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把握作品的整体节奏,贴合画面的情境

把握作品的整体节奏,贴合画面的情境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土伦的采石场上,他们被迫干最苦的甚至是毫无意义的活。这个囚犯叫冉阿让,他被判了五年苦役,因为他偷了一个面包。

把握作品的整体节奏,贴合画面的情境

三、把握作品的整体节奏,贴合画面的情境

影视艺术本身就是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显现。在影视剧中,塑造人物的表现方法也多种多样,画面的剪辑,音乐与效果的运用,故事情节的铺陈方式,矛盾的冲突发展都是十分常见,也十分重要的方法手段。所以,我们在为影视剧人物配音时,绝不是只要对上画面中人物的口型,说好人物的台词就可以了,还要把握好作品的整体节奏,贴合好作品中所有与人物情节有关的表现手段与情境,处理好与对手的交流与相互刺激反应,才能全面、立体、丰满地配好这个人物。

影视剧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有多种表现方式:多数以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有交流的对白出现,但也常以第三人称的旁白和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出现;或以有口型的画面出现,或以画外声音出现。当然,内心独白与旁白多数处理成画外音形式,但很多人物对白并不都在画里;虽然有口型的多是对白,但旁白、独白也常用这种方式。影视剧作品中,出于画面剪辑蒙太奇效果的需要,出于叙事手法的丰富性需要,出于好看吸引人的需要,人物有声语言的呈现形式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所以,配人物台词还要有整体观。

1.无论对白、旁白,人物身份都要准确

有些人在配音时,对于有着明确的人物形象和表演过程的画面中的人物,身份感是明确的。但是在处理旁白画外音时,往往缺乏作品和人物的整体感觉,容易处理得像客观介绍,身份感不明确。

这里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以特定人物的身份,以第一人称进行的真情告白。这个特定身份既可以是剧中直接出现的人物,甚至是主人公自己,也可以是与剧中人物有某种特殊关系的人。这种情况下,配音者就要以规定的人物身份,以回忆的感觉讲故事,语言带有特定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影片《一声叹息》中张国立扮演的男主人公的独白:“一幕幕开场的锣鼓,一曲曲落幕的悲歌,如今都已随风而去,唯有那轻轻的一声叹息,驻在我的心里……”这就是以男主人公梁亚洲的身份在独自回忆,慨然而叹!

又如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故事的发展就是中年“马小军”回忆自己少年时期的往事,每个阶段主人公都会以画外音的形式推动情节的发展,讲述的内容不同,情绪也各异,但始终都是人物的感觉:

北京,变得这么快!20年的工夫它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我几乎从中找不到任何记忆里的东西。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破坏了我的记忆,使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难以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了,使我眼前一阵阵发黑……

我不能发誓要人老老实实讲故事,可是说真话的愿望有多么强烈,受到的干扰就有多么大。我悲哀地发现,根本就无法还原真实,记忆总是被我的情感改头换面,并随之捉弄我,背叛我,把我搞得头脑混乱,真伪难辨。”

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晨风的抚摸让我一阵阵地起着鸡皮疙瘩,周身发麻。我还记得有股烧荒草的味道特别好闻,可是大夏天的哪儿来的荒草呢?但无论怎么样,记忆中那年夏天发生的事总是伴随着那么一股烧荒草的味儿。(www.xing528.com)

另一种情况就是配音者并没有特定人物的身份,只是以第三人称进行转述旁白,此时配音者的身份可以是了解事情原委的知情者,向观众介绍剧中的人物,并且可以代表创作集体发表评论。如毕克先生在译制片悲惨世界》中的旁白:

1802年,在法国南部,戴着镣铐的囚犯正走向土伦的苦役场。法律穷人是残酷无情的,这些人因贫困而绝望,由绝望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国王的战船早就成为历史的沉积了,可是人们依然把这些囚犯称做战船上的苦工。在土伦的采石场上,他们被迫干最苦的甚至是毫无意义的活。监工们按照战船上的老规矩,把这叫做逆风行舟。

这个囚犯叫冉阿让,他被判了五年苦役,因为他偷了一个面包

他安息了,冉阿让幸福地死去,因为他真正地活过。他把他的经历,他的爱,他的美德献给一个人,把这个人从悲惨的境遇中解脱出来。当这个人走进了生活的时候,他死去了,正像白天消失夜晚来临一样。

配音者的身份也可以就是他自己,领着观众看戏,以旁观介绍的感觉讲故事,如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中的说书者王刚,但此时的旁观绝不是无动于衷。

2.无论画里画外,语言感觉都要贯穿

在很多影视剧作品中,很多时候,人物语言并不都完全对应在人物面部的画面上,越是较长的、大段的语言越是如此。人物语言往往是几句话在自己的口型里,另外几句话却在他人的画面上或自然景物中,说几句后又跳回到人物自己的画面中来。人物语言画内画外、跳进跳出,丰富了表现手法,使画面有变化,吸引人,这是非常必要的。但这些变化,给有些配音者带来了麻烦,正如罗莉所说:“在配有自己所配人物的镜头画面和口型时,配音还从容、贴合。一旦人物画面跳出时,就配音感觉失当,有的似旁白,脱离了人物感觉;有的为了接上跳回的人物口型而语速不当,或赶、或抻,缺乏有机、合理、自如的衔接。”

要想处理好画里画外的问题,需要保持人物感觉的贯穿,尤其是语言节奏和心理节奏的统一和贯穿。在技术上,初对时要画好气口位置,标明画外的内容,记住时进时出、时近时远、时正时侧的人物语言的开口位置。遵循表演的创作原则,只要在场上,就要有人物感觉,始终表现出相应、合理的反应,不能偷懒,不能只注意口型而缺乏人物的整体驾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