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迈步特色办学发展:提高高职核心竞争力

迈步特色办学发展:提高高职核心竞争力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我们高职院校自身,尤其是在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特色办学和质量立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提高高职核心竞争力方面,更是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校企合作程度较低——缺少职业特色。

迈步特色办学发展:提高高职核心竞争力

迈步特色办学发展之路 提高高职核心竞争之力

杨胜利[1]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摘 要】走特色办学发展之路,是高职院校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提高自身核心竞争能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分析我省高职院校存在的六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分别从构建办学模式特色、创建人才培养特色、形成专业群特色、建构教育教学体系特色、打造教学团体特色、突出社会服务特色六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高职;问题;特色办学;竞争力

在“新模式、新机制”高职发展方针指引下,我省高职教育随之步入快车道,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规模迅速扩大,质量显著提高,体系逐步完善,管理与监控全面加强。我省高职教育的作用已从补充性向发展性转变,而且将在实现陕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过去,陕西的高职只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甚至被人们视为“三流的教育”,但时至今日,陕西高职不仅成为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全新增长点,而且还创造了许多成功经验。我省高职的地位也从边缘化逐步向主流化转变,陕西高职不仅确立了自己在陕西高等教育规模上“半壁江山”的地位,而且以质量提升使自己的主流地位日益确立。

然而,从总体上看,我省高职教育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仍然不高;中央政府热、地方和民间冷,会议热、办学冷的现象仍然存在;管理体制不够顺畅、相关部门不够协调,政府统筹调控的力度不够、措施不力,高职教育发展缺少区域性、产业性特征、经济性特征与服务性特征,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甚至严重不足,办学条件较差等,仍然是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

而在我们高职院校自身,尤其是在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特色办学和质量立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提高高职核心竞争力方面,更是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其一,校企合作程度较低——缺少职业特色。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良性互动、真正双赢的校企合作,既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又需要企业的主动参与,还需要院校的积极努力。而纵观我省高职教育,由于缺少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好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与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宗旨相背离,最终致使企业缺少与院校合作、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加上有些院校未能主动出击,老是闭门办学,从而使校企合作的程度偏低,职业特色不明。

其二,工学结合不足——缺少实训特色。

实验、实训、实习是高职教育的三个关键环节。由于我省高职院校具有多样性,从性质上看,有公办的,也有民办的;从本源上看,有中专合并升格的,也有普通高校或成人高校改制的;从附属性上看,有独立设置的,也有附属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情况各异,差别很大,其中好多院校因为经费及办学条件的原因,既缺少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又缺少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既缺少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又缺少校外顶岗实习等,工学结合不足,从而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其三,专业建设水平偏低——缺少专业特色。

主要表现有四点:一是不能很好地针对我省、各地市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地设置专业;二是不能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三是不能很好地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以此辐射、服务所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等;四是进行学科专业建设的投入不足,质量不高,水平有限。

其四,教育教学改革滞后——缺少质量特色。

好多高职院校因为组建时间不长,有些还是刚刚升格,所以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不能紧随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而调整,不能随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不能随生产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改革而改革;致使办学模式僵化,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陈旧,职教特色不明,教学效果欠佳等。

其五,“双师型”教师缺乏——缺少师资特色。

目前,我省高职院校专业理论教师的学历水平与课堂理论教学质量都有较大提高,但实践教学能力的缺陷依然严重。好多院校在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方面,面临巨大的困难,真正“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很是缺乏。一方面,由于现行体制和政策上的限制,学院从社会上引进教师会在编制、职称、工资、福利等方面受到限制,因此引进“双师型”教师很是困难;另一方面,内部转型和培养的难度也很大,年长有经验的往往学历不高,年轻学历高的专业实践经验又不足,从而出现师资断层的现象。

其六,办学规模与质量存在矛盾冲突——缺少人才培养特色。

因为我省好多高职仍处于发展建设阶段,许多学校难免都陷入了“工资靠财政,发展靠招生”的局面,难免造成为生存而招生,为招生而开办专业的现象。这样以来,大家都追求规模,凡是市场上看好的专业,大家都一哄而上,也不管有无办学条件,因此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教与学的矛盾日益突出。学校和教师只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常规教学与日常管理上,而无暇顾及专业水平、教学研究、生产实训等;另一方面,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带来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下降,因此规模与质量的矛盾日益显现。至于“技能培养模块化,教学对象分层化,考核评价社会化”的“三化”高职育人模式与人才培养特色,则更是无从谈起。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解决当前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除了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政策支持、制度保障作用,社会的舆论导向、催化激励作用,以及企业的参与、配合外,作为高职学院,我们要做且能做的只有一条,那就是走特色办学内涵式发展之路,千方百计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1.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构建办学模式特色

