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陕西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发展之路!

陕西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发展之路!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和选择是学科生长壮大的土壤和环境,高校应紧紧围绕所在陕西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充分发挥学校在科技领域中的先导性和教育资源上的占优性,着力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学科(群),形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

陕西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发展之路!

走特色发展之路 打造高校核心竞争力

叶金福[1]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 710072)

【摘 要】从彰显办学特色、提高高等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入手,在明晰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界定的基础上,结合构建“文化、学科、管理”三位一体的核心竞争力体系,阐述了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与方式,并针对研究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院校;核心竞争力;办学理念;特色

知识经济时代,国力竞争的核心越来越集中在人力资源、知识资本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上,如何获取未来的竞争优势,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和不同组织日益关注的焦点。高等院校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摇篮和载体,面对空前的国际国内竞争压力,面对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必须通过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获得稳固竞争优势的不竭动力。

1.准确把握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界定,是提高高等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先导和前提

高校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在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中支撑其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是一种由制度体系、学科体系和文化体系等有机整合后的能够彰显特色、凸显优势的综合能力。

高校核心竞争力是在高校发展进程中长期培养和积淀而成的,孕育于高校文化,融合于高校内质,是难于被复制和替代的一种合力优势。它是一种无形资源,内化于大学的整个组织体系中,渗透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是高校在日趋激烈的人才和教育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持续发展的基石和阶梯。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可分为硬件核心竞争要素和软件核心竞争要素。前者包括领先的学术科研能力,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学科研队伍,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等;后者包含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现代化办学理念,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特色鲜明、准确务实的高校定位,民主宽松、开放和谐的学术环境和精神文化氛围,以及整合资源、激发活力的能力与制度等。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进行学术研究的教育机构,要正确识别和定位核心竞争要素,洞察经济、科技、市场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根据学校自身现状和要求,不断地更新、升级和转换高校核心竞争力,使其成为高校发展的支撑点和动力源

2.科学构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策略与体系,是提高高等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保证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在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型理论,高校战略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始终关注的,涉及高校发展方向和行为选择的根本性问题,而核心竞争力关注的则是凝练升华高校的发展战略,它是高校发展方向和行为选择的深层动力和根本要求。

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竞争性的综合能力,是一种相对的竞争强势和特色优势,是一个“文化、学科、管理”三位一体、有机融合而成的系统。其中,文化体系是基础,学科体系是关键,管理体系是保障。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积淀是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大学精髓。大学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大学的理念、信念、氛围、价值准则和默认的行为规范等,一所大学的文化与它的历史、传统、精神和气质等因素紧密相连,因而是其最独特、最难模仿和最有价值的部分;学科体系建设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教育、教学、科研质量的高低是学校声望和影响的基础,集中体现在学校优势学科的水平、质量和发展势头上;管理制度体系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保障,在学校组织内部,要使整体要素作用最大化、最优化的发挥,取决于良好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因此,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策略应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和探讨。

2.1构建富有特色的文化体系,打造高校品牌

(1)找准方向,科学定位。不同的高等院校根据其发展历史、资源条件、服务领域等特点,以不同的类型、层次和形式来满足社会和教育市场的需求。定位的关键在于合理、科学地选择自身发展空间,确定发展目标。当前高校发展定位中的一个致命的弊病就是“趋同”,其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科门类上的“办热门专业”趋同性,二是层次上的“上高层次”趋同性,三是高校类型上的“奔综合化”趋同性。高校应澄清教育思想,理清办学理念,找准学校定位,避免盲目趋同,为自身发展“量体裁衣”,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

(2)具备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对办学规律的认识和总结,是一个学校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是一种与发展目标紧密联系的价值判断,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和实践的追求,并集中表现为一所大学与众不同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办学理念渗透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环节,浸润着广大师生的心田,为全体师生员工打下特有的校园文化烙印。所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具有指导形成健康的校园文化、树立积极的价值取向、激励师生意志和规范行为的作用。

(3)发挥校园文化力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大学科学人文精神的凝练和办学理念的提升,是振奋、激励和凝聚人心的源泉。民主、宽松、开放、和谐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将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空间,吸引大量的资金和投入,吸纳大量的优秀师资和生源从而充实教学和科研资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精神基础和物质资源。

2.2结合本土和区位优势,找准支撑点,形成学科优势

(1)重点投入,发展优势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应依托高校现有优势,发挥多年积累的学科特长,实施“聚焦战略”,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和政策等方面向已有的优势学科倾斜,走以重点投入实现重点突破的道路,打造比较优势和“学科制高点”。同时,优势学科的发展应与时代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步伐保持一致,“加强综合、发展交叉、突出前沿”,实现对学科的调整、提升和优化。

