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蒙古帝国史:成吉思汗统治前的蒙古

蒙古帝国史:成吉思汗统治前的蒙古

时间:2023-12-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当回鹘人向戈壁的绿洲、向吐鲁番、向焉耆、向库车徙移而变成为定居民族的时候,乞儿吉思人使蒙古地方倒退到野蛮状态去。外蒙古此后被委弃于来自亚洲北部的各种不知名的游牧部落。从此它的情况晦暗不明,一直至于成吉思汗的崛起。十三世纪初,契丹的一个贵族耶律楚材就是这种转变的典型:他成为中国文学之士,富有同情心和人道主义,但是他保留足够的蒙古人特性使他可能成为成吉思汗的亲信幕僚。

蒙古帝国史:成吉思汗统治前的蒙古

蒙古本部或外蒙古,从贝加尔湖向南伸展,由阿尔泰山至于兴安岭〔1〕,这一个地区,北方为树木繁生的山岭和牧地,南方为草原地带。邃古时期,该地区似乎曾经是一个文化萌芽的中心,因为人们在那里发现旧石器时代的若干洞穴居室,特别在贝加尔湖西岸,上东古斯卡河的支流别拉亚河旁边,伊尔库茨克迤西八十里的马尔塔地方。(10)

在上述地区的腹心地带,鄂尔浑河的上游,杭爱山山中,公元元年前后第一个匈人帝国似乎是以这里为其中心:“单于”或匈奴之王的王庭可能是在这里,即在鄂尔浑河上游的弯曲处,在现今的额尔德尼昭——成吉思汗后裔的哈剌和林城的西面。当这个时期,现今的内蒙古,就是说在戈壁和长城之间的一片长形草原,是若干其他匈人部落的领域,他们常常为中国人的帝国的利益而扮演边境卫队或藩属的角色。公元四世纪初叶,也就是这些在河套地区联合起来的匈人,从中国夺取了北方诸省的大部分。类似局面再出现于七世纪。在这个时期,外蒙古成为东突厥汗国的中心,在这里,其可汗们曾有驻在地在鄂尔浑河上游的右岸,十分靠近哈剌和林。也就在这个地方的附近,介于和硕柴达木小湖和柯克淮-鄂尔浑之间,哈剌和林以北六十公里,有刻在石上的追悼文字巨著,它代表突厥民族的初期史诗(11)。与此同时,在内蒙古,沿着长城北边的境上,成立了一个分离出来的突厥汗国,它依附中国,时而和中国联盟,时而被中国兼并。

最后东突厥终于衰落了,他们的继承者,畏吾儿突厥人仍在外蒙古建立了他们的中心,即其“斡耳朵巴力”(或“宫廷的城”(12))坐落在现今哈剌-八剌哈孙,即在哈剌和林稍北一些的地方。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受约于公元763年所接受的聂斯脱利教(13)的影响,回鹘人达到相当高的文化阶段。通过粟特人而采取了叙利亚的字母,他们为自己创造一种独特的文字,后来由此产生了蒙古的和满洲的字母。鄂尔浑河的故地成为草原帝国的传统中心,到这个时候已经一个世纪了(自公元744年至840年),现在就要变更它在历史上所赋予的地位了。回鹘人似乎开始要从游牧的生活进入定居的生活。在介于森林和草原之间的某些具有有利条件的地方,他们已有变成农耕者的倾向。摩尼教不是劝告他们食用蔬菜而放弃他们旧有的肉食和乳料么?在哈剌-八剌哈孙的一个820年的碑文里面说:“野蛮风俗和充满血食烟火的地方变成食用蔬菜的地方,杀戮的地方变成鼓励行善的地方。”(14)伊朗的影响,由摩尼教而传入,而中国的影响,则由于回鹘的可汗们与唐朝的皇帝们联盟结好而增加,共同地把未来的外蒙古变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伟大帝国所在地。这些趋势如果继续下去,可以料想突厥-蒙古民族的命运可能完全不同。这种情形,不禁使我们设想一个“大突厥”可能建立起来,在宗教方面受摩尼教、聂斯脱利教和佛教的推动,在艺术方面受希腊-佛教派或伊朗化的库车派和吐鲁番派的推动,最后在知识方面受库车、粟特和梵文文学的影响,自成一种文化,可以和邻近各国的文化并驾齐驱。我们今天由畏吾儿文学里面所得到的了解,尤其在佛教方面,允许我们窥测这种可能性(15)