高职院校必须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突破“仿真”教学实训,与企业行业合作办学,大力实施嵌入式教育,进行教学外置。在此方面,我们不妨探索以“双体、双证、双师、双赢”为特征的新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双体”指的就是校企合作,学院和企业双方作为育人主体共同承担对职业技能应用人才培育的重任,学院可与省内知名企业签订产教合作协议。合作双方在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协商,企事业单位为学院师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并进行实习指导;学院则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到合作单位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学习与实训基地实习交替进行。“双证”指的是工学结合。学生在取得反映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或执业能力证书。学院积极建设“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组织开展技能鉴定工作,尽力开展多个工种的初、中、高级技能考核与鉴定工作,力求覆盖学院开设的所有专业,为学生“毕业即能顶岗”奠定基础。“双师”指的是职教共进,建设一支既有理论教学经验又兼具实践技能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学院一方面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特长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和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并派其直接参与企业生产一线的实践。而“双赢”则指的是互惠互利,实现企业和学院的双赢。学院通过人才和技术输出,促进企业的技术更新,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学院则从企业获得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师资队伍建设

2.突出实训,工学结合,创建人才培养特色

实训基地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体现职业教育特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职业院校学生完成实习实训任务的物质基础。作为高职学院必须采取内外结合、校企结合的方式,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能够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生产实训体系;必须坚持“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和部分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突出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确保高职人才培养的特色。(www.xing528.com)

纵观校内生产性实训模式,目前大致有两种:一是校企合作“承接生产加工”型校内生产性实训模式。就是学院依据自身的师资、技术及设备等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的天然优势,结合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的性质、特征,将专业实训教学有机融入当地区域经济产业链之中,从而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学生工学交替的实训实战场所。二是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生产性实训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投资建设,以“共同建设,共担风险,共同管理,实现双赢”为合作原则。

而校外生产性实训模式,目前通行的做法也有两种:一是在订单式培养的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二是顶岗实习的生产性实训。而要完成这种“订单培养”和“工学交替”的生产性实训,关键就在于坚持“与企业管理相协调,与岗位需求相一致,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训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3.加强专业建设,形成专业群特色

市场的需求奠定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众所周知,专业建设要面向市场变化与需求,呈现出动态性、变化性和时代性等特征。然而,专业建设又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系统工程,因此选择以品牌专业建设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可以避免专业发展滞后的缺陷,又可避免产生市场化短期行为的弊端。商洛职业技术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一方面开设了一些诸如“计算机”“旅游”“艺术设计”等“短线”和“应时”专业,及时地满足市场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花大气力建设“长线”品牌专业,凝练专业方向和专业特色。我们学院持续建设和发展多年的品牌专业是护理、医学和初等教育专业,因此我们就以“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为原则,逐步形成了“以临床医学、护理专业为核心专业,以影像、药学、医学美容、助产等多个专业方向”,以及“以初等教育专业为核心专业,以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学前教育、旅游与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多个方向”的专业群框架。这种具有特色的专业群建设对专业上水平、教学入规范、提高实践实训质量、办学效率以及适应市场和服务地方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在专业建设方面,我们一是强调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现开设的12个高职专业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非常密切。二是强调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的重要性。我院不仅以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为核心构建专业群,而且在资金、师资以及实训基地建设上都给予大力支持。三是强调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与执行的科学性、合理性,切实强化专业内涵。在教学计划修订中,让企业参与,课程因岗设置,实施“顶岗实践,产教结合”的课程开发模式,同时在实践教材建设方面,关注行业的最新发展,突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4.深化教学改革,建构教育教学体系特色

