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注意情志对肝的损害及缺维生素B引起的春困

注意情志对肝的损害及缺维生素B引起的春困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在春季应注意养肝,注意情志对肝的损害。另外,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缺少维生素B和饮食过量,也是引起春困的原因之一。

注意情志对肝的损害及缺维生素B引起的春困

第二节 春季养生

黄帝内经》上说:“春三月,此谓发陈。”意思是说,春季的三个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滞,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寒冬已过,万物复苏,蛰虫活动,阳气升发,一派生机。气温逐渐变暖,空气变得湿润,皮肤腠理也逐渐舒展,脏腑、气血功能增强。人体之阳气也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故春季的养生首先要掌握春令之气开发舒畅的特点,节制和宣达春之阳气,并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加以调摄,以保障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健康发展。

一、精神调养

春应于肝。以中医藏象理论来看,肝藏血,主疏泄,在志为怒;肝阴血不足,则疏汇失职;肝主怒,而怒则气上会使阳气升泻太过,表现为稍受刺激心易怒。肝最喜条达舒畅,恶抑郁恼怒。故春天里应做到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向社会和自己周围施与爱心。还要如《类修要诀》中提到的“戒怒暴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总之,春时应使精神愉快,气血调畅,让一身之阳气活泼地运生,使之符合春阳萌生、勃发的自然规律。

中医认为,春季肝气旺盛而升发,人也变得精神焕发。可是如果发怒或抑郁导致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会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故在春季应注意养肝,注意情志对肝的损害。具体在精神情志方面要做到:保持思想的清静,不要过分计较钱财,不追求虚名,减少人际关系中不愉快的纷争,尽量避免七情过于激动而影响思想清静。情志过度刺激会使五脏之气的平衡协调关系受到破坏。

二、起居调养

春归大地,天气渐暖,人体代谢也加强,各器官负荷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此时会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即人们常称的“春困”。表现为常感困倦欲睡,疲倦乏力。这是因为在刚刚过去的冬天,人体为了抵御寒冷,体表血管处于收缩的状态,以减少散热保持体温,内脏为了驱寒产热而导致血流量增加,脑组织的氧供应也相应增加,精神就比较饱满。时间长了就使脑组织产生对于这种氧供应状态的依赖性。而到了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机体内的产热正好与体外环境协调而保持平衡,使得人体的皮肤血管处于松弛状态,血流缓慢而使体表的血流量增加,导致脑组织的血流量减少;同时随着人体新陈代谢逐渐旺盛,机体的需氧量也在增加,这就带来脑组织的供氧减少,而脑组织对于冬季氧供应充足的依赖性不能很快解除,于是产生了“春困”现象。这种春困现象并不是生理需要,而是血液循环的季节差异造成的,增加睡眠时间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人的精神陷入委靡不振的状态。另外,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缺少维生素B和饮食过量,也是引起春困的原因之一。要克服春困,首先要加强锻炼身体,多做些深呼吸运动,提高心脏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调节。

传统养生学认为在春天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黄帝内经》)。元代邱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指出:“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用摅滞怀,以畅生机。不可兀坐,以生抑郁。”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这个季节人们应该晚睡早起,起床后要头发疏散,衣着宽松,在庭院内进行散步和呼吸锻炼,使精神轻松愉快;不要有杀伐之心,抢夺之欲,无名之怒;不要过分劳累或发脾气,以保持体内的生机和精神的充实和谐。还应注意防风御寒养阳敛阴,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

三、饮食调养

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加强,饮食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之物。初春阳气之发,辛甘温之品可发散为阳以助春阳,温食利于护阳,但大热大辛之物不宜食。季春可食微凉食物,以防阳气过盛。(www.xing528.com)

春为肝气当令,肝过旺则伤脾,使中土衰弱,不利于健康。《千金要方》中说,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金匮要略》中也指出“春不食肝”。多食酸会引起胃酸分泌障碍,影响消化吸收;多食肝会使肝木过旺而乘脾土,脾土受克而损脾胃之气。春季提倡食用含维生素B较多的食物与新鲜蔬菜。“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饭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所以饮食宜甘甜少酸,饭不易过饱,酒不可过量,多食消化之品,从而有利于春季身体的调养。

