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西西江文化长廊上的古郡名城-贵港

广西西江文化长廊上的古郡名城-贵港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贵港>>>镶在西江文化长廊上的古郡名城贵港市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郡,也是一座充满生机的新兴内河港口城市,位于广西东南部、西江流域的中游。梁嵩中状元时,其家乡更名为鹏化里折桂村,又称龙街村;州治平南有以状元命名的街道;他遇难的东濠河,更名为白马河,东濠墟更名白马墟。后因清皇太极施行反间计,其被诬以“谋叛欺君”之罪,处以磔刑。

广西西江文化长廊上的古郡名城-贵港

贵港>>>镶在西江文化长廊上的古郡名城

贵港市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郡,也是一座充满生机的新兴内河港口城市,位于广西东南部、西江流域的中游。秦统一岭南后在此设桂林郡,汉武帝时改桂林郡为郁林郡,唐贞观九年(635年)改称贵州,自秦至唐一直是郡治州府所在地。明改州为县,后沿称贵县。新中国成立后,曾属南宁、宾阳、容县、玉林专区、玉林地区。1988年12月设立县级市,199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地级市,1996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辖平南县、港北区、港南区和覃塘区,代管桂平市,总面积10606平方公里,总人口502万(2008年底数据)。

清代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策源地就在贵港桂平市金田村,这里后来成为中共广西省工委革命活动的根据地杨秀清石达开、萧朝贵、韦昌辉、黄彰、罗尔纲等一批杰出历史人物都与此地有关。贵港山川秀丽,资源丰富,拥有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浔郁平原,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旧址、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桂平西山和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千年古刹南山寺、峡谷景观大藤峡等,已发现的文物遗址有120多处。1976年在发掘的罗泊湾一号墓中,出土的1000多件铜器、铁器、陶瓷、玉器、漆器、竹木丝麻和一些刻有“布山”字样的器具,真实地记录着贵港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南汉状元梁嵩

梁嵩,生卒年不详,据史书载,又名崧,字子高,又字仲邱,贵港市平南县鹏化(今大鹏镇)龙街村人,在南汉白龙元年(925年)的殿试中,凭《荔枝诗》考中进士第一(状元),成为广西历史上仅有的8位状元的第二位,后官至翰林院学士。因为时多虐政,他向皇帝献上《代母作倚门望子赋》请求回家养母,汉主刘龙天同意了,并给了很多赏赐,但他坚决不要,只是请求豁免龚州(今平南)一年的丁赋,得到了应允。他遂乘白马从京都广州返回家乡,在经过东濠河(今称白马河)时适逢发大水被淹死。当地人为感谢他的恩德,建庙来纪念他,年年供奉不断。

梁嵩中状元时,其家乡更名为鹏化里折桂村,又称龙街村;州治平南有以状元命名的街道;他遇难的东濠河,更名为白马河,东濠墟更名白马墟。这些名字,除县城的状元街于民国易名外一直沿用至今。

在梁嵩遇难的白马墟,建有“白马庙”,后改“状元庙”,明弘治年间重修,面临大江,颇为壮观,可惜毁于1971年,至今此处尚存石质镂花“状元庙”门额、石质对联,还存明举人李鳌撰重修庙碑记等碑刻一批。1985年重评平南八景,白马因风景秀丽并富有人文景观列入八景之一,名曰“白马双英”(另一历史人物为史籍所记“其祖籍东莞,实居平南,又寄籍藤县”的明兵部尚书、抗清将领袁崇焕)。

袁崇焕(1584-1630)

袁崇焕,祖籍广东东莞,一说为贵港市平南大安镇白马村人(另一说为藤县人,见下文),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崇祯帝即位后,于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将其超擢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兼管登州、莱州天津军务,委以抗清重任。袁崇焕多次重创清军,取得了著名的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后因清皇太极施行反间计,其被诬以“谋叛欺君”之罪,处以磔刑。

