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领导艺术:集中体现大跨越

领导艺术:集中体现大跨越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职业构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同时,领导者对短处明显的人也能短中取长,并为人才扬长避短创造条件,善于把人才放到能充分发挥其长处的岗位上。充分开发这一人才系统的潜质存量,实现人才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领导艺术:集中体现大跨越

一、领导艺术的集中体现

(一)人是最有价值的投资对象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运用,使得人的智力在生产的各个要素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生产力是由具有一定劳动经验与技能的劳动者,以劳动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劳动对象三个要素构成的。其中,不仅劳动工具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新的劳动对象需要靠新的科学技术去开发,而且作为主要生产力的劳动者一旦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是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联系的。

马克思指出:“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2]新产业革命使生产、生活过程逐步自动化。这样,物质生产过程就会变为主要靠人的智力赋予自然资源以新的使用价值,甚至通过人的智力来重新组合和创造新的物质材料。例如,我国科学家研究水稻杂交成功,制作出自然资源中从未有过的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实现了水稻史上一次重大飞跃。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对技术要求更高了。如果说机械化是人手的延伸,那么,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则是人脑的延伸。可见,智力和知识正在成为一种基本资源,而掌握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已经成为当代决定性的生产力。

现代沸腾的生活正在改变人们的观念,包括人才观念。过去,“人才”与“劳动者”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距离是很大的,如今,正在迅速缩小,脑力劳动者在现代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点,从美国的情况可以得到佐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职业构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工人”逐渐发展起来,并超过了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大量的白领工人直接或间接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同蓝领工人一道,在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社会财富方面起到重大的作用。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作了精确计算后指出:二战开始后的半个世纪,美国对物质资源的投资增加了4.5倍,所得到的利润增长了3.5倍,而对工人进行教育、训练的投资增加了8.5倍,所得利润增长了17.5倍!由于劳动力素质由体力型向智力型的转化,使得新的科学技术能够大规模地迅速地得到应用和推广,从而使生产率大大提高。这一事实说明,人是最有价值的投资对象。美国著名学者肯尼思·布兰查德在他与别人合著的《一分钟经理》一书中,还建议每个经理桌旁的座右铭上都应该写上这样一句话:“最有价值的一分钟是投资于人的一分钟。”

实际上,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其兴衰成败都是由人才来演绎的。刘邦韩信才得以建立汉室江山,刘备诸葛亮成就了三分天下之势。李秉哲始终实践着“企业就是人才”的道理,把培养和重用人才放到首位,使三星集团迅速发展,成了世界性大企业。美国大陆航空公司(Continental Air Lines)在1983~1993年坠入了长达十年之久的衰败期,戈登·贝休恩(Gordon Bethune)出山才使其走出那段风雨飘摇的日子。日本东芝在20世纪60年代曾步入“黑暗的东芝”时期,是土光敏夫才使其得以“起死回生”。我国的东方通信、大连亿达、白云制药等,都是因人才的作用才创造出奇迹的。总之,“事业在于人。任何工作、任何事业,要想大为发展,给它打下坚实的基础,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造就人才”。(石田退三)神谷正太郎也颇有同感:“我们的资产是人才,推动和发展企业的是人,也就是职工。”

大量事实证明:哪个地区、部门、企业一旦重用了人才,哪里的生产、工作就大有起色,经济效益就大为增加。然而,我们的人才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来看,我们需要数以亿计的人才:要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熟悉业务的劳动者;要有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有开拓能力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还要有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革命要求的各个方面的决策者。由这些不同层次和种类的人才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支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彼此密切配合的人才大军。有了这支大军,才能实现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宏伟目标,我们的共同愿景才不会是空中楼阁。

(二)用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用人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为人才排忧解难,不强人所难。同时,对人才要用当其时。人的才能客观上存在着一个“萌芽—发展—成熟—鼎盛—衰退—薄暮”的生命周期,在人才的才智积累未达到一定量时,过早使用,难以为用,甚至会“拔苗助长”;而时值人才风华正茂、锐气正盛之际,如果未为其施展才智提供条件和舞台,则亦会“过时不候”。所以,作为用人者,当善于把握用人的时势之要,用当其时。

2.人岗相适。根据人才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类型、个性特征、性格特征和能力特征等,把他们放到与其类型、能级相对应的岗位和职位上。领导者要善于对岗位进行科学分析,对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对形势进行正确判断,对人才进行客观评价。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要看到下属的长处,并用好下属的长处。同时,领导者对短处明显的人也能短中取长,并为人才扬长避短创造条件,善于把人才放到能充分发挥其长处的岗位上。

