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由多单元设计文化整合成的区域性设计文化

由多单元设计文化整合成的区域性设计文化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星罗棋布地分布着许多古文化,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氏族人们的活动能力和范围不断扩大,氏族间的融合和兼并也不断加强,逐渐由多单元设计文化整合成区域性设计文化。在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区域的设计文化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作出贡献,形成了中国古代设计文化多元化的特点。

由多单元设计文化整合成的区域性设计文化

一、由多单元设计文化整合成的区域性设计文化

古代中国有着相对稳定的域界,这是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在中国的西南部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西北雄峙着帕米尔高原。北部和西北部为浩瀚的大沙漠。内蒙古高原向东延伸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中国东部面朝渺茫的大海海岸线总长度达32 000千米。处于高原、大山、沙漠、海洋合围中的古中国,自成大地理区。

古中国大地理区自北向南纵跨亚寒带、温带和亚热带,有着不同的气候条件。地势西高东低,西由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降至东部低平的平原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具有高山、丘陵、平原、草原、森林、湖泊沼泽、戈壁、沙漠、海滨等各种生态环境。中国先民因地制宜地进行生产活动,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农业为主、畜牧为主、半农半牧、半农半渔等各类经济区。其中主要是农业生产区,又由于北方和南方的气候、地形和土质等条件的不同,在距今一万年时,就开始出现以种粟为主的北方农业区和以种稻为主的南方农业区。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性质不同的生产方式异彩纷呈生活习俗,成为中国古代设计文化区域性的构成基础。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星罗棋布地分布着许多古文化,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氏族人们的活动能力和范围不断扩大,氏族间的融合和兼并也不断加强,逐渐由多单元设计文化整合成区域性设计文化。在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区域的设计文化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作出贡献,形成了中国古代设计文化多元化的特点。

1.黄河中游地区

横跨黄河中段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袤的黄土地。黄土高原的山前地带是北方种粟农业的重要发祥地。这地区的先民的居住方式是由深地穴、半地穴发展为地面建筑。采用土木结合的建筑材料,不断完善木骨泥墙的建筑技术,在以后的数千年中,中国广大地区一直沿用着这种建筑技术。在低矮的穴居中生活的居民采取席地坐卧的生活方式,这一地区的先民生产出质地细腻的陶器,还创造出花纹优美的彩陶。在新石器时代晩期,黄河中游是陶器模制法最发达的地区,这种模制法是用来制作斝陶器的袋足,这为运用内模制造青铜容器提供了器物成形的模式(图1)。

城市的出现是原始部落中心的聚落充分发展的结果。黄河中游是城市发展最快的地区,已发现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50多处。在山西襄汾陶寺发现了面积在200万平方米以上的龙山时期城址。

在距今4 000年左右,黄河上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发生了巨大的洪水灾害,这场洪水灾难促使了许多氏族人们的迁移和融合,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大部分的中国学者认为即是夏文化。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宫城遗迹,宫城平面呈长方形,总面积约10.8万平方米。宫城中有大型宫殿建筑群、大型青铜冶铸作坊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制陶和制骨遗址。出土了以酒具为主的成套的青铜礼器和玉器(图2),还发现了车辙。在一座贵族墓中,还出土了一件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这表明以二里头宫城为中心的遗址是中国最早的都邑城市之一,它不仅是中原地区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也是涵盖四面八方的设计文化的中心。

商代中期都城郑州、商代晩期都城安阳殷墟都发现了宫殿基址、铸铜和制骨作坊遗址、商王室使用的大型青铜礼器。安阳殷墟的小屯铸铜遗址的面积达1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范有三四千块。已出土的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略估有数千件之多,其余青铜器在万件以上,并且铸造出重达875千克的司母戊方鼎,表明商代都城垄断了青铜的原料和铸造,代表着当时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平(图3)。西周都城虽建于西安附近,东周的都城又东迁至河南洛阳,东周青铜礼器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以青铜礼器为特征的祭祀文化,后来发展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礼仪文化。

2.燕山南北地区

燕山的东北连辽河平原、西北接内蒙古高原、南临华北平原,是中原农业文化、北方草原文化、东部沿海文化的交会之地。首先要指出这一区域是玉器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区,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为代表的兴隆洼文化,出土了一批8 000年前的玉玦等玉器(图4),玉器质地坚硬,制玉的工艺需要专业的手工业者才能完成。

