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佛教文学:句法程式与偈颂的密切关联

佛教文学:句法程式与偈颂的密切关联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句法程式主要集中于互相酬答的偈颂之间,这与佛教经典本身所具备的表演特性尤有密切关联。(一)偈间句法程式偈间句法程式,指佛经中两首以上偈颂之间所表现出的句法程式。按以上为舍利弗与优波离之间的三十一组六十二首酬答之偈,各组的两首偈之间均采用严格的相互呼应的句法。彼于现法中,身心多受苦。

佛教文学:句法程式与偈颂的密切关联

三、句法程式

句法程式,某种程度上与上述之完全重复程式相接近,但其语义上相反相成,构成相互呼应,又决定了它具有独特性。句法程式主要集中于互相酬答的偈颂之间,这与佛教经典本身所具备的表演特性尤有密切关联。因而,本讲将其单独列作一类加以论述。

(一)偈间句法程式

偈间句法程式,指佛经中两首以上偈颂之间所表现出的句法程式。如:

若常行柔和,以何为尔乎?设结善友者,何用为增益?假恒宣劝助,何为修此义?长修正法化,何所有加施?

若常行柔和,众人所爱敬。设结善友者,坚住无能动。恒宣劝助者,致获大财富。长修正法化,寿终生天上。(西晋竺法护译《生经》卷四)

以上两首为母子之间的酬答偈,答偈是对问偈的逐一作解。又如:

一切江河必回曲,一切丛林必树木。一切女人必谄伪,一切大力必安乐

非一切河必回曲,非一切林必树木。非悉女人心谄伪,非为大力悉安乐。(东晋法显译《大般泥洹经》卷六)

以上二首偈为佛陀与文殊之间酬答之偈。又如:(www.xing528.com)