3.结构优化。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全才,所谓的全才都是由专才组合而成的。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看到单个人才的能力和作用,更重要的是要组织一个结构合理的人才群体,将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合理配置,把他们放在最合适的地方,并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来弥补人才的缺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求取得最佳的用人效果。在具体用人上,一方面是要做到人才个体的能级匹配、能岗对应;另一方面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以至整个社会的各类人才之间的合理配置。充分开发这一人才系统的潜质存量,实现人才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4.注重战略。用人要用其所长,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用人又不是为用长而用长,这个“长”如果不能指向组织的战略,服务组织的战略,那么这样的用人仍然是不明智的。诸葛亮就深谙这个道理。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后,诸葛亮要除曹是比较容易的,然而,他要形成“隆中对”中既定的战略格局(三国鼎立),则必须放曹。杀曹则魏灭,魏灭则吴统天下。因此,在用人方面,安排关羽放曹则是最佳选择:一是关羽与曹操有交情,可以放曹;二是孔明可以借饶恕关羽而卖其一个人情,从而彻底驯服高傲的关羽;三是也让关羽还曹操一个人情,以免日后在不该开恩的地方开恩。(www.xing528.com)

5.和而不同。优秀的领导者可以与他周围的同事及下属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就在于他能够听取其他人的意见,不会因为团队成员说了不中听的话或是反对自己的决策而怨恨对方,能够理解和包容他人,同时对待任何事情都能独立思考,取长补短,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平庸的领导者则不然,他不希望他人否定自己的决议,哪怕是一点点不一样都不行。他喜欢看到在团队里面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声音,并把这理解为权威。同时,对上司的决策言听计从,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上司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

(三)领导过程中的用人方略

领导者从入局到定局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领导模式,情境不同,任务不同,对象不同,其用人方略也不一样,但基本的不外乎“方”、“圆”两条。“方”指用人的原则性,包括用人的规范和范围;“圆”指用人的灵活性,包括用人的技艺和策略。前者是用人的内在要求;后者是用人的艺术形式。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即“方”与“圆”的辩证统一,也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过于求“方”,可能有“迂腐”之嫌,会导致下级和群众敬而远之;过于求“圆”,则会有“圆滑”之嫌。两者的结果都是没有用好人,没有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都是领导不称职的表现。如何做到“方”与“圆”的辩证统一呢?

入局:先圆后方。入局即领导者刚开始走马上任。这时即使自己有不少抱负,但要经过熟悉情况进入角色才能付诸实施。正确的开局用人艺术应是先圆后方,着眼于人际沟通,着力于调查研究,增进相互了解,逐步在领导活动中扩大用人权的使用,由圆而方。

开局:外圆内方。开局是指入局过后,领导者要改变或发展前任留下的局面,形成自己用人风格的领导过程。这时的用人艺术是:在继承和模仿中融入己见,在容忍中纠错。亦即对于前任领导的用人弊端既要有宽宏的度量,又不能循旧而求稳定;对前任领导的成功用人之道,要继承和发扬,通过兴利除弊来形成自己的用人之道,这就叫做外圆内方。

中局:人方我圆。中局是指进局过后,领导者可以而且应该站在源头,以开拓和创新的用人气概作出自己贡献的时期。这个时期要讲究人方我圆的用人艺术。这种用人艺术关键之处在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用人用得好,就可以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图主动去开拓和创新,领导者只是适当介入,着重从旁观察、支持和制约,并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经验。

定局:上圆下方。领导者一旦通过中局形成自己的格局之后,领导活动就相对稳定,这时候的用人艺术宜上圆下方。因为,在我国的领导体制中,一般垂直的领导活动多于横向的协同工作,任务和目标向下逐层分解,因而,领导用人也要考虑上级的要求和意图,不能完全自行其是。应该把自己在用人方面的开拓与创新也纳入上级领导的范畴之中,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这就是“上圆”。所谓“下方”,是指领导者在这一时期的用人必须坚持原则,排除各种制约因素,只要自己认准了的,就应当坚持到底,而不应畏缩不前。

激励:形圆神方。激励的目的在于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形成群体合力。“形圆”是指激励时要注意手段和方法,并灵活加以应用。“神方”是指激励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即针对不同需要,注重工作和人才本身,努力做到公正、公平。

处事:方圆兼顾。一个单位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争端与矛盾不可避免。处理争端与矛盾一定要做到方圆兼顾,既要通情达理,又要合情合理,不能失之偏颇。只有方圆兼顾,才能公正;只有公正,才能平衡,才能减少人才的内耗与矛盾。

协调:小圆大方。沟通协调,是领导者处理人际关系常用的方式,其用人艺术在于小圆大方。即在整体和方向上坚持原则,在细节与局部上宽宏大量。小圆大方艺术的要旨在于把握好原则与细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其一,求大同存小异,求“大方”而可“小圆”。其二,善于“委曲求全”,增进人际之间的相互依赖与信任。

模式:表圆本方。一般来说,领导者总是喜欢以自己的新的方式去处理各种事情,这样就容易出现矛盾。新的领导风格往往热情高于经验,创新多于继承,结果不易被下级所认可。所以,领导者在建立自己的用人模式时,应该表圆本方。“表圆”旨在保住新用人模式的认同基础,以免格格不入;“本方”旨在继承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把人才对前任领导的认同转移到自己身上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