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审美心理学:揭开美学问题与历史

审美心理学:揭开美学问题与历史

时间:2023-11-3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我们要先来讲一讲审美心理学。前面说过,康德以后,西方美学在整体上已由客观论转向主观论,从模仿论转向表现论,从美的哲学转向审美心理学,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新的学说,比如游戏说、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等等。总之,从美的哲学,到审美心理学,有一个过渡。在20世纪初的西方世界,他的美学曾经一度是唯一的美学。所以,克罗齐美学观点的第一句话,就是“审美即直觉”。艺术家就是审美直觉能力特别强的人。

审美心理学:揭开美学问题与历史

康德之后最伟大的哲学家和美学家是黑格尔。不过,在讲黑格尔之前,我们要稍微轻松一下,然后再进入那个比较沉重的话题。

也就是说,我们要先来讲一讲审美心理学

前面说过,康德以后,西方美学在整体上已由客观论转向主观论,从模仿论转向表现论,从美的哲学转向审美心理学,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新的学说,比如游戏说、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等等。不过,这个弯子也不是一下子就转过来的。它有个过渡。比如所谓“游戏说”,就有两种。一个叫“康德^席勒游戏说”,另一个叫“斯宾塞^谷鲁斯肩格游戏说”。这两个是不一样的。前一个是哲学的,后一个才可以真正算是心理学的。这个我们以后还要再说。总之,从美的哲学,到审美心理学,有一个过渡。

处于这个过渡时期的一个最重要的人物,是意大利的哲学家和美学家克罗齐。克罗齐是康德、黑格尔之后又一位大师级的人物。在20世纪初的西方世界,他的美学曾经一度是唯一的美学。它是影响最大的,也是争议最大和最受误解的。因为克罗齐是一个过渡人物,是西方传统美学真正的终结者和西方现代美学的创始人,这就命中注定他两边不讨好。保守的人讨厌他的新潮,前卫的人又嫌他过时。

那么,克罗齐最主要的美学观点是什么呢?

作为从传统美学到现代美学的一个过渡,克罗齐“把一切美学学说全部压缩在一个小坚果的硬壳之中”,这个小坚果就是“直觉”。什么是“直觉”?在克罗齐那里,直觉就是概念形成之前的思维阶段。克罗齐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可以分为认识和实践两种。这是最基本的。然后,它们又可以再分一次。认识活动可以分为直觉活动和逻辑活动,实践活动可以分为功利活动和道德活动。它们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也都有自己对应的精神门类或精神部门。我现在把它们一一写在黑板上,大家一看就会明白。

直觉认识活动对于特殊事物的认识艺术与审美美丑逻辑认识活动对于一般事物的认识科学与哲学真假功利实践活动对于特殊目的的追求经济学利害道德实践活动对于一般目的的追求伦理学善恶这样看,很清楚吧?不过我们要说明一下,就是克罗齐说的这四种活动,不是平行并列的。它们之间有个逻辑关系,就是后一个活动依赖于前一个活动,前一个活动相对独立于后一个活动。比方说,直觉可以没有逻辑,逻辑却必须以直觉为前提;功利可以没有道德,道德却必须以功利为前提。直觉是逻辑的前提,功利是道德的前提,认识是实践的前提。这样,道德就是最高的阶段。当人的精神活动达到道德阶段时,事情是不是就完了呢?没完。这个时候,道德又将变成新一轮精神活动中直觉的前提。这样步步高升,永无止境。这大体上就是克罗齐的哲学观点。

所以,克罗齐美学观点的第一句话,就是“审美即直觉”。

审美作为直觉,有什么特点呢?第一个是“独立”。因为在同一个系统中,直觉是不需要前提的,因此审美也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精神活动。第二个是“静观”。因为审美不是实践活动,不需要行动。第三个是“直接”。因为审美不是逻辑活动,不需要分析和推理。其实直觉之所以叫直觉,就因为直接。不直接,就不好叫“直觉”了。所以审美的这三个特点,一般地说没什么问题。

但是在克罗齐这里,审美还有第四个特点,那就是“创造”。因为克罗齐的美学观点还有两句话:“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创造”,加起来就是“审美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创造”。说“审美即直觉”,这个大家都比较好理解。审美当然是直觉了。我们看见一个对象,总是刹那间就做出了美丑的判断,谁还会拿尺子量拿计算器算不成?但要说“直觉即表现”,好像就有点问题了。直觉,不是认识对象吗?怎么成表现自我了呢?再说,如果“审美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创造”,那么,没有表现力,没有创造力,岂不是就不能审美?相反,如果我们审美了,那岂不是说我们也在表现,也在创造,也变成艺术家了?(www.xing528.com)