四、运动调养

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最有利于人体吐故纳新,采纳真气,以化精血,充养脏腑。经过寒冷的冬季,人体因室外活动减少使各脏腑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户外锻炼的项目。我国养生学家认为。晨练是养生一大方法。根据春天的气候与人体生理特点,运动锻炼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选择轻柔舒缓项目:如太极拳、散步、慢跑体操等,不宜进行剧烈活动。②注意锻炼时间,太阳出来之前尽量少在绿树丛中锻炼。③做好锻炼卫生,用鼻呼吸,这有加温与湿润空气的作用,可有效避免咽干、咽痛等不良症状。④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运动之后忌穿湿衣让冷风直吹,要及时换上干衣服。

另外,在春季进行“和日春游”也是一种较好的健身锻炼方法。“和日春游”和“清明踏青”是我国流传已久的风俗。明代养生家高濂在《养生八笺》中记载:“时值春阳,柔风和景,芳树鸣禽,邀朋郊游,踏青载酒,湖头泛棹,问柳寻花,听鸟鸣于茂林,看山弄水,修禊子于曲水,香堤艳赏,紫陌醉眠,杖钱沽酒,陶然浴沂,午风茵草,坐草酣矣。”描述了一幅春天踏青春游的美好图景。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春花吐蕾,微风拂煦,柳丝吐芽,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经过冬三月收藏季节后,人们应该到园林亭阁,山水湖泊的郊外春游。春游除可以舒畅心情、陶冶性情,还可以锻炼身体。人们在游山玩水,观赏风景的同时可以使全身各系统得到锻炼。在大自然的森林中,在湖滨水畔、流泉瀑布、草地原野中,呼吸清新空气,欣赏大好春光,可以使身心愉快,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抵抗力,振奋精神,克服“春困”,从而增进健康。

五、防病保健

春季阳气升发,正是推陈出新的时期。由于温暖多风,万物复苏,富于生机,适于细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生存和传播,所以各种瘟疫之病、外感热病较多。人们易患流感及其他发热性病如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预防措施的有两条:一是讲卫生,除虫害,使空气流通,消灭传染源;二是加强保健锻炼,提高机体防御能力。简便易行的方法可每天坚持按摩迎香、风池、足三里等穴位,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另外,板蓝根15克,贯众12克,甘草9克,水煎服,连服一周对预防外感热病有良好效果。

冬去春来,在季节交换过渡之际,如果在冬季由于饮食不当、过食辛热,致使真阴内耗、阴虚火旺;或恣食肥甘油腻,痰热内蕴,到春天就会被时令之邪所引而向外发散,即所谓的“冬郁而春发”,常会出现头晕眩胀,胸满气闷,精神倦怠,四肢沉重等脏腑功能失调等症。加之气候反常,常使年老体弱和患宿疾者发病或旧病复发。尤其在春分前后,肝病胃病、过敏性哮喘、高血压病、冠心病、老伤、精神病等最易复发。肝阳偏亢之人,由于阴分不足,在春季受不起风阳的刺激,易出现肝经症,容易流鼻血;肝火偏旺的人,春季血压容易偏高,睡眠不好;哮喘病人,春季易发病呈哮喘状态;内热体质的人,春季易患目赤、咽喉肿痛等病。这都是因为春三月气候变化使得内脏功能失调所造成的。所以在发病前应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各方面保健锻炼,做好预防工作,发病后应积极治疗。

由于春季肝气旺盛而升发,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春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头部。另外,《内经》中还指出,春季有人出现四肢无力、足冷不暖等症,多是由于冬季不善养生造成的;如果春季不能很好地养生,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我国古代养生家认为春季应服一些中药以调整机体功能,预防疾病。《寿世秘典》记载:“三月将桃花浸酒饮之,能除百病益颜色。”《千金要方》也指出:“三月之节宜饮松花酒”,“春分后宜服神散”。“神散方”是用苍术桔梗各60克,炮附子30克,炮乌头120克,细辛30克共研细末,有感时气者,用水调3克服之。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可据实际情况,辨证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