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技术功能层面衡量电视作为电子媒介的功能

从技术功能层面衡量电视作为电子媒介的功能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技术功能层面看,电视媒介是以电波为载体传播信息的,因此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节目调查阶段,主要包括对受众的调查和其他传播媒介组织及其行为的调查。“娱乐,是电视观众对电视文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电视文艺的根本主旨。使人愉快

从技术功能层面衡量电视作为电子媒介的功能

第四节 电视文艺的功能

与其他媒介相比,电视作为电子媒介而具有技术功能层面的特征;而电视文艺作为特定门类,与其他广播电视节目门类相比,又具有艺术功能层面的不同特征。[23]

一、从技术功能层面衡量电视作为电子媒介的功能

电视之所以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传播媒介,首先是由它的媒介技术手段的特质所决定的。从技术功能层面看,电视媒介是以电波为载体传播信息的,因此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其具体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远距离传送功能

这主要是从广播电视媒介的时空覆盖层面角度而言的。即是说,电视能够不受具体地域、环境的限制,远距离地、同步地传播信息。比如,英国BBC的节目就覆盖了全世界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使全球的电视观众在同一时间收看到同样的信息。这种传播功能是印刷媒介所难以具备的。[24]

而正是这种时空宽广的传播功能,使得原本需要经过文化精英们过滤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知识,成为一般大众日常生活的直接精神食粮。电视的巨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不言而喻。

(二)现场实况转播功能

电视媒介能够以视听形象同步动态传送报道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件实况的传播功能。这也是电视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大众关注的主要魅力之一。[25]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例,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年夜饭”,根本的技术基础就在于电视同步的、动态的、实况的传播。人们不但能接收观看,还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直接参与到节目中去,使春节联欢晚会成为全民族参加的联欢活动。

(三)日常伴随功能

“日常性”是电视媒介的又一个重要功能。因为电视一旦打开,就会像一个就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它具有某种与人类日常生活相应和的运转规律和运动节奏。它时时处处与人们保持着亲密接触,乃至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电视媒介的日常伴随功能,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从电视文艺节目的制作流程上来看,在现代化的近乎于工业生产的制作规范中,受众的参与始终贯穿其中。科学化的、专业化的节目生产过程包括节目调查、节目策划、节目制作、节目播出、节目效果五个环节。在节目调查阶段,主要包括对受众的调查和其他传播媒介组织及其行为的调查。节目策划阶段要完成节目整体风格、定位、特定内容及其传播形式的构想。其中,节目定位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节目所面对的受众是谁?”“节目内容是什么?”对节目目标受众的确认是电视文艺节目生产的第一步。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有时需要现场观众的积极配合,还有一些节目,如某些竞技类的电视文艺节目中,需要受众以竞技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节目播出以后,必然会在受众中产生反应,受众对节目的评价一方面是为了检验前期节目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根据效果反馈可以调整和规划未来的节目系统行为。另一方面,从电视文艺的传播过程来看,电视文艺是传播者把经过主观意识挑选的内容转换为声音、图像、文字等符码,受众把这些符码还原为传播的内容和意义的过程,传播者的意图需要受传者的参与才能够最终实现。

可以说,正是电视媒介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日常渗透功能,大大地削弱了以往传统文化精英们的权威身份与话语中心地位。诸如“时间就是金钱”、“信息社会”、“电脑网络”、“时尚文化”、“模特大赛”等,已经成为普通人的口头禅。于是,话题开始失去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那种“阳春白雪”的纯正,传统话语所笼罩着的那种“天书神谕”般的神秘光环也开始被打破。

(四)包罗万象的杂糅功能

电视媒介的迅速崛起和“统帅”地位的形成,还表现在它所具有的无所不包的杂糅功能上。它不但能够全方位地观照、反映世界,而且实际影响和参与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现实构成。

电视媒介的语言更是丰富多彩、无所不包的。诸如面对面交谈、图像资料展播、现场实况展播、电视剧播映等应有尽有;口头播报、文字显示、图表分析、声画组合、舞台表演、娱乐节目等无所不包。因而人们说,一家电视台就是一个小世界。

二、从艺术功能层面衡量电视文艺的特色功能

电视文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其媒介手段中有较多技术因素,它的艺术功能更多地凸显出娱乐性。[26](www.xing528.com)

(一)娱乐功能

即由艺术方式传达、刻画、塑造出来的审美形象和审美情感所产生、具有的娱乐性。电视文艺的娱乐特征是电视文艺本体的自觉要求,观众打开电视看文艺节目的目的,除了欣赏,就是娱乐,以此舒缓紧绷的神经。

大众传播的内容丰富多样。梅尔文·德弗勒在分析美国大众传播系统时指出:

