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疆广播:祖国大西北的闪耀之星

新疆广播:祖国大西北的闪耀之星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疆广播 ——一颗闪耀在祖国大西北的广播之星新疆在地理版图上地处遥远的大西北,但新疆的广播在业界同仁的心理版图上却很近很近。新疆地处祖国大西北,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不仅关乎新疆各族人民的福祉,也关乎全国。新疆广播人有理由为自己的业绩自豪。这一反思可能引发的激励效应也许是新疆广播人对广播的另一大贡献。

新疆广播:祖国大西北的闪耀之星

新疆广播
——一颗闪耀在祖国大西北的广播之星

新疆在地理版图上地处遥远的大西北,但新疆的广播在业界同仁的心理版图上却很近很近。这不仅因为每年都有很多广播人造访新疆电台(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新疆电台多次举办、承办各类广播研讨会),与新疆广播人面对面地接触、交流,而且因为新疆电台这些年在节目创优、创新上的成绩、理念、做法与经验持续地在各地广播人的眼前闪耀,成为他们思考、借鉴与学习的一个榜样。

这些年,一些人把广播称作“弱势媒体”,但新疆的广播却在“强势出击”。无论在经营管理、技术建设、传输覆盖、队伍打造,还是节目的创优、创新,开展全疆性的“广播活动”以及在“走出去”工程上,新疆广播可谓全面突进,异彩纷呈,很为广播人长脸、争气。因此,我曾向多位台长建议,不妨去新疆台感受一下新疆广播人的士气、志气、锐气和豪气。

尽管各地情况不同,但这“气”对于成事却有普遍性意义。有人说:“大凡成事,皆缘于势;而势则缘于人”,此言极是。因为人若缺了一口“气”(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就难于成“势”,自然也难于“成事”。新疆广播这些年所以生机勃勃一个重要原因是新疆广播人有一种非要把广播做出样子、做出影响、做出强势的士气、志气、锐气和豪气(包括它的篮球队)。

与新疆电台史林杰台长(右一)等在天池景区

在全台上下形成了一种“势”、一种“气场”,于是精神变力量、变物质催生出新疆广播的全面精彩。这又使我想起“软实力”这个概念。在综合实力中,硬件、硬实力当然重要,但硬件、硬实力并非决定一切。当年八路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国民党军的飞机大炮,显然不是赢在武器这个硬件上,而是赢在道义、人心和士气上。同样,对于一个媒体来说,队伍的心态、士气、追求、进取心、事业心、责任心、精神状态和职业作风,这种“软实力”也是一种实力、一种生产力和战斗力。当今人们谈到媒体间的差异时,往往首先从经济环境、技术装备等方面找原因,其实可能首要的原因在于队伍的“气”和台内的“势”的差距上。在这方面,新疆广播不仅尝到了“气”与“势”的甜头,而且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实证。特别是新疆广播由于硬实力和软实力已进入一个同步发展和良性互动的新阶段,因此,它的进一步提升是可以期待的。(www.xing528.com)

当今时代,广播、电视、报纸(现在又有了网络)已经深深地渗入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有人把当今社会称为“媒体社会”。这就决定了媒体人要充分意识到自己工作的分量、影响、意义和社会责任。我在国际台工作时就曾对全台同志说,媒体人虽不是政治家、不是总理,但优秀的媒体人一定要会善于从政治的高度、从总理的视野上看大局、想问题、做报道;我还对驻外记者说,驻外记者不是外交官,但好的驻外记者必须善于从外交家的高度观察、判断和报道国际走势。新疆地处祖国大西北,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不仅关乎新疆各族人民的福祉,也关乎全国。可喜的是,新疆广播人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不仅着眼于大局推出了《东西部手拉手》、《颂歌唱响金土地》、《新疆205万贫困小学生免费入学》、《跨越民族的爱》、《为了大山里的塔克乡亲》等一系列正面反映新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优秀报道,而且推出了《资源优势绝不等于经济优势》、《西部大开发法制要先行》、《新疆牧业路在何方》以及《耗水大户水疗城竞相出现在缺水边城乌鲁木齐》、《孙学敏为何落泪荒山》等思辨性乃至批评性报道。使新疆广播不仅成了新疆发展的推动者,而且成了一个瞭望者、警醒者。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善于发现不仅要有两条善跑的腿(有人说“好新闻是靠腿跑出来的”),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我则认为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一条“慧根”。这“慧根”首先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次是指你还要有一颗热爱新疆这块土地、这里的人民的赤诚之心。新疆广播人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不仅推出了“感动新疆十大人物”这样激荡全疆的广播“交响乐”,而且推出了像《喀纳斯的笛声》、《百岁罗布老人独木舟又荡在塔河上》以及《喀什为千辆毛驴车装上反光材料》等一类充满西部风情的“小夜曲”。

如果用数字展示一下新疆广播创新的业绩,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从1984—2007年的24年中,新疆广播仅汉语新闻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新闻就有20多件;而在1999—2007年的中国新闻奖评比中,新疆电台就荣获5个中国新闻一等奖、一个获中国新闻十大名专栏称号。以至几乎占了整个新疆新闻界获奖数的半壁江山。新疆广播人有理由为自己的业绩自豪。而新疆广播引发的同业者的思考:地处大西北的新疆都可以把广播做得如此精彩,那我们……这一反思可能引发的激励效应也许是新疆广播人对广播的另一大贡献。

在结束本文之前,我想借机谈谈我个人同新疆的情缘。1963年我大学毕业时第一志愿是新疆。但第一次踏上魂牵梦绕的新疆已是在34年之后的1997年。当时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做发射任务的昌吉呼图壁发射台设备改造完毕,我前去验收和慰问。记得在王乐泉书记和阿不来提主席为我们举办的欢迎招待会上,我讲了这样一段话:“我是听着《新疆好》这首歌长大的。我大学毕业时的第一志愿是新疆,虽未如愿,但我至今仍然自信,如果当时分配我来新疆,我会像其他同学一样地义无反顾。”有意思的是,又过了11年,即2008年,我的孩子有幸到新疆兵团电视台挂职。有人说:这是“老子心愿儿子了”。由于有这样一段情缘,特别是由于我对新疆广播人的感佩,加之史林杰书记、徐樟梅台长与我同为广播人,又是好朋友。所以刚刚从广电总局交流回台的徐樟梅台长从乌市打来电话邀我为本书写个序时,觉得于情、于礼、于业都不便推辞,于是匆匆写就,以表对新疆广播人的敬意和对新疆电台50周年的庆贺。文拙意切,就此打住。

本文系作者为新疆人民广播电台50周年系列丛书之《硕果》(史林杰、徐樟梅主编,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所写的序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