这正是克罗齐颇受误解之处,但也是克罗齐美学的高明之处。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在克罗齐那里,审美可不等于看东西。看东西得到的只是感觉,而不是直觉。当然,直觉也是要以感觉为前提的,但直觉不等于感觉。比如我们看一片绿色的草地,如果你只是看到了绿,那你就只有感觉;如果你从这绿色里看出了美,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这时,你就同时有了表现,有了创造。为什么面对同一片风景,艺术家和我们看到的东西不一样?就因为“看法”不同。艺术家的“看”,是直觉;我们的“看”,是感觉。所以,永州那个小石潭,我们左看右看不怎么样,柳宗元却看出了美。有人问莱昂纳多__芬奇,说画画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只有你是大师?莱昂纳多回答说,要学会用眼睛看。这话很多人不懂。用眼睛看,什么意思嘛?难道我们以前是用鼻子看的?(笑)但如果用克罗齐的话来讲,意思就清楚了,那就是:不要用感觉,要用直觉。在看的时候,要表现,要创造。没有表现力和创造性的看,不是艺术家的看,也不是审美的看。

艺术家就是审美直觉能力特别强的人。他们总是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塞尚曾这样说莫奈:他用一只眼睛看世界,但那是一只什么样的眼睛啊!王尔德则用诗一样的语言说,如果不是因为印象派,我们怎么会知道那奇妙的棕黄色的雾爬进了我们的街市,模糊了煤气灯,并把那房屋化成了怪影幢幢?的确,在印象派以前,没有人用这样的眼光看世界。印象派教会了我们“看”,教会了我们用眼睛。

印象派“看见”的,也就是他们画出来的。或者说,他们画出来的,就是他们“看见”的。所以,直觉就是表现。而且,除了表现之外,什么都不是。在克罗齐看来,把直觉和表现分割开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克罗齐说,我们如何真能对一个几何图形有直觉?除非能马上把它画出来。相反,如果你不能把西西里岛蜿蜒曲折的轮廓画出来,那么,你对西西里岛就没有直觉。所以,直觉和表现,在时间上一定是同步的,在本质上也一定是一致的。每一个直觉同时也是表现。没有表现,也就没有直觉。

这就也有些“哥白尼式革命”的味道了。在克罗齐以前,大家都认为,直觉,我们是有的,而且有的是,只是缺少技巧,说不出来。克罗齐认为,大错特错!克罗齐说,好些人都说他们有的是伟大的思想,只可惜表现不出来。但如果他们当真有伟大的思想,哪有表现不出来的?我很赞同克罗齐的这个说法。我们知道,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你思想,总要用语言,是不是。你用语言思想,你在思想的同时就有语言了,怎么会表现不出来?结论只有一个,你根本就没有思想!

同样,在克罗齐看来,当你有直觉的时候,你就有表现了,除非你根本就没有什么直觉!如果我理解不错的话,克罗齐的意思,是人只能在一定的表现形式中直觉。举个中国的例子,比如王维的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这几句诗,按照王夫之的说法,都是诗人当下即得的审美直觉。王夫之说:“长河落日圆,初无定景;隔水问樵夫,初非想得。则禅家所谓现量也。”现量的现,是现在、现成、显现真实的意思。所以王夫之的“现量”,和克罗齐的“直觉”很是相似。王夫之说,这几句诗,既不是过去的经验,也不是凭空的妄想,而是诗人面对审美对象时的瞬间直觉。用王夫之的话说,就是“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这不是直觉是什么?但是,如果王维说不出“长河落日圆”,说不出“隔水问樵夫”,他能算有此直觉吗?恐怕顶多有些感觉而已。

所以,只要是直觉,那它就一定是审美的。或者反过来说也一样,只有到达审美的层次,直觉才是直觉。为什么呢?因为“直觉即表现”。直觉在产生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没有这样一个表现形式,也就等于没有直觉。因此,不但“直觉即表现”,而且“表现即创造”。因为直觉和表现是不可分割的。一个直觉既然是独特的,那么,它的表现形式就一定也是独特的。独特的形式只能是创造的结果,所以“表现即创造”。

不知道大家听了以后感觉如何,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克罗齐的这个观点是相当深刻的。不过,他的这种深刻和康德的深刻不同。理解康德,要有哲学修养;理解克罗齐,则要有艺术经验。据我自己的经验,语言,形式,决不仅仅是一个表达问题,或者技巧问题。它确实是和思想,和直觉同步的。在找到最合适直觉的语言和形式之前,我们并不能真正地思想和直觉。这是我的经验之谈,本来不告诉别人的,现在说出来算了。(大笑)

事实上最欢迎克罗齐的也是艺术家。因为从克罗齐这里,我们不但可以得出“艺术即直觉”的结论,还可以得出“艺术即表现”、“艺术即形式”的结论。这些都是艺术家和有艺术家气质的理论家爱听爱说容易接受的,尽管他们未必真正理解克罗齐。但我想一个美学家有此影响也就满够了。是理解还是误解,管他呢!(大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