任一媒介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范畴:

低级趣味内容:即那些不断触怒批评家,广泛传布并拥有广大受众的内容。例如强调暴力的犯罪电视剧,有线电视、录像带和电影中的公开色情,日间连续剧,供认隐私的杂志,犯罪漫画,挑逗性音乐,或其他被广泛认为起到降低情趣、败坏道德或刺激社会所不容许的行为的作用的内容(不管这些指控是否真实)。

无争议内容:即那些也是广泛传布并有广大受众,但媒介批评家很少讨论的媒介内容。这一范畴不涉及有关媒介对于大众影响的争论问题。例如电视天气预报,某些新闻的内容,既非交响乐亦非流行乐的音乐,专业性的杂志,“健康”主题的电影以及许多其他内容。这类内容被认为既不提高也不降低趣味,不被看做是对道德标准的威胁。

高级趣味内容:即那些有时得到广泛传布但并不一定拥有广大受众的媒介内容。媒介批评家认为它趣味高雅,能起到提高道德、教育和某种鼓舞的作用。例如严肃音乐,意味深长的戏剧,政治讨论,艺术电影以及从事政治评论的杂志。这类内容作为批评家们坚决反对的低级趣味材料的对立物,而受到批评家的倡导。[27]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的电视,其传播的内容也不外乎这三个范畴。而对于电视文艺来说,它所传播的内容也可以据此做如下分类:一部分是低俗的,为批评家所痛恨的,但却不乏市场;一部分是中庸的,符合大众审美取向,能够为大众所接受的;还有一部分是高雅的,为批评家所倡导,但“曲高和寡”,市场前景并不乐观。这三类内容只有审美层次的高下之分,在本质上却都是“娱乐的”。

“娱乐”是文艺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电视文艺的基本特征。“娱乐,是电视观众对电视文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电视文艺的根本主旨。使人愉快,是界定电视文艺娱乐性的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说法。”[28]人们劳碌了一天以后,回到家中,打开电视最想看到的是那些让人感到轻松,摆脱工作或生活中烦恼的节目,是为了娱乐和消遣,是为了满足自身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电视文艺的娱乐特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经由声音和画面两个传播渠道,电视文艺所呈现出来并能给观众带来审美心理满足的愉悦;其二是指那些不用思考,内容直白,能够给人带来简单感官满足的情绪愉悦。

电视文艺以刻画饱含思想感情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为手段,实现其感染人、鼓舞人的审美目的。像电视剧《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牵手》等塑造的人物形象,既是对现实生活或历史人物的反映,又是对他们的审美提炼和概括,是凝聚着审美理想而重新塑造的“艺术世界”。电视文艺并不传播实用性知识或简单地去做思想宣传,却以愉悦、娱乐的方式来吸引人,使人们在嬉笑怒骂的情感交流中,得到心灵的陶冶与人格的升华。

(二)教化功能

从前文提到的梅尔文·德弗勒对媒介内容三个范畴的划分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教育特征更多地体现在“高级趣味内容”中,正如媒介批评家所认为的那样,这部分内容“趣味高雅,能起到提高道德、教育和某种鼓舞的作用”。此外,电视文艺的教育特征还可能散落在媒介传播中的“无争议内容”中,这是因为电视文艺节目直接开诚布公讲道理的情况少之又少,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形象和典型的塑造,把“倾向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电视文艺是以刻画、塑造人的情感、心灵、理想为其本质属性的,而这种艺术世界中展示的人物事件、是是非非、喜怒哀乐、生死离别,实际上是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所存在的善、恶、美、丑的情感与人性的表现和批判。哪种行为是正当的,哪些情感是美好的,什么样的心灵是高尚的,什么样的人生是美丽的,等等,都在艺术世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成功的电视文艺节目,在完善人的伦理道德修养、培养人的美好情感、健全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种人生信念和伦理道德上的培养作用,在当今世界快速跨入高科技社会的时代中显得尤为重要。

电视文艺的教育特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很多情况下是创作者或节目制作者的一种主观选择,在文艺节目策划的过程中,这种意识就已经存在了。

(三)认识功能

这主要是指电视文艺作为源于人类生活、人类历史的艺术产品,必然反映和打上了某一时代、某个社会、某种民族文化的深深烙印。因而,从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读解中,人们能够或多或少地获得某种历史文化知识,了解某些风土人情和时代精神

当然,艺术中的认识功能既不是确定性的科学知识传播,也不是现实生活直接的、纯客观的反映,而是一种大而化之的文化氛围或人心世态的渲染和展示,其传播形态上的鲜活性、主动性和接受方式上的愉悦性、内在性,却是其他传播方式所难以比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