(2)结合地缘优势,发展特色学科。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和选择是学科生长壮大的土壤和环境,高校应紧紧围绕所在陕西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充分发挥学校在科技领域中的先导性和教育资源上的占优性,着力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学科(群),形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这种生长点的生成不是片面追求专业设置数量的提高,而是通过专业设置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科群落内部学科间的相互优化交融而显现的,它的重点在于学科间的层次性、互补性和内在合理性。

(3)加强合作交流,发展共建学科。高校可以通过与其他大学或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的交流合作,共享教育信息、科研技术和优质资源,取长补短、激发潜能,实施“多元联盟战略”,建立互为支持、互相推动、交叉融合的共建学科体系。近年来,在陕西省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西北工业大学牵头成立了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研究院联合在陕军工企业单位和地方优势企业,致力于军工科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搭建军民结合的自主创新平台,侧重于对各类技术成果的集成和创新,以及集诸家之长组织对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坚克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各大学之间的教授互聘、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以及国际合作办学、证书互认、跨国建立校区等合作交流方式,都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2.3创新管理体制,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管理体系(www.xing528.com)

(1)实施管理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在制度创新上,最迫切的工作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灵活的竞争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优化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为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高校要以制度创新为动力,用先进的制度吸引人、激励人,要以人为本、优化环境,用良好的气氛聚集人,通过实现对人才的有效管理,形成一种管理制度文化,使人才最大限度地主动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2)实施管理组织创新,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是创新的基本形式和组织与成员的共同责任。在加强学习化组织建设中,要实现工作与学习的融合,将学校共同的奋斗目标与个人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团队学习与知识的共享,逐步建立与完善学习机制,强调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和终身学习,在不断学习中持续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3)实施管理模式创新,实行高校差异化战略。借鉴企业战略管理的经验,高校可采用许多有益的竞争战略,如注重办学成本、讲究投入产出效益的低成本领先战略;通过强强联合或合并重组,注重在共存的前提下求发展、在竞争的关系中求进取的合作性战略;强调发挥独特优势,培育“核心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战略等等。当前,特别强调高校实施彰显特色、突出个性的差异化战略或称个性化战略,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3.研究实践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形成,是提高高等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动力

高校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应以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为轴心,通过有效的规划决策、系统控制、组织管理、教学科研、高校文化等具体方式实现高校资源配置的整合与优化,从而使高校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并保持和提升继续发展的潜力。高校核心竞争力相较于一般的竞争力概念更具长期性、稳定性和异质性,对高校资源、能力的整合力和融合力要求更高,因此,对它的研究和实践是一个循序渐进、积累沉淀的过程。在培育和形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还应协调和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整体性与特色性的关系

核心竞争力是独一无二、难于被超越和替代的一种合力,它不仅与学校的教学、人力资源和科研能力相结合,更深深地打上了校园文化、办学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烙印,具有高校所独具的特色性。而同时,高校核心竞争力又是各种因素整合、协调、交融、互补而形成的整体性竞争能力。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形成,要求大学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现状,调和整体与特色的关系,应该走发挥特色优势、集中资源确定战略重点、用特色带动学校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道路。

3.2量的扩张与质的提高间的关系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在量上的扩张是不能回避的客观现实和实际需要。在教育资源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处理好量的扩张与质的提高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不适当地盲目扩张,将使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影响学校的品牌声誉,从而阻断进行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途径。高校应理智地坚守并保证自身质与量间的制衡关系,把握好适度原则。

3.3制定科学规范的高校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统一、标准规范的高校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对于评估核心竞争力水平高低,促进核心竞争力形成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目前还缺乏一套指标完备、计量科学且可行性强的评价体系。因此,如何建立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分级评价体系,确定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和指标,根据不同院校类型确定不同的指标系数和权重,以及如何对各项指标的量化评判标准进行统一等问题,都是亟待探索和实践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影响的逐步加深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际、国内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构建高等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高等教育理念、优化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凸显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在构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应遵循的首要原则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应该采取的核心战略是优先发展战略,应该坚持的发展模式是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还要处理好核心竞争力中基本要素与核心要素的关系,处理好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的关系,处理好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的关系,处理好优先发展与协调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些对形成持续的高校核心竞争力都是非常关键的。我们相信,随着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培育,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必然能够形成合理的阶梯层次,必然能够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朝着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1]项贤明.大众化过程中大学教学理念的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4,(01)

[2]朱永新,王明洲.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发展研究,2004,(Z1)

[3]成长春.以知识为基础的高校核心竞争力特征分析[J].江苏高教,2005,(03)

[4]张卫良.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05

[5]王义遒.大学理念的讨论要密切结合实际重视多样化[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Z1)

【注释】

[1]叶金福,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