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哲学视野的环境保护制度分析

生态哲学视野的环境保护制度分析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键词:生态哲学;中国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分析一、生态哲学概述过去,工业文明并不会受到土地、气候等因素的制约,深刻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文明进程,漂洋过海,传遍世界每个角落,被称之为“蓝色文明”,相对应的是农业文明,称之为“黄色文明”。

生态哲学视野的环境保护制度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演变,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已成为新时期学术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进行深层次研究,必须站在哲学的高度,深入研究新时期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有效整理哲学思想,梳理出更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思路,统筹兼顾,多角度、多层次建设中国环境保护制度,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因此,本文作者对生态哲学视野下中国环境保护制度建设这一课题予以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哲学;中国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分析

一、生态哲学概述

过去,工业文明并不会受到土地、气候等因素的制约,深刻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文明进程,漂洋过海,传遍世界每个角落,被称之为“蓝色文明”,相对应的是农业文明,称之为“黄色文明”。随着时代不断演变,曾经的“蓝色文明”一度演变为“黑色文明”,成为环境杀手。二战之后,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问题,成为社会大众谈论的火热话题。而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值得世界范围内任何国家深思,已成为急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必须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深入研究。换句话说,生态环境危机并不是孤立现象,和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密切相关,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重新审视其产生、形成。就生态哲学来说,是指在生态危机全发时代下,运用哲学的眼光思考生态文明及其建设,解决存在的生态环境危机。横向看,生态文明和位置文明、政治文明等属于并列文明,而生态文明是其它文明得以维系的首要前提,一旦缺乏生态文明,人类终将回归到野蛮时代。同时,如出现生态环境危机,各种资源终将会枯竭,物质繁荣也将无法持续,人类终将失去乃以生存的家园,互相争夺仅有的生存资源,处于恶性竞争中,社会关系恶化,政治文明将失去意义。纵向看,生态文明属于一种新时代文明,人类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要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自身利益。从某种角度来说,在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过程中,要借助科学技术、消费观念、哲学思想等,做好反思、总结工作。在解决生态环境危机中,需要利用生态哲学,重新正确审视自然世界、人类文明成果,重新认识人类和自然世界关系,围绕生态文明具体要求,总结人类文明成果。

二、生态哲学视野下中国环境保护制度建设

1、中国环境保护制度建设重要性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化发展速度较慢,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处于飞速发展中,已成为国际中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也非常丰富,但人均资源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已经不在自然承受范围内。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机动车辆增多,生态问题日渐严重,出现雾霾天气,降低了空气质量。就我国而言,粗放型经济是我国已有的经济发展形式,资源利用率低下,化工类企业排污大,严重污染周围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二次污染。针对这种情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形式,向集约化、生态化方向转变。在党十八大报告中,专门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列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中,巧妙地融入到经济建设中,注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也就是说,想要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要将资源消耗、生态效益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框架中,最终实现经济生态化。进而,可以充分发挥环境保护法律具有的强制作用,避免自然生态再遭到破坏,促使城市化行为规范化,规范行业生产、运营,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www.xing528.com)

2、生态哲学视野下中国环境制度建设策略

(1)人生态思维和环境制度规范站在哲学的角度来说,正确的意识是促进客观事物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人的生态思维能够指导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在此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生态思维,正确指导环境保护制度。在构建环境保护制度的时候,必须树立生态系统化的自然观,要以自然为切入点,深层次思考存在的问题,要在统一整体中去考虑生态环境问题,注重整个生态系统环境的关系。通过多样化的途径保护生态野生物种,要充分意识到平衡生态链的重要性,要灵活运用“群体化、系统化”生态思维,客观地指导环境制度建设,使其更加客观、合理。还要综合考虑自然价值,去建设环境保护制度,而不是围绕人类发展以及个人利益,要把自然当作人类永远的朋友,并不是奴役的对象,不能将其作为可以利用的资源库,才能实现人、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2)人的主体性发挥和环境保护行为制度规范、生态消费制度规范人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自然是客观存在的,必须遵循其具有的发展规律。在环境保护制度下,人要充分发挥保护主体的作用,要不断规范公众自身行为,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作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多角度考虑公众主体地位,多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将环境保护制度演变成一种人的思维意识,成为一种日常行为习惯,对应的环境保护制度规范也能得到应有地落实。在此过程中,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分析环境保护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解决,并将相关的环境保护制度落到实处,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此外,在生态理念指导下,要意识到绿色消费的重要性,构建相关的环境保护制度,改变消费者不健康的消费习惯,这是处理好人、自然二者关系的首要前提。但所构建的绿色消费环境保护制度必须具有鼓励性质,倡导一种“节能、环保”的消费形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生态哲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要在生态哲学指导下,多角度、多科学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全新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制度,通过不同途径呼吁社会大众保护生态环境,而不同行业、领域在发展过程中,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改变各地区、城市生态现状,提高空气质量,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作者:李勇 单位:邢台县环境保护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