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评价的改革,无疑是整个教学改革的核心。目前,我省高职学院普遍在此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有的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家比较认同的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重组课程体系方面,把国家职业标准融入其中,形成高职课程对国家职业标准在教学内涵上的涵盖,使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紧密结合。改革、重组后的课程体系一般都由“职业素质课程”“专业知识课程”“职业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四部分构成。其中,对“职业素质课程”强调全面化,对“专业知识课程”强调综合化,对“职业能力课程”要求实用化,对“职业拓展课程”要求个性化、多样化。同时,为保证课程研发的质量,各高职学院大多建立了由企业、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地让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改革与培养方案的制定等。

在实施“双证”教学模式改革方面,一是“2+1”教学模式。即学生第一、二学年在校内进行理论教学,第三学年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二是“三明治”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多次进行校外实践学习,而非仅仅第三学年或最后一学期。三是“1+1+0.5+0.5”“订单式”教学模式。即第一学年在校学习,第二学年在合作单位“顶岗实习”,第三学年前一学期再回校学习理论知识,后一学期步入工作岗位。四是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即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在实验实训现场进行。

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以考查考核学生的能力与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改变单纯以理论考试测定成绩的做法,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途径与手段,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评定成绩。

5.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教学团队特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师型”师资的内涵也历经了“双职说”“双证说”“双能说”“双元说”这样一个过程。当前,大家普遍认为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应该由“软标准”与“硬标准”组成。“软标准”可以概括为“一个职责”“二种素质”。即教书育人的职责与具有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双师素质”。“硬标准”是指“四类证书”,即从基本条件、任职资格、实践能力、专业发展四个向度,阐明高职教师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证书、行业技术职务证书、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和继续教育证书。“软标准”是专业化内涵,“硬标准”是专业化表征。

高职院校要以较高的办学质量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站稳脚跟,赢得尊重,就必须用“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强有力地支撑。我们要通过制度建设,竭力创造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和成长的内部环境。对大学毕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可以按照“一年常规教学入门,实践动手能力过关;两年课堂教学过关,实践动手能力熟练;三年整体教学水平达标,职业指导能力熟练;四年‘双师型’素质达标;五年逐步成为专业骨干”的培养目标进行培养。我们要利用寒暑假组织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深入生产一线,调查、分析、研究。我们必须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和能够发挥“双师型”教师潜力和作用的产学研创业机制,以及用人与激励机制。我们还要经常开展校内技能培训和业务练兵比武竞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外技能竞赛,参加职业资格、专业资格的学习培训与考试等。

6.强化辐射示范作用,突出社会服务特色

众所周知,无论是西部开发战略,还是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归根结底都是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因此才有诸如“科技兴陕”“科教兴市”“科教兴商”之说。作为地处以农业农民、农村为主的各地市高职院校,还必须高度关注“三农”问题,着眼于农村人口素质、文化的提高,着眼于农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着眼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着眼于农业科技进步等。

我院虽然合并组建的时间不长,但我们一开始就把主动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就业和再就业,服务西部开发,作为自己的办学方向,并为此在办学思想、办学体制、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教学改革和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一是面向农村办学,拓展培训服务功能。根据我市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生物制药矿产开发的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在增设《药学》《旅游与酒店管理》《矿产与资源》《采矿工程》等专业的同时,根据我市中小学后备干部素质培训、乡镇地段医院管理干部培训以及中学教师教育培训的要求,先后举办了“中小学校长后备干部培训班”“乡镇医院管理干部培训班”以及“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等。二是开放办学,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学院打破过去相对单一、较为封闭的办学模式,采用了灵活开放的多元办学新模式。诸如新增劳动力学历教育模式:即重点培养长期输出型劳务技师、技能人才,既有助学扶贫模式,也有高初中“2.5+0.5”分流模式。再如,技能再生培训模式:即重点培训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专业技能人才,既有转岗培训模式,又有“充电”提高培训模式。还如定向劳务输出培训模式:即学院面向市场,根据用工需求和劳务“订单”进行培训。三是建立完善“四个网络”的就业服务体系:人才信息网络、护送网络、办证网络、跟踪服务网络。以此保证就业人员的就业安置质量与跟踪服务质量。

总之,只有踏踏实实狠抓内涵建设,兢兢业业打造特色品牌,我省高职院校才会拥有较强的核心竞争能力,我省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才会获得重要基础和根本支撑。

参考文献

[1]杨念等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王东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及其培养之路[J].科教文汇(下半月刊),2006,(08)

[3]张伟江等著.教育服务产业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注释】

[1]杨胜利,男,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