然而到了公元840年,回鹘人,被另一种突厥人从鄂尔浑的帝国地方驱逐出去,这一种人完全是野蛮人,这就是来自叶尼塞河上游的乞儿吉思(黠戛斯)人。当回鹘人向戈壁的绿洲、向吐鲁番、向焉耆、向库车徙移而变成为定居民族的时候,乞儿吉思人使蒙古地方倒退到野蛮状态去。在乞儿吉思人统治之下的八十年(自公元840年至920年)期间,鄂尔浑地区没有留给我们任何东西足以回想在东突厥和回鹘人统治之下所出现的文明曙光,没有任何东西足以比拟和硕柴达木的强有力的英雄史诗或哈剌-八剌哈孙的宗教狂热遗迹。到了公元920年轮到了乞儿吉思人也被契丹人国王耶律阿保机在一场胜利的进攻中从鄂尔浑驱逐出去之后,情形更坏,因为契丹人在侵入之后并不占据该地。虽然阿保机曾邀请回鹘人(向在甘肃甘州称王的回鹘人国王乌母主提出)再来繁殖他们旧有的地方,但是没有结果。〔2〕回鹘人已经完全习惯于塔里木盆地北边游行商队所经过的绿洲的农业商业的生活,拒绝再过草原的危险生涯。(16)外蒙古此后被委弃于来自亚洲北部的各种不知名的游牧部落。一度在历史上发出光芒的外蒙古,又投入荒蛮之中。从此它的情况晦暗不明,一直至于成吉思汗的崛起。(17)

在这个时期,历史的注意力转向契丹人。我们曾指出,这一种民族的蒙古人性质,他们居于南满的西面,辽河西岸之上,在这条河流和它的支流察哈尔河之间,即在现今热河地方。契丹人并不是像人们长期以来所认为的属于通古斯种群,其实他们是属于蒙古语族,他们的语言是“蒙古的方言而和说通古斯话的人接触,带了强烈的腭音。”〔3〕他们从其君主阿保机时候开始强盛,阿保机属于耶律氏,(18)当公元924年和936年之间,他完全征服了戈壁的东部。公元936年,阿保机的儿子,也就是他的继承人德光,(19)由于中国人的割让而得到当时还是个第二流的普通城市的北京,同时得到山西北部的边境要地——大同。中国人一切收复这两处地方的企图概归失败(公元979年,986年),反而被契丹人大举以骑兵横行中国北部直抵黄河沿岸,到达中国国都开封府的对面(公元1004年)。就是在这一年,1004年,中国和契丹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终于成立了和议,两国的边境划在距北京稍南一些的地方。(www.xing528.com)

当整个十一世纪,契丹人和平占有北京。和古老的中国接触,他们很快变成文明人,但是丝毫没有丧失他们种族所固有的特性。十三世纪初,契丹的一个贵族耶律楚材就是这种转变的典型:他成为中国文学之士,富有同情心和人道主义,但是他保留足够的蒙古人特性使他可能成为成吉思汗的亲信幕僚。(20)

但是十二世纪初,在满洲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近代满洲人的先民,属于通古斯种的各种人民,一直到这个时期,还是生活于几乎完全野蛮的状态之中。他们的地方在这时候布满了森林,他们就在森林里面以渔猎为生,只有通过契丹人和文明世界相接触,他们程度不同地承认契丹人的宗主权。他们中间最强有力的一部分,是住在黑龙江的南支流乌苏里江流域,即在满洲和现今俄国的滨海省之间的女真人。〔4〕

公元1113年至1123年,女真人的首领阿骨打〔5〕起兵反抗契丹人的霸权而夺取他们的满洲南部,即辽东之地,随后又夺取了热河,结果将属于契丹人的地方都夺去。这时候,女真人是和中国人联合行动的,中国人从南方攻击契丹人的背后。然而契丹人一旦被打倒,原来的盟友则因为争夺北京而彼此失和。女真国王吴乞买即阿骨打的兄弟和继位人,和中国断绝了关系。女真人不但成为北京的主人翁(公元1125年),并且夺取了中国都城开封府,俘获了宋朝的皇室(公元1126年)。一时人们以为女真人于征服中国北部之后,也将占领中国的南部。女真人的骑兵,从公元1129年至1130年横贯中国南部,对这里进行了可怖的进攻。但是他们不能立足在扬子江之南,而在公元1138年,和中国的宋朝缔结和约。女真人保有北中国全部而将中国的南部留给宋人,在原则上,分界线由淮河流经的地方继续通过渭河和汉水流域。北京和开封属于女真人,宋帝将他的国都迁到杭州,此地在浙江省的一个与它同名的海湾底部。女真的统治者以“金”为国号[满洲语为阿亦申(Aisin即爱新),蒙古语为阿勒坛“汗”Altan(-khan),中国语为金],开始中国化,尤其是从公元1152年迪古乃放弃了满洲森林中的营帐而建都于北京以后。(21)

为了完成这幅对成吉思汗出现前夕的中国地图的描绘,我们补充提到另一个野蛮人国家,就是当公元990年建立在西北边境上的唐兀人国家〔6〕。唐兀人是吐蕃(22)种的一族,当公元1001年占据了宁夏地方,就是在现今甘肃省的东北边境进入鄂尔多斯之处。当公元1028年至1036年之间,他们向西发展,占有甘肃西部的甘州和敦煌。这个在甘肃和鄂尔多斯的唐兀人国家成立之后,一直到公元1227年才被成吉思汗所征服而告结束,曾用中国的名号,自称西夏王国(23)。他们掌握和中亚细亚交通的孔道,由通商而致富,在中国影响之下,他们的文化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并曾仿效汉文而自己制造出一种特殊的文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