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生公共卫生教育:外伤救治的四项基本技术

大学生公共卫生教育:外伤救治的四项基本技术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出血的分类及特点出血的原因较多,这里仅讨论外伤性出血。外伤性出血可根据破裂血管的不同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三类。注意,不能同时压迫两侧的颈总动脉,以防因脑缺氧而致昏迷。

大学生公共卫生教育:外伤救治的四项基本技术

第二节 外伤救治的四项基本技术

急救技术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技术,及时有效的抢救,能挽救患者的生命,防止伤情恶化,减轻疼痛,预防并发症,从而提高救治率、减低伤残率,并为后继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出血的分类及特点

出血的原因较多,这里仅讨论外伤性出血。外伤性出血可根据破裂血管的不同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三类。动脉出血,颜色鲜红、速度快、量大、呈间歇喷射状;静脉出血,血色暗红、速度较慢、呈持续涌出状;毛细血管出血,色鲜红,自伤口渐渐流出。按失血量的多少,通常分为小、中、大量失血三类:①小量失血,是指失血量在500mL以内,全身反应不严重,止血后不需特殊处理的失血;②中等量失血,指失血量在500~2000mL时,能引起轻重不等的急性失血症状,但机体的代偿功能能够维持一定时期,如处理及时,伤员可以挽救;超过2000mL的出血,称为大失血,可造成严重的循环衰竭和缺氧现象,如不立即救治,常能迅速死亡。根据出血的流向又可分外出血和内出血两大类:①外出血,指由于开放性损伤,血管破裂后血液自伤口向体外溢出的情况;②内出血,泛指外伤引起的体内组织器官的出血,血液通过伤口流入胸腔、腹腔、盆腔、颅腔,或流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管道。出血类型的不同,处理上也有差别。

(二)止血技术

这里主要介绍外出血的一般急救处理。

1.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头面部的动脉出血,其原理为将破裂出血的动脉干近端,压向深层骨面等组织,阻断血液。由于侧副循环的存在,指压法效果有限,且不能持久,仅为一种应急措施。常用的指压止血部位及方法如下。

(1)颞浅动脉:耳前可触到搏动,垂直压向骨面,可控制同侧颜面部出血(如图9-1之2所示)。

img26

图9-1 指压动脉止血法

(2)颈总动脉:在气管外侧与胸锁乳突肌交界处,扪到颈总动脉搏动,垂直向后压至骨面,可控制同侧头面部出血(如图9-1之1所示)。注意,不能同时压迫两侧的颈总动脉,以防因脑缺氧而致昏迷。

(3)锁骨下动脉:在锁骨上窝内1/3处可触到搏动;压向后下,可控制同侧肩部及上肢出血(如图9-1之5所示)。

(4)肱动脉:在上臂中段内侧肱二头肌内侧沟内,可扪到搏动,压向外,可控制同侧上肢远端出血(如图9-1之4所示)。

(5)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可扪到搏动,压向后,可控制同侧下肢出血(如图9-1之3所示)。

(6)指(趾)动脉:血管走行在手指(趾)两侧,在根部从两侧压向骨面,可控制该指(趾)远端出血(如图9-1之6所示)。

2.加压包扎止血法

加压包扎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止血法,一般中、小动脉和静脉出血,经加压包扎均可停止或减少出血。其方法为:用灭菌纱布或干净棉花、手绢、衣服等填塞或覆盖伤口,外加纱布等垫压,再以绷带、布条等加压缠绕。包扎后应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和减少出血。

3.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

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多在肘或膝关节以下出血且无骨、无关节损伤时使用。如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在肘窝或腘窝内放上纱布垫、毛巾、衣服等,然后屈曲关节,利用衬垫物压住动脉,用绷带或布条固定为屈曲姿势(如图9-2所示)。

img27

图9-2 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

4.止血带止血法

用上述止血法无效,特别是四肢大动脉,出血时,可采用止血带止血。止血带如使用适当,止血效果好,往往能挽救伤员生命。但如果使用不当则可造成组织缺血、坏死,甚至丧失肢体,严重者可引起急性肾衰竭,导致死亡。

(1)橡胶带止血法:用左手的拇、食、中指持止血带头端,将尾端绕肢体一圈后压住止血带头端和手指,再绕肢体一周,用左手的食、中指夹住尾端,抽出手指,即成一活结(如图9-3所示)。

img28

图9-3 橡胶带止血法

(2)绞紧止血法:在无橡胶带的情况下,可用三角巾、绷带、手帕、绳索、水壶带、纱布条,甚至把衣服撕成布条等,绕肢体一圈打结(结应打在动脉走行的背侧),再用小木棒绞紧到不出血为止。其步骤为一提、二绞、三固定(如图9-4所示)。

img29

图9-4 绞紧止血法

使用止血带止血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止血带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将止血带(或代用品)压在衣裤外面或加厚垫,以免损伤皮肤。

