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主体性教师学:教育管理视角中的教师

主体性教师学:教育管理视角中的教师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伦理学基于规范伦理学的基本范畴和教师职业的特点,以揭示教师伦理、教师德性的含义、教育善的本质,并在教师的幸福、公正、仁慈、义务、良心、人格等研究上取得一定的进展。教育法学则重点研究了教师权利和义务的基本理论、内容,教育主体间的法律关系,以及教师的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主体性教师学:教育管理视角中的教师

四、教育管理学视野中的教师

教师职业和教师活动是与教育活动尤其是学校教育活动共始终的。因此教师管理自然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对象和内容,进而成为教育管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教育管理学对于教师的研究涉及一个基本问题,即对教师职业性质的基本设定和教师的人性假设。不同的人性假设,会导致管理者对于教师的需要、动机的不同判定,进而形成教师管理政策法规、教师聘用与评价、教师培养与培训的不同原则和标准。目前的一个基本趋势,是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识越来越在理论和实践上达成共识。同时,在教师的人性假设上,各种相关的人性假设理论都对教师管理有着不同程度的反映和影响。如受“经济人”假设的影响,近代以来教师通过师范教育的定向培养,呈现了教育内容的标准化、教育过程的程序化和教育规模的批量化;同时,对于教师的要求和培养更加重视行为目标、能力本位和工具理性。在具体的教育管理上,采用“胡萝卜+大棒”的政策,制定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的管控,重视教师资格的认证和教师工作的奖惩式评价,并将其与教师的薪金、待遇直接挂钩,以金钱利益和升迁机会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20世纪60年代开始,教师专业化运动蓬勃兴起,教师管理的人性假设逐步由传统的“经济人”向“复杂人”、“社会人”和“自我发展人”转变,教师管理政策法规和价值取向也由此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80年代,随着工业生产方式由高度集中的“福特主义”向分散化、个性化和灵巧化的“后福特主义”转变,教师专业化也进一步由学科分工和批量生产的“训练模式”,向建构主义和实践反思的“发展模式”转型。这意味着每一个教师应该走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设计个人的自我发展规划;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基础也由一般的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为主,转变为以教师在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下通过反思和探究所形成的个人化、案例化的实践性知识为主。

与这种人性假设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是,教师资格与任用、教师绩效与评价、教师培训与发展政策和模式也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变革。如,教师教育的体制和方式逐步由集中的理论培训和大学本位,转向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础、基于教师不同需求和实践情境的分散灵活的“校本模式”;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进行教师教育和培训,已成为一个世界性潮流。教师绩效与评价也由传统的自上而下式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向着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评价双方相互信任、共同参与的发展性教师评价转变。(www.xing528.com)

在对现代教师的研究中,除此以外,教育伦理学、教育法学、教育文化学、教育美学等学科领域也积极参与,并形成自己的独特视角。教育伦理学基于规范伦理学的基本范畴和教师职业的特点,以揭示教师伦理、教师德性的含义、教育善的本质,并在教师的幸福、公正、仁慈、义务、良心、人格等研究上取得一定的进展。教育法学则重点研究了教师权利和义务的基本理论、内容,教育主体间的法律关系,以及教师的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进而为教师的权利、义务和资格建立了一套保证和规范体系。教育美学对于教师的研究,重在对教师职业、教师劳动的美学意义和特征进行理论界定和描述,对教师在实践中如何创造职业美,实现教师劳动的美学意义,提升教师的生命价值和人生境界,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观点和实践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