创新知识、促进人的发展。当前,大学已经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和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成为促进科技进步的“孵化器”和社会进步的“加速器”,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能否有效传承和创新文化,以文化育人,育人兴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一要抓好物质文化建设。要规划实施好学校在建工程项目,不断完善教学、科研、文化和办公设施设备,改善硬件办学条件,建好管好教师、学生文化活动室,为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加完备和方便的物质条件。二要抓好精神文化建设。要进一步挖掘学校历史文化传统的内涵,继续开展学校办学理念、一训三风等精神文化的宣传推广活动,同时注重把宣传优秀校友和师生的感人事迹,与解读、传承和创新曲师精神结合起来,赋予曲师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在培养师生人格品德中发挥作用。三要抓好制度文化建设。要进一步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学校章程、各类规章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引导师生遵守章程、遵规守纪,按制度办事;进一步推进党务、校务、院(处)务公开,通过增加透明度、扩大参与度、增强认同度,形成人人自觉遵守和维护制度实施的良好氛围。四要抓好行为文化建设。要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及学生社团等各种文化活动,充分展示师生文明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和多学科相互交融的学术生态环境,完善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使文化得以创新,学术得以繁荣,学科得以发展,人才得以健康成长。

(五)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建设优良政工队伍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保证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指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所在。一要切实抓好专职政工队伍建设。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适当调整专职政工队伍编制,配齐配强专职政工人员;要通过岗位培训、进修深造和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为专职政工人员开阔眼界、丰富阅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创造条件;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在进修、访学、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从制度上保证他们留得住、干得好、上得来。二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关键所在。要以教学科研组织建设为平台,以选聘配备为基础,以培养培训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实现教学状况明显改善为目标,着力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学领军人物、骨干教师和“名嘴”“铁嘴”。三要高度重视发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力量,他们在学校是人数最多、与学生接触也最多的一个重要群体,要鼓励和倡导广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挖掘课程中的育人资源,多与学生接触、多与学生交朋友,既做人师,又做经师,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切实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四要主动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对育人工作的支持。要树立开门办学的意识,主动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单位和校友的合作与沟通,积极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以党的建设为保证,增强基层组织活力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行了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8]。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是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根本保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必然要求。学校党的建设,根本在基层组织。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学习、生活第一线的战斗堡垒。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是学校党的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要围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三型”组织目标,立足基层、固本强基,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学校科学发展的有力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一要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更好地发挥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带头作用,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促进理论学习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推动学校的改革、创新和发展;要结合师生思想实际,健全各学院、各部门理论学习制度,提高学习效果,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学习型党组织。二要抓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学校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努力服务师生、做好师生工作为主要任务,寓管理工作于服务之中,不断改进服务手段,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水平,注重服务效果,充分发挥自身在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作用,真正把广大师生凝聚在党的周围,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共同奋斗。三要抓好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要根据学校改革发展新要求,善于发现新情况,总结新经验,破解新难题,努力推进基层组织设置创新、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激情,使基层党组织工作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七)以创新发展为目标,提高育人工作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必须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9]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当前,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做好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要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机制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和新方法。一要抓好理念创新。要充分尊重师生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把依靠师生作为根本动力,把服务师生作为根本原则,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形成齐抓共管的多渠道、多层次的工作格局,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从而汇聚学校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正能量,不断开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二要抓好手段创新。要坚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师生心声统一起来,多从师生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多用师生喜爱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增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既要注重传统手段的运用,也要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网络、移动信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优势,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有机结合,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形成强大的网上舆论宣传阵地。三要抓好机制创新。要围绕构建“三育人”工作格局的目标,与时俱进,大胆实践,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制、队伍建设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积极探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新路子,努力构建“一体化”育人新机制,做到反应灵敏、应对有章、工作有效,确保工作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四要抓好基层工作创新。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点是基层工作创新,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接通地气,更多地关注基层单位、一线教职工和青年学生的需求,帮助基层单位和普通师生解决问题,拓展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各基层党组织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创新工作方式,在推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深度融合、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出实招、见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2(11):4-9.

[2][4][6][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J].求是,2012(22):3-25.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求是,2013(22):3-18.

[5]杜玉波.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1):4-5.

[7]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研究 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在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4-5.

[9]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8·19重要讲话精神[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7/368340.

(原载《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