第二,扎止血带的部位,一般情况下,上肢出血扎在上臂上1/3处,下肢出血扎在大腿中上1/3处。

第三,避免过松过紧,只要远端动脉无搏动或伤口不出血即可。过紧对组织、血管、神经造成损伤,过松仅压住静脉,动脉压不住反而使出血加剧。(www.xing528.com)

第四,扎止血带的患者应尽快送医院处理。如路途较远,途中应每间隔1~1.5小时松解一次,以免肢体长期缺血而坏死,每次松解1~2分钟。松解时用敷料压住伤口,防止猛烈出血。

(三)包扎

包扎伤口可以压迫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污染、固定敷料,有利于伤口尽早愈合。包扎最好用消毒的四头带、三角巾,也可以利用毛巾、手帕或衣服作为临时包扎物。包扎应做到动作要轻巧、伤口要全包,打结应打在伤口旁,包扎要牢固、松紧要适宜。图9-5展示了各部位伤口的不同包扎方法,以供参考。

img30

图9-5 各部位伤口的包扎

(四)固定

骨骼在人体起着支架与保护内部器官的作用。骨髂周围伴有血管和神经,骨折后,进行临时固定,可以防止骨折断端损伤血管、神经和重要器官,减轻伤员痛苦,便于搬运伤员。因此,一般说来,发生骨折时,都要先进行临时固定,再送医院。

1.骨折的判断

开放性骨折,可以看到断端与外界相通;闭合性骨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具备下列之一者,即可初步判定为骨折:

(1)轻轻按摩受伤部位时疼痛加剧,有时可以摸到骨折线;伤肢不能活动。

(2)受伤部位或肢体变形,如胸壁塌陷、伤肢比硅肢短、明显弯曲,或手腿转向异常方向。

(3)受伤部分有异常活动,如不是关节的部位出现关节样活动。

(4)骨折处可扪到骨摩擦感,或听到“嘎吱声”。

注意:一般不做第(3)、(4)项检查,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或招致骨折断端刺伤血管、神经。

2.骨折固定注意事项

(1)首先进行止血、包扎,然后固定。

(2)临时固定时,最好对骨折大体复位。

(3)固定范围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

(4)在肢体骨突出处,必须用棉垫或其他软性材料作衬垫,防止由于压迫引起皮肤坏死。

3.固定材料

固定可用木夹板铁丝夹板、木板、木棍、竹片,如没有任何就便器材时,亦可固定在躯干或健侧肢体上。

4.临时固定的方法

临时固定的方法如图9-6所示。

img31

图9-6 各部位骨折的临时固定法

(五)搬运和输送

外伤患者的搬运和输送是没受过急救知识训练人员最易忽视的问题,也最易出差错。特别是意外事故发生后,人的思维习惯是赶快送压院,来不及多想,因此,常常因搬运输送的方式方法不对而加重伤者创伤,甚至导致患者终生残废或死亡。这里仅介绍一些搬运输送的一般原则。

(1)昏迷患者,脑外伤、颌面部损伤较重的患者,搬运输送中要使患者侧卧位或俯卧位。切勿仰卧,以免舌后坠堵塞呼吸道或血液、呕吐物、分泌物吸入呼吸道而发生窒息。

(2)胸部损伤患者采取半坐位或侧卧位输送。采用侧卧位时,伤侧在下,健侧在上,以便于呼吸。

(3)开放性腹部伤患者,一般用仰卧位。为了使患者在输送途中舒适,减少腹壁张力,可用衣物将患者膝部垫高,使髋关节、膝关节都处于半屈曲位置。

(4)骨盆骨折的患者,采取仰卧位,髋膝半屈曲,两下肢略外展。

(5)脊柱骨折或疑有脊柱骨折的患者;在搬运和输送时要特别注意,一定要使脊柱保持在伸直的姿势,绝不可使颈和躯干前屈和扭转,绝对禁止一人抬肩、一人抬脚的抬头抬足搬运法,以免断骨刺伤脊髓,造成终身截瘫,甚至死亡。各部脊柱骨折的具体搬运方法为:①颈椎骨折患者,如果搬动方法不正确,刺伤颈部脊髓,可能造成患者立即死亡,所以搬动时,应有3人或4人,一人专管头部牵引固定,使头部保持与躯干呈直线的位置,维持颈部不动,以免脊柱歪曲而损伤脊髓,其余三人蹲在患者同一侧,其中两人(或一人)托躯干,一人抱下肢,颈下放一小枕(或衣物),四人同心协力,一致动作,将患者抬上担架或车辆、取仰卧位,头颈两侧垫以沙袋、衣物、被卷等;防止头部左右摇摆。②胸、腰椎骨折患者,搬运时须三人,都蹲在患者同一侧,一人托住肩和头部,一人托住腰和臂部,另一人抱住伸直并拢的两下肢,协同动作,将患者放在车板或硬质担架上,取俯卧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