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谋权之道:兵不血刃,清上抚下

谋权之道:兵不血刃,清上抚下

时间:2023-12-0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李世民夺位之后,面对李建成多年来培育的朝廷内外的势力,采取了清上抚下的策略,清上是清理朝廷里的势力,抚下是安抚朝廷外的势力。贞观三年,发生沙门法雅案件。李世民的抚下之策是礼葬太子之后,马上采取措施安定太子势力范围内的局势,防止他们借机反叛与作乱。李世民处理玄武门之变后的遗留问题是十分高明的,达到了兵不血刃、妥善安置的目的,这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谋权之道:兵不血刃,清上抚下

李世民夺位之后,面对李建成多年来培育的朝廷内外的势力,采取了清上抚下的策略,清上是清理朝廷里的势力,抚下是安抚朝廷外的势力。两管齐下,李世民迅速巩固了自己的帝位。

在清上这一方面,以清理裴寂最为典型。

唐高祖时先后有十二位宰相,几乎都是皇亲元勋或者是贵族、士族。其中最受重用的,首推裴寂。裴寂是蒲州桑泉人,与李渊友谊颇深,参与起兵密谋,拥有“佐命之勋”,故在武德之朝崇贵无比。可是,李世民却和他历来有矛盾。在皇位的激烈争夺中,裴寂公开袒护李建成。因此,李世民曾当面斥责他说:“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职公之由。”

李世民处理裴寂问题是很讲究策略的,体现了很高的领导艺术。他对裴寂采用了从形式尊重裴寂,实际上一步步剥夺裴寂权力的策略。

贞观元年,李世民让他食封一千五百户,比所有的功臣都多,居位第一,但实际上被剥夺了预议政事的实权。

贞观三年,发生沙门法雅案件。据有关部门侦查,裴寂和一个心怀“怨望”的法雅有牵连,唐太宗借机免他的官,削食邑之半,放归本乡。但是裴寂上书要求住在京师,久久不去。李世民大怒,责打长安的官吏,怪他们对裴寂不发遣令。

不久,民间有人扬言“裴公有天分”。裴寂害怕,竟然唆使他人杀人灭口。李世民知道后,愤怒地宣布裴寂的四大罪状:第一条,“位为三公而与妖人法雅亲密”;第二条,“负气愤怒,称国家有天下,是我所谋”;第三条,“妖人言其有天分,匿而不奏”;第四条,“阴行杀戮以灭口”。最后说:“我杀之非无辞矣。议者多言流配,朕其从众乎。”于是贬流于静州。

李世民在整顿决策集团的时候,体现了大度的精神,除了把自己的心腹提拔到重要岗位,把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提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还把秦王府旧属和亲信包括从东宫争取过来的杰出人才,提拔到重要的岗位上,并鼓励他们积极地去治理国事。

经过几年的调整,唐太宗完成了最高决策集团的重建工作。左仆射房玄龄明达政事,右仆射杜如晦引拔士类。史书上说“至于合阁规模,皆二人所定。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推房、杜焉”。房、杜为相,共掌朝政,为实现“贞观之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李世民的抚下之策是礼葬太子之后,马上采取措施安定太子势力范围内的局势,防止他们借机反叛与作乱。这一方面,以处理山东地区的局势最为典型。

当初,李世民与李建成为了争夺皇位,各自都推行结纳山东豪杰的方针。建成开始得早,收效也大些。平定山东军阀刘黑闼第二次起兵时,根据魏征的建议,李建成对山东的造反士兵,全部释放,以至于当地的百姓对李建成怀有感恩之心。而李世民平定黑闼第一次起兵的时候,则残酷镇压,对比之下,人们自然对李建成有所好感。此后,李建成利用自己在河北地区的威望,积极地培植地方势力,李建成与李元吉被杀的消息传来,在山东豪杰中,试图趁唐廷内讧,兴兵作乱的,大有人在。还有一些分裂势力进行谋叛活动,如贞观元年九月幽州都督王君廓叛乱。再加上太子党羽逃至关东,倘若互相勾结,势必构成严重的隐患。

面对这种情况,唐太宗先派有相当影响的大将屈突通为陕东道行台左仆射,“驰镇洛阳”。这显然是估计到关东地区的形势而做出的紧急部署,以防止可能发生的叛乱。

随后又及时地选派魏征宣慰山东。魏征本来是山东人,曾在山东军阀李密的瓦岗军里典掌过书记,他和山东、河北地区各种社会势力有着密切的联系。玄武门之变后一个月,即武德九年七月,唐太宗封魏征为谏议大夫,派他安抚山东各路英雄。当魏征到达磁州时,恰好遇着州县官把前东宫李建成的幕属李志安、李思行送到京师。原来,建成与元吉的亲信已经逃往河北了。魏征根据李世民的宽大政策,自行把他们释放了。这个措施,不仅是体现了唐太宗的宽大政策,有利于消除逃亡者的疑虑,更重要的是使唐太宗在河北地区树立起“信义”来,以争取山东豪杰的广泛支持。李世民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对魏征更加信任。(www.xing528.com)

为了安抚山东人,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诏免关东赋税一年。听到这个消息后,山东百姓“老幼相欢,或歌且舞”。

李世民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迅速地稳定了山东、河北地区的政治局势。

李世民处理玄武门之变后的遗留问题是十分高明的,达到了兵不血刃、妥善安置的目的,这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编后闲话】

看完李世民的谋权与固权之术,不得不佩服“千古一帝”对于权术的运用。李世民谋权与固权张弛有度,收放自如,隐忍与出击,避实与击虚,打压与安抚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计算得很精准。

李世民谋权的最大特点是布局与作局,他通过南征北战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等待与忍耐李建成的攻击以争取道德上的优势,策反李建成身边的人以做到知己知彼,这些都是作局之策。通过作局,李世民形成了谋权之势,这股强大的势力让李建成如坐针毡,日夜不安,不得不反击李世民,企图削弱李世民的实力。

实质上,无论李建成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都不能击败李世民。可以来看看他的方法:

一是公然兴兵绞杀李世民,很显然,李建成不是对手。其次,李世民还做好了第二手准备,一旦在宫中失败,那么将以山东为根据地,与李建成作战。

二是通过父王李渊的命令来削弱李世民的实力,李建成确实这样做了,但李渊对于李世民的感情较为复杂,无论从哪个角度,李渊都不可能把李世民搞得很惨,更不可能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最多是劝慰几句,当当和事佬。所以,李建成企图削弱李世民的力度在父王那里大打折扣。

三是通过暗杀的方法清除李世民。这一点李建成也做了,但因李世民有提防之心,李建成不易得逞。

所以,李建成的反击是无力的,失败势在必然。

至于李世民的固权主要的特点是安抚,在处理东宫残余势力的过程中,李世民做得也很到位。几个月之内就内外肃清,这就是“千古一帝”的领导艺术吧,非常人能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