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冬季养生:阴气盛极,注意情志,调整代谢

冬季养生:阴气盛极,注意情志,调整代谢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冬季养生冬季是阴气盛极,万物收藏之季。冬季勿使情志过极,以免扰阳。春秋两季是人体生理活动发挥效率最高的季节,夏季气候炎热,伤气耗津,消耗剧烈,同时机体代谢亢进;只有冬季,人体的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新陈代谢减慢。冬季也可诱发其他慢性病复发,或进一步加

冬季养生:阴气盛极,注意情志,调整代谢

第五节 冬季养生

冬季是阴气盛极,万物收藏之季。此时,天寒地冻,草木凋零,昆虫蛰伏,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处于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以适应来年春天生机。人体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同化大于异化。所以冬季养生要避寒就温,敛阳护阴,勿使阳气外泄,以使阴阳相对平衡。

一、精神调养

冬季内应于肾,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在志为恐与惊。惊恐与主神明有关,惊恐伤肾。《素问·举痛论》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虚无所定,故气乱矣。”心藏神,神伤则又心怯而恐。冬日闭藏之时,更应固密心志,保养精神。冬季勿使情志过极,以免扰阳。严冬之时,万木凋零,毫无生机,常使人抑郁不欢。改变情绪的基本方法就是活动,如体育活动、舞会音乐会及探访亲友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冬季的养藏之道:“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音:彻,裂开之意),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

二、起居调养

冬三月,天地闭藏,起居方面也要顺乎自然。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迟起以养阳气。待日出而作、可躲避严寒,求其温暖,使人体阴平阳秘。《寿亲养老新书》说:“唯早睡晚起,以避霜威。”衣着方面,要“冬月温足冻脑”,认为冬月“腰腹以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凉不至冻,温不至燥”。要随气候变化而增减衣服,内衣以棉布质为好,和暖贴身。冬季手脚易冻,尤宜注意足的保暖。

冬月睡前热水泡脚,是一个保健养生的好方法。《千金要方》说:“冬季洗足而卧,则无冷病。”冬季虽寒,但睡觉时不可蒙头而睡,不可头对火炉而卧。因为头为诸阳之会,宜凉不宜热。传统养生学还认为,冬季不宜过多沐浴,否则身为汤水所迫,大汗淋漓,易于感受风寒

“去寒就温”预防严寒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炙衣、重裘、暴暖大汗。冬季阳气闭藏主于内,阴气在外,调摄失当,过食辛热暴暖,而内扰阳气、使之外泄或积热于内,形成阴虚火旺,痰热瘀血,至春则发瘟病、时病或诱发宿疾。这样违背了冬日敛阳护阳,以养藏为本的原则。此外,传统养生学还特别强调冬季节制房事的保健方法,主张“春一,夏二、秋一、冬无”。除起居合理外,还要保持室温恒定温暖,过低易伤元阳,过高则使室内外温差过大、易感外寒。

三、饮食调养

冬季为肾主令之时,肾主咸昧,心主苦味,咸能胜苦。《四时调摄论》告诫说:“冬日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所以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可使肾气固实。冬季虽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以免内伏之阳气郁而化热。冬季切忌寒性、生冷滑利食物,此类属阴,易伤脾胃之阳,肾阳虚者易造成中气下陷,形成形寒肢冷,下痢清谷等病症。

冬季饮食基本原则为保阴潜阳。羊肉狗肉、鹿、鸡、牛肉、虾、冬虫夏草、鳖、龟、藕、木耳等都是有益的食物。冬季饭菜口味可浓重一些,有一定量脂类。宜采用炖、煨、焖等烹饪方法。此外要多食黄绿色蔬菜,以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可适量饮酒,以温补阳气,补益肾气。养生家们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食后摩腹,缓行千百步。《饮膳正要》认为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温补阳气。《琐碎录》中也提倡“晨只以钟乳粉入白粥中拌和食之,极益人”。这些都是根据季节特点的饮食,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四、运动调养

冬天虽然气候寒冷,但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痛;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天锻炼有室内和室外两类,室内有导引、气功太极拳等;室外有长跑、竞走、滑雪体操、球类等。少儿可选跳绳、踢毽、跳橡皮筋、拔河等。总之要因人、因地制宜。冬日切不可终日紧闭门窗,或在空气污染的室内聊天、玩扑克,不应恋床睡懒觉。否则易引起精神委靡,体质减退。(www.xing528.com)

在冬季进行运动锻炼或劳动,尽量不要出许多汗,以免伤身。《养生延命录》说:“冬月天地闭,阳气藏,人不欲劳作出汗,发泄阳气,损人。”《孙真人摄生论》也有:“冬月无扰筋骨,勿泄皮肤。”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天寒地冻场地硬,所以要往意锻炼卫生。不要在恶劣环境中锻炼。此外,还要注意防治感冒和冻伤,锻炼前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还要预防冻疮

体弱与身患疾病的要避免在大寒、大风、大雪、雾露中锻炼。如《琐碎录》中载:“凡鸡鸣时,叩齿三十六遍讫。”又载:“早起以左右手摩肾,次摩脚心,则无脚气诸疾成。以热手摩面上,则令人悦色;以手背揉眼,则明目。”《厚生训纂》中谓试目“使无医障,明目去风,亦补肾气”;按鼻“令表里俱热,所谓灌溉中岳,以润肺”;摩耳“以补肾气,以防聋聩”;擦涌泉“踈风去湿,健脚力”;手常摩身,“温热慰去冷气,此调中畅外,养形之法”。

其他诸如导引调气、太极拳、八段锦跑步、鹤翔桩等均可按个体情况进行选择,坚持锻炼,气血调畅,筋骨健壮,自然延寿也。

五、防病保健

1.“冬令进补”保健法

冬令进补是我国几千年用以防治疾病的传统方法。春秋两季是人体生理活动发挥效率最高的季节,夏季气候炎热,伤气耗津,消耗剧烈,同时机体代谢亢进;只有冬季,人体的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新陈代谢减慢。根据“冬藏精”的自然规律,冬令进补才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滋养五脏。

进补的方法有两类:一类食补,一类药补。但一般药补不如食补。偏阳虚的人以补羊肉、鸡肉等温热食物为宜,可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牛骨髓、蛤蟆油一类有壮阳、滋阴、填精作用,适于阴阳俱虚,羸弱之人进食。气阴不足之人以鸭肉鹅肉为佳。鸭肉性甘寒,有益阴养胃、补肾消肿、化痰止咳作用。

冬季的药补必须结合自己的体质与病情,在医生指导下辨证选用,避免“无虚滥补”、“虚不受补”等不良倾向。否则非但对身体无益,反而造成不良后果。

2.预防冻疮、外感及宿疾的复发

冻疮是由于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下,皮肤受冻而受损或坏死。预防的措施主要有加强体育锻炼,做好防寒防湿工作。

冬季气候反常,“当至不至”可引起多种外感热病,若再失治或误治使病情发展,则变症蜂起。对一些呼吸道传染病要积极预防,在流行期可服用一些特异性中药,如大青叶、板蓝根等对流感、麻疹等有较好预防效果。冬季也可诱发其他慢性病复发,或进一步加重,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心肌梗死、中风风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对机体的不利影响,必要时可服药预防在病先,同时患者要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以提高御寒能力和抗病能力。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小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