舍利弗问优波离:“几罪以身得,几罪以口得,覆藏得几罪,相触复有几。”优波离以偈答舍利弗:“以身得六罪,口业复有六,覆藏得三罪,相触得五罪。”第二问:“明相出几罪,三唱复有几,于此几八事,一切聚有几。”答曰:“明相出三罪,三唱有二种,于此一八事,一切聚有一。”第三问:“如来分别结,毗尼有几相,毗尼重有几,复有几粗覆。”答曰:“如来分别说,毗尼有二相,毗尼重有二,覆粗亦有二。”第四问:“聚落间几罪,渡江复有几,噉肉几偷兰,噉肉几突吉。”答曰:“聚落间有四,渡江亦有四,一肉偷兰遮,九肉突吉罗。”第五问:“夜语几得罪,昼日复有几,布施得几罪,受施得几罪。”答曰:“夜语有二罪,昼日亦有二,布施得三罪,受施得四罪。”第六问:“几罪对首悔,几罪须羯磨,作已不可悔,如来分别结。”答曰:“五罪可忏悔,第六须羯磨,一罪不可忏,如来分别结。”第七问:“毗尼重有几,佛说身口业,非时几谷味,几白四羯磨。”答曰:“毗尼有二重,身口亦如是,非时谷一味,一白四羯磨。”第八问:“波罗夷有几,几同和合地,复有几失夜,结二指有几。”答曰:“波罗夷有二,和合地有二,失夜亦有二,结二指有二。”第九问:“打身有几种,几种众僧破,作初罪有几,作白复有几。”答曰:“打身有二种,因二破众僧,作初有二罪,作白亦有二。”第十问:“杀生有几罪,重语有几种,骂詈有几种,行媒有几种。”答曰:“杀生有三罪,重语有三罪,骂詈亦有三,行媒有三罪。”第十一问:“几人受具戒,聚作有几罪,灭摈复有几,一语复有几。”答曰:“三人不得受,聚作复有三,灭摈亦有三,一语亦有二。”第十二问:“盗戒有几罪,淫戒复有几,正断复有几,因弃掷有几。”答曰:“盗戒有三罪,淫戒有四罪,正断亦有三,因弃掷有三。”第十三问:“教比丘尼戒,几波夜突吉,于中几有新,衣有几种衣。”答曰:“教尼戒品中,波夜突吉罗,有四信佛说,与衣二种罪。”第十四问:“佛说尼有几,波罗提有几,食生谷有几,波夜突吉罗。”答曰:“佛说比丘尼,波罗提有八,波夜提突吉,因乞生谷故。”第十五问:“行时有几罪,立时有几罪,坐时有几罪,眠时有几罪。”答曰:“行时有四罪,立时有四罪,坐时有四罪,眠时有四罪。”第十六问:“波夜提有几,一切非一种,非前亦非后,同一时而得。”答曰:“波夜提有五,其类非一种,非前亦非后,一时俱得罪。”第十七问:“有几波夜提,一切非一种,非前亦非后,同一时而得。”答曰:“有九波夜提,其类非一种,非前亦非后,一时俱得罪。”第十八问:“有几波夜提,其类非一种,以身口忏悔,如来分别说。”答曰:“有五波夜提,其类非一种,以口业忏悔,如来分别说。”第十九问:“有几波夜提,其类非一种,几以口业忏,如来分别说。”答曰:“有九波夜提,其类非一种,一以口业忏,如来分别说。”第二十问:“有几波夜提,其类非一种,口语成忏悔,如来分别说。”答曰:“有五波夜提,其类非一种,发语名字忏,如来分别说。”第二十一问:“有几波夜提,其类非一种,聚性成忏悔,如来分别说。”答曰:“有九波夜提,其类非一种,聚性成忏悔,如来分别说。”第二十二问:“第三罪有几,因食复有几,食时得几罪,因食得几罪。”答曰:“第三得三罪,因食有六罪,食时得三罪,因五食得罪。”第二十三问:“一切第三过,至处复有几,复问罪有几,诤事复有几。”答曰:“一切第三过,罪至有五处,善答罪有五,诤事亦有五。”第二十四问:“论事复有几,以几法用灭,有几不得罪,有几处成善。”答曰:“论事复有五,以五法用灭,清净有五种,三处中成善。”第二十五问:“身业夜几罪,身业昼几罪,见时得几罪,乞食得几罪。”答曰:“身业夜二罪,身业昼二罪,见时得一罪,乞食得一罪。”第二十六问:“见恩有几种,依人成忏悔,驱出复有几,善行复有几。”答曰:“见恩有八种,依人成忏悔,驱出说有三,善行四十三。”第二十七问:“妄语有几处,七日复有几,波罗提舍几,发忏悔有几。”答曰:“妄语有五处,七日法有二,十二提舍尼,忏悔复有四。”第二十八问:“妄语有几观,布萨有几观,使者有几观,外道有几法。”答曰:“妄语有八观,布萨复有八,使者亦有八,外道有八法。”第二十九问:“受戒有几语,复有几起敬,几人应豫座,教诫尼有几。”答曰:“八语受具戒,起敬亦有八,豫座复有八,八法教诫尼。”第三十问:“几人不应礼,不为作叉手,有几突吉罗,用衣复有几。”答曰:“十人不应礼,不为作叉手,有十突吉罗,用衣复有十。”第三十一问:“有几作不善,如来分别说,于瞻婆律中,一切不善作。”答曰:“十二作不善,如来分别说,于瞻婆律中,一切不善作。”第三十二问:“随大德所问,我亦随意答,问问中即答,无有一狐疑。”(萧齐僧伽跋陀罗译《善见律毗婆沙》卷一八《大德舍利弗问优波离律污出品》)

按以上为舍利弗与优波离之间的三十一组六十二首酬答之偈,各组的两首偈之间均采用严格的相互呼应的句法。又如:

若不能守护,眼等六根门。饮食不知量,成不信懈怠。彼于现法中,身心多受苦。及有灾有患,有恼有烧然。行住与坐卧,若觉若梦中。由彼二因缘,恒有罪有责。居聚落空闲,众中及静处。有智常诃责,当生恶趣中。

若自能守护,眼等六根门。饮食善知量,成就信精进。彼于现法中,身心多受乐。及无灾无患,无恼无烧然。行住与坐卧,若觉若梦中。由彼二因缘,恒无罪无责。居聚落空闲,众中及静处。有智常称赞,当生善趣中。(《本事经》卷三)

以上是世尊复述偈前长行之五言十六句偈二首,各首皆作“若□能守护,眼等六根门。饮食□知量,成□信□□。彼于现法中,身心多受□。及□灾□患,□恼□烧然。行住与坐卧,若觉若梦中。由彼二因缘,恒□罪□责。居聚落空闲,众中及静处。有智常□□,当生□趣中”,二者嵌入的字意义正相反而相成。

