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优势与缺陷

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优势与缺陷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上述质化研究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质化研究的优点和缺点。质化研究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②质化研究不适合对心理现象进行数量的因果分析和相关分析,不利于发现心理现象间趋势性的因果规律。③质化研究结果不能作概率上的推断演绎,研究结果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从上面我们对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优缺点的讨论,可以发现,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可以优势互补。

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优势与缺陷

一、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优势与缺陷

我们虽然述及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各自的特点及它们在西方心理学中的贡献与局限,但未从方法评估学的角度讨论两类方法各自的利弊。事实上,从方法评估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方法都是双刃剑,它对研究的问题来说必有一得,也必有一失,任何一项研究都是在获益与代价之间求得一种平衡,方法评估更多的是使研究者意识到每一方法在面对某一研究问题时可能带来的正效应与负效应(Patton,1990;Guba&Loncoln,1981)。

由上述质化研究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质化研究的优点和缺点。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质化研究能对微观的、深层的、特殊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与分析,能了解被试复杂的、深层的心理生活经验。

②质化研究适合于对陌生的、异文化的、不熟悉的心理现象进行探索性研究,以为以后建立明确的理论假设奠定基础。

③质化研究更适合于动态性研究,有助于对心理事件的整个脉络进行详细的动态描述。

④质化研究采取自然主义的研究范式,重视在自然情境下研究人的心理生活经验,因而研究的结果更切合人们的生活实际,研究结果的运用更具有针对性。

⑤质化研究采用归纳的方式建立自下而上的理论,适合于扎根理论或小型理论的建立。

⑥质化研究重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过程,重视在互动中建构理论和知识体系,可避免教条主义和机械主义(Jacob,1987)。

质化研究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质化研究不适合于宏观研究,它通常采用个案、深度访谈、参与性观察收集资料,因而不适合对大量被试进行大样本的宏观研究,也不能发现某一心理现象趋势性、群体性的变化特点。

②质化研究不适合对心理现象进行数量的因果分析和相关分析,不利于发现心理现象间趋势性的因果规律。

③质化研究结果不能作概率上的推断演绎,研究结果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

④质化研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人为性、经验性、情境性,由于质化研究过程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双向互动中建构起来的情境性理解,因而对于同一主题,由于研究者、被研究者过去的知识经验不同,研究者与被研究者所处的社会关系不同,研究中的情境性理解不同,这样,即使是同一质化研究的主题,也很难得到相同甚至相近、相似的结论,进而陷入了见仁见智的主观人为性之中。

⑤质化研究过程缺乏具体的操作化程序和技巧,在实施过程中更多的是靠研究者的知识经验、文化背景、个人悟性、觉性等主观能动的因素,与量化研究相比,其知识体系不利于学习、传播和推广,对于初学者和天赋不高者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

⑥质化研究的结果和评估标准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由于质化研究重视的是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知识建构,一般没有明确的结论,更不能盖棺论定;加之质化研究的评估标准不像量化研究有客观、明确的标准,其质量主要是通过“读者”的主观认可(Maxwell,1995)。

⑦质化研究的完成需要较长的周期,一项有深度的质化研究需要花去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由于它费时费工,使不少社会科学研究者特别是申请学位者望而却步(Creswell,1994)。(www.xing528.com)

一般认为,量化研究具有以下优点。

①适合于宏观研究,发现趋势性的心理特征,如一般人群的智力呈正态分布,反应时呈正偏态分布等。

②适合于对心理现象进行数量化的因果分析和相关分析,发现趋势性的因果规律与相关规律,如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智力遗传存在中度相关等。

③研究结果可作概念上的推断演绎,只要测量尺度、数据类型符合数学模型的要求,推断就是正确的、有代表性的、可推广的。

④量化研究可证实或证伪已形成的理论假设,并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已有的理论假设。

⑤量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量化研究方法有具体、明确的操作程序,结果的检验有具体的检测手段和系统的评估标准,这些特点基本能保证研究操作和结果的可重复性。

⑥量化研究特别是实验研究的情境或条件控制十分严密,容易精确地发现心理现象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研究的内部效度较好(金志成,1990)。

⑦量化研究更多地受操作技术的影响,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小,便于在学院中展开和推广(Creswell,1994)。

量化研究的缺点表现如下。

①量化研究主要是对心理现象的表层进行量化测量,或者是对心理现象的间接生理指标进行量化测量,然后以“黑箱”的方式推知心理过程,很难获得具体的心理操作过程,不能揭示深层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

②量化研究测量的是行为(心理)事实,不能测得行为的意义,行为的意义需要质化研究的体验和理解。

③量化研究重视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静态的横向研究,量化研究虽然也有纵向的时间系列设计,但依然难以描述心理的动态过程及其作用机制。

④量化研究习惯以数据趋中的平均水平反映某一心理或行为事实,因而它代表的是总体的平均状况,而对总体的特殊个体不仅不具有代表意义,而且会扭曲特殊个体的实际状况。

⑤有相当的量化研究很难达到理想数学模型的约束条件,但仍用该数学模型,结果得出不真实或错误的结论。如目前量化研究普遍采用的方差分析,其约束条件是正态分布、变异同质性、数据独立性,如果一些量化研究的数据类型难以满足上述条件,但仍然作方差分析,其推断的可靠性就必然受到极大的怀疑。

⑥量化研究只对研究者事先预设的理论假设进行证实或证伪感兴趣,在研究中不重视研究者与被研究间的关系,难以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被试的真实想法和心理状态。

从上面我们对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优缺点的讨论,可以发现,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可以优势互补。在相当的情况下,量化研究的优势却是质化研究的不足,而质化研究的长处却又是量化研究的短处。因而,将这两类方法进行融通可以实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控制情境与自然情境相结合、事实与意义相统一、建构假设与验证假设相统一、客观度量与主观体验相统一,最终实现从多层面、多角度、多方法来研究某一主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