袁崇焕儿时随父亲、祖父到平南白马生活,少年时曾在平南考童子试,被人攻讦,失去考试资格。袁父即找到住在藤县的兄弟袁端一,让他为袁崇焕办了个藤县户籍应试。这样,袁崇焕成了藤县的秀才,以后他中举人和进士,都是用藤县籍。关于这件事,袁崇焕在他本人写的《游雁洲诗》跋中说:“予居平南,初应童子试,被人讦,今改籍藤县,故云。”梁启超在《袁督师传》说,岭南数千年来与中原关系甚浅薄。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毛泽东书信集》中毛泽东对袁崇焕的评价是:明末爱国领袖人物袁崇焕先生。

img142

石达开雕像 (罗远华/摄)

石达开(1831-1863)

石达开,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封为翼王,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北山里那邦村人,村子现已被淹没成为达开水库。他早年参加“拜上帝会”,与洪秀全冯云山等共谋起义。在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夏,率4000人赴金田团营。1851年1月金田起义后,成为左军主将,12月被封为翼王、五千岁。在太平军由广西向金陵(今南京)进军途中,常任开路先锋,屡建战功。咸丰三年(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年)春,太平天国建都金陵,称天京,石达开留京协助洪秀全、杨秀清处理军政要务。1854年督师西征,次年在湖口与秦日钢、罗大纲等大败湘军,夺回武昌。1856年6月与秦日钢破江南大营。同年9月天京爆发内讧(史称“天京事变”)后起兵讨伐韦昌辉,11月回天京“提理政务”。1857年5月因洪秀全猜忌,被迫出走,率10多万精锐部队转战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1863年5月在大渡河边紫打地(今四川石棉县安顺场南)被清军和土司兵重重包围,进退无路,陷于绝境;6月,他冀图“舍命以全三军”,被骗入清营遇害。

“稗史漫传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鸣。”作为太平天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石达开同时也是那段历史中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以秉持忠义闻名,16岁便“被访出山”,19岁统率千军万马,20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32岁,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提心吊胆,甚至他死后数十年中还不断有人打着他的旗号从事反清活动,辛亥革命党人曾通过诗歌小说、绘画等各种媒介宣传他的事迹以“激励民气,号召志士,鼓吹革命”。有关他的民间传说,更是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

罗尔纲(1901-1997)

罗尔纲,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主要创始人和权威专家,贵港市港北区贵城镇榕兴街人。1930年6月上海中国公学中文系毕业,早年协助中国公学校长胡适整理胡父文稿,曾任贵县(今贵港)中学教师,同时兼贵县修志局特约编纂,担任太平天国史部分编纂工作。后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兼任广西通志馆编纂及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54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任一级研究员。生前担任江苏省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顾问、南京太平天国史学会名誉会长,广西历史学会及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顾问等。主要论著有《太平天国史》、《太平天国史论文集》(10集)、《李秀成自述原稿注》、《湘军兵志》、《绿兵志》等。

img143

南山寺 (陈榕玲/摄)

img144

南山寺 (陈榕玲/摄)

南山寺(www.xing528.com)

南山寺位于贵港市城区郁江南岸,距城区中心3公里,集自然、人文、佛教三者于一体。宋朝端拱二年(989年)始在狮头山依山据洞建寺,而狮头山又称南山,故名南山寺。公元997年,宋真宗即位,曾以“太宗墨迹赐天下名山”,其中便有南山。次年又赐太宗御书220轴,南山寺为此建御书阁安奉。宋仁宗于景祐元年(1034年)亲书“景祐禅寺”字额赐给南山寺,故南山寺又名“景祐禅寺”,成为岭南名刹、佛教传播的福地。至元代,文宗亲书“南山寺”三字赐予寺僧,现寺门额“南山寺”即为元文宗手迹,有《御书碑》立于寺内。

目前,围绕南山寺建成自治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由24峰围合而成,面积1300多亩,内有天然、人工湖泊,素有云水风光之称;有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烈士塑像等,是自治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山石刻、宋代铁钟被列为自治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瑶池菩提树、石佛像、宋代铁钟和摩崖石刻统称为南山“三宝一绝”。