(二)偈内句法程式

偈内句法程式,指佛经中一首偈颂之内所表现出的句法程式。如:

我念过去无量世,花聚劫中精进佛,善见世界水弥满,出生八万四千花。/其国犹如兜率天,丰饶饮食无女身,不由父母悉化生,亦无二道纯一乘。/十方世界诸菩萨,观善见国受安乐,三万二千出家众,无量人天发菩提。/尔时彼佛赞精进,唯为坚固菩萨说,若能发心勤修善,系心思惟如法住。/尔时世尊为我故,分别广说是四句,发菩提心如法行,思惟得忍如法住。/若求正法名初发,如法而说名为作,受义不谬善思惟,修集于忍如法住。/若勤行施是初发,求觅受者名为作,明见无常善思惟,不观二相如法住。/如法求财是初发,清净活命是名作,破坏悭心善思惟,不求憍慢如法住。/远离恶戒是初发,不漏护戒是名作,调伏毁戒善思惟,戒净无慢如法住。/远离恶口是初发,其心寂静是名作,其心寂静善思惟,诸法寂静如法住。/远离害心是初发,修集忍辱是名作,将护自他善思惟,忍不生慢如法住。/诱喻瞋者是初发,远离恶人是名作,内外寂静善思惟,不著我心如法住。/远离懈怠是初发,勤修精进是名作,知于真实善思惟,修集于道如法住。/始求善法是初发,求已毕竟是名作,念心受持善思惟,不失于法如法住。/求于禅支是初发,修集三昧是名作,无相似慢善思惟,无有过失如法住。/念慧之心是初发,获得法门是名作,拥护正法善思惟,勇健精进如法住。/正念因缘是初发,修善方便是名作,观于内法善思惟,得解脱已如法住。/始求文字是初发,通达解了是名作,知不可说善思惟,了无文字如法住。/远离恶友是初发,亲善知识是名作,闻已如闻善思惟,不远离法如法住。/佛法出家是初发,除舍怨亲是名作,修集善法善思惟,不随他意如法住。/少欲知足名发作,乐于寂静善思惟,住寂静已说无诤,亦自修集如法住。/从戒而学是初发,不行漏戒是名作,无戒之戒善思惟,从智能戒如法住。/不说世事是初发,常乐寂静是名作,易养易满善思惟,观察无常如法住。/乐修施戒是初发,忍辱精进是名作,修禅智能善思惟,修智方便如法住。/行施摄取是初发,软语摄取是名作,利益众生善思惟,自利利他如法住。/修集慈悲名发作,不别三世善思惟,为诸众生净身心,修集喜舍如法住。/获得正法是初发,清净福田是名作,庄严自身善思惟,调伏众生如法住。/破坏阴魔是初发,离烦恼魔是名作,能坏死魔善思惟,摧魔怨敌如法住。/修集身念是初发,修集受念是名作,修集念心善思惟,修集法念如法住。/了了知苦是初发,远离于集是名作,证灭真实善思惟,修于正道如法住。/修于信根是初发,修集诸力是名作,修念三昧善思惟,修于智能如法住。/身心寂静是初发,远离邪见是名作,观于名色善思惟,精进不悔如法住。/无我我所是名发,无缚无解是名作,无去无来善思惟,法性不动如法住。/远离憍慢是初发,除去贪恚是名作,观十二缘善思惟,离痴有爱如法住。/若能远离一切相,破坏所有诸障碍,具足十力四无畏,能说功德勤精进。/如来说是精进法,十千众生悟无生,五千菩萨得法忍,无量人天发菩提。/坚固庄严我身是,精进超过诸菩萨,若欲获得上真道,当修精进如先佛。(《大方等大集经》卷九,北凉昙无谶译)

此偈以每四句为一诗节,凡三十七节,其中两节同为“□□□□□初发,□□□□名为作。□□□□善思惟,□□□□如法住”的句法,二十四节同为“□□□□是初发,□□□□是名作。□□□□善思惟,□□□□如法住”的句法,两节同为“□□□□名发作,□□□□善思惟。□□□□净身心,□□□□如法住”的句法。以上二十八节的句法基本上可以说是相同的,这是一种特殊的句法程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