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主体视角:教师学中的关键研究

主体视角:教师学中的关键研究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里的主体视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职业群体即“类主体”对教师基本问题的研究。

主体视角:教师学中的关键研究

一、主体视角

所谓主体性教师学,是基于对“作为一名教师,我是谁”这一基本问题的主体式追问,确立现代教师对教师问题思考和解决的主体视角,为教师立命。这里的主体视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职业群体即“类主体”对教师基本问题的研究。在这一方面,本书把教师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框架中进行系统考察,梳理出教师主体的产生、演变、发展的逻辑线索,尊重教师主体发育和发展的客观性。以此来考量不同历史和社会条件下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对于教师概念、教师职业和教师形象的规定性。它既不是站在既定教育思想或教育制度角度来对教师提出一堆“应然”式的要求,勾画一幅理想式教师形象;也不是脱离这一系列客观条件和社会要求,去为教师作某种申辩或开脱,或是为教师获得某种利益而鼓与呼。从而客观地反映出“教师概念”、“教师职业”、“教师形象”的历史发展进程,对其进行理论反思和分析。以促进教师职业群体的自我意识觉醒、解放和更新,实现教师概念的现代重建、教师职业的现代转型和教师形象的现代提升。

另一方面,本书通过对现代教师主体的“主体论”、“发展论”和“实践论”三个问题的探讨,以教师职业个体为基点,对教师主体角色、价值、地位及其主体性的形成发展,进行过程性分析;通过教师主体与其专业生活环境的积极互动,对教师由一般社会成员成长和转化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发展过程进行探讨。进而言之,本书深入教师的专业实践领域,去探讨教师专业实践,尤其是进入教师的课程教学实践,感受教师的课程教学活动及其反思的甜酸苦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形成教师的专业实践和专业生活方式,使教师真正成为重建自己职业生命内涵、发掘专业实践丰富意义和内涵的生命本体。

在以上两层面的研究过程中,本书试图建设一门属于教师自己的学问——主体性教师学:(www.xing528.com)

1.基于教师。主体视角的教师学不是从社会、教育的角度,提出教师“应当具有”、“应当如何”的目标、规范和期待,也不是从权威的角度告诉教师“什么是好教师”、“怎样成为好教师”的方法和技巧,而是要从教师出发、站在教师立场上,确立“教师是什么”、“教师为什么”、“教师做什么”这样的问题视角,体现以人为本,确立教师在选择和从事教师职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在提出和分析问题时,我们尽量克服那种脱离历史和社会背景、脱离教师现实生存和生命状态的所谓“应当具有”、“应当如何”的思维定式,进而寻找教师在历史、社会背景下以及在具体教育情境下实际的存在状态。在此基础上,从教师的需要出发、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从教师的利益(直接利益和根本利益、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出发,促进教师概念、教师职业、教师形象的现代重建、转型和提升。

2.为了教师。主体视角的教师学是要改变单纯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把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个传道授业的工具,或是某种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模式或教育方法的一种必要的“要素”来加以对待和规范,进而对教师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期待和规范。这样,教师始终摆脱不了“春蚕”、“红烛”、“摆渡人”、“园丁”一类的生存方式和生命状态。主体视角的教师学,坚持社会价值与内在价值统一的指导思想,在坚持社会价值为主导的基本前提下,充分确立教师自身的主体角色、主体价值,解放教师的思想和行动,而不是在教师头上加上一道道“紧箍咒”。进而使教师在专业化这样一个崭新平台上,确立自己的教育理想、专业自我,获得创造、成功和收获带来的生命价值的充盈,获得专业人员应有的社会尊重和自我尊重。

3.通过教师。主体视角的教师学不再是把教师作为一个研究的对象,使其被调查、被观测、被操纵,而是把教师实实在在地摆进去,引领教师自觉地追寻教师概念的发展过程,回顾教师职业的历史进程,反思教师形象的现实状态,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教师现代化的发展脉搏,反思教师思想、教师职业和教师形象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走向。同样,在教师主体性的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等问题上,主体视角的教师学以教师主体为基点,不是通过外在的“培养”、“塑造”、“激励”、“开发”,而是通过教师主体与其专业生活环境的积极互动,来实现教师主体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彰显教师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实践的作用,如教师的教育理想、专业精神、教师的反思、教师的合作、教师的研究、教师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