翼王亭

翼王亭位于贵港市港北区东面的东湖公园内。东湖公园建于1930年,园内文物众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观赏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都很大,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系列纪念物荟萃之地,除翼王亭外,还有石达开纪念碑、石达开曾祖母墓碑座、鼎建渡船碑、石达开铜像以及1986年由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的“莲池落雁”、“荷花仙子”大型工艺雕塑。翼王石达开铜像高3.15米,宽1.5米,厚2.5米,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石达开塑像。

翼王亭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八角形砖木结构,重檐琉璃瓦盖顶,高9米,宽12米,亭内施兰花板,四周砌八条圆柱,高4.5米,刷红色。东面两圆柱有原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题书的对联“田畴历史卢龙塞,锦里馨香丞相祠”;有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题书的“还我河山”横额。西面两圆柱有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白崇禧题书的对联:“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石达开纪念碑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高二丈余。碑身西面镌有李宗仁的碑文题字,东面镌有时任国民党中央副总裁汪精卫的“太平人杰”题字和原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居正的题诗:“欲饮黄龙血,人头作酒杯。破家还汉业,揽辔铁群才。羽翼原无黍,豆箕实可哀。蜀山稚不逝,魂魄好归来。”

翼王曾祖母墓碑是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编修《贵县志》时,在其家乡石马山中发现的,后运回公园中安置,加建碑座,高一丈,宽三尺。碑南面镌刻有国民党元老胡汉民题诗,另一面刻有石氏后裔36人的名字,曾孙中有达开、祥开等人。墓碑的发现,证实了石达开的确切籍贯,从而解决了我国史学界长期争论翼王籍贯的问题,为研究石达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鼎建渡船碑发现于1979年冬,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立。1986年,贵县(今贵港)人民政府将碑运回县城,安置在翼王亭南侧,嵌上碑记石三块。根据《碑记》文字内容,证明石达开家庭属殷富,族中无人参与“主缘”之类职事,与《旧志》记载相符,澄清了石达开身世的是非,因此是考证翼王家世的重要历史依据,极为珍贵。

img145

翼王亭 (潘金强/摄)

汉晋古墓群

汉晋古墓群分布于贵港市港北区内的贵糖集团公司至罗泊湾一带,属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4年以来共挖掘了古墓500余座,出土文物1万多件。其中最大的罗泊湾一号汉墓,长12.5米,宽7.5米,有前、中、后共11个椁箱,底层还在殉葬的船棺和方木棺7具,出土的珍贵文物达1000多件(种)。

黄花岗五烈士纪念碑

黄花岗五烈士纪念碑位于贵港市平南县城郊罗冲桥畔,1911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黄兴等为首组织和领导广州起义,进攻两广总督衙门。此役有28名平南籍爱国志士参加,牺牲的有5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邑人建立平南五烈士纪念碑,碑墓上刻有五烈士的籍贯、年龄和事迹,以永志缅怀。

大圩龙岩

大圩龙岩位于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东侧一公里,居南山寺与桂平西山之间。岩内能容纳万余人。石乳结处,有石巨龙蜿蜒长数十丈。宋淳熙年间,建成胜禅院。岩洞四壁,有唐至清许多名人的石刻诗词,琳琅满目。洞额“东方巨观”、“天然胜迹”等墨迹,笔劲犹存,有“古怀第一山”之称。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登临游览。

中共广西“一大”、“三大”旧址

中共广西“一大”旧址系自治区级(省)文物保护单位,在贵港市港北区贵城镇榕兴街34号。1928年6月16日,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二楼秘密召开。1936年11月7日,中共广西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在今覃塘区三里镇罗村召开。现在两处会议旧址均保存完好,“一大”会址旁边还修建有革命文物陈列馆。

参加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10余人,中共中央委员恽代英到会指导,时任广西特委书记邓拔奇主持会议。会议通过了三项重大决议案,改组了广西特委,选出了15名委员,朱锡昂任书记,董铨汉为候补书记。这次会议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广西各地党组织得到恢复和逐渐发展的历史转折进程中召开的,是广西自1925年建立党组织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省性的重要会议,对推动广西工农群众运动作用甚大。

img146

中共广西“三大”陈列室 (潘金强/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