战国时期的燕赵之地,既和中原文化保持联系,也显有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响。这一地区出现了赵国都城邯郸、燕下都等新兴的城市。这些城市有着先进的冶铁业,邯郸是战国三大冶铁中心之一,燕下都能打造出高碳钢兵器。燕下都的建筑陶业发达,能制造出各类瓦,瓦当上有模印花纹。河北平山县发掘清理的中山王墓共出土文物19 000余件,其中银镶嵌双翼神兽和虎噬鹿等铜艺术品(图5),可看出草原文化的影响。

3.东部沿海地区

从中国东部的北起辽宁、南至浙江的沿海地区,它和辽河、海河、黄河下游、淮河下游、长江下游、钱塘江等流域的文化相重合,是一个交流频繁又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文化区域。在距今5 000~6 000年前,东南沿海的良渚文化和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都以制作精美的玉制装饰品和礼器而著称(图6、图7),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也连成玉文化地带,并向各方传播。

东南沿海是榫卯工艺木构框架建筑的发端地区,距今近7 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栽桩架板的干栏式木构建筑,木构件采用榫卯结构(图8)。木构框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构成形式,这对农业地区的城市规划、居住空间、坐卧方式、室内陈设、书画展示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印纹陶在华南地区产生较早,在西周、春秋之际,由于环太湖地区普遍使用高窑温的龙窑,先是制作出高温烧造的印纹硬陶,又为了仿造礼乐中的青铜器,进一步制造出色釉如铜、声音如磬的原始瓷器(图9)。为自东汉以来的几个世纪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促进了中国瓷器的成熟。

图1 河南龙山文化用内模制成的陶器

图2 二里头文化青铜鼎

图3 商代后母戊铜方鼎

图4 兴隆洼文化玉器(www.xing528.com)

图5 战国错金银虎噬鹿铜器座

图6 良渚文化玉琮

4.长江中游地区

这一地区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文化是先秦时期两大主流文化之一。楚国郢都位于湖北江陵,是长江沿岸最早兴起的大城市。过去我们对楚文化的认识是从哲学层面开始的,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中闪耀智慧光芒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来我们对楚文化的物质文化有许多新的认识,竹木工艺和漆工艺是楚国焕发异彩的工艺,造就了瑰丽的漆器和成系列的家具(图10)。楚国竹简的产生与竹木工艺的发展相关,楚简的使用提升了楚国的文化教育程度,也决定了中国长达2 000多年的竖列自右向左的书写格式,同时也决定了自右向左的展示方式。在楚墓中书写楚简的毛笔屡有发现,作为书画工具的毛笔对中国书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有重要的影响。

5.黄河下游地区

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的古文化相对稳定的发展,以泰山为中心的鲁西南相继出现了北辛、大汶口、龙山文化,三足和高足陶器贯穿始终,这一完整的文化发展序列,被视为东夷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山东龙山文化的三袋足白陶鬶和蛋壳黑陶高柄杯(图11),具有礼器性质,山东龙山文化的陶礼器的器型和制法对河南龙山文化产生了影响。

春秋战国是各种思想文化创立活跃的时期,其中以儒学为主的齐鲁文化有重要的地位,孔子创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古代设计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齐国的都城临淄是当时中国工商业最发达的城市,也是冶金纺织、制车、铸幣等行业的中心。

6.黄河上游地区

分布在甘肃、青海一带的马家窑文化,距今4 000~5 000年,是以彩陶为特征的文化(图12)。距今4 000年左右,甘、青、宁地区的齐家文化较多地使用青铜器(图13),注入了草原文化的气息。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四坝文化,距今3 600~3 800年,更多地使用了青铜器,还使用了金银装饰品。

在商周战国时期,黃河上游地区先后出现了羌、氐、月氏、乌孙、义渠、匈奴等骑马民族。公元前770年,在甘肃东部建立了秦国,秦人善养马,较早地建立车、骑新兵种。秦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较早地推广铸铁农具。注意兴修水利和交通道路,加上变法改革推行有力,秦族成功地融合了西戎各族,最后由秦统一了六国,秦始皇建立了空前的大一统帝国。

图7 红山文化玉鹗

图8 河姆渡文化木构件上的榫卯类型

图9 无锡鸿山战国仿青铜器的原始瓷器

图10 长沙战国漆座屏

图11 山东龙山文化黑陶高柄杯

图12 马家窑文化彩陶

图13 齐家文化铜镜

图14 秦始皇陵兵马俑

图15 武威汉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