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国际化为人才培养特色,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以国际化为人才培养特色,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国际化为人才培养特色,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周波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深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已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模式。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就业核心竞争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前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

以国际化为人才培养特色,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以国际化为人才培养特色,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周 波(1)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深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已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模式。与此同时,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培养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成为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国际化 人才培养模式 就业核心竞争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一、前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拥有经、管、法、文四大门类,以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国际经济法)、金融学、工商管理、外语(商务外语)等优势专业为学科特色的多科性财经外语类大学。

自建校起,学校就把为国家培养外语财经类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把国际化作为“立校之本、特色之源、发展之基”,以国际化、复合型为人才培养特色,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支撑体系,构建起国际化特色专业群、国际化课程群,配备具有国际学术背景的师资队伍,加强国际化的学术和教育项目拓展和管理,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加大国际化的实习实践活动、国际文化交流等元素,加大国际化的学生来源及中外学生交流融合等,通过第一、二、三课堂的整体设计、紧密衔接和良性互动,使学生切实构建起国际化的知识结构,具备和生成国际化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形成了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就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麦尔(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先提出,他们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用于组织研究层面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由于它具有深厚的哲学根基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因此也可以运用于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来。近年来,国内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文章对就业核心竞争力有着不同角度的探索和研究。

(一)就业核心竞争力概念

一般而言,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可概括为大学生所内化的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表现为就业时所具有的战胜竞争对手找到满足自身职业发展需要、适合个人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岗位的能力,它是在大学学习生活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大学生个人所独具的、支撑其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

从大学生就业行为模式出发,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形成取决于学生从核心精神、核心资源、核心技术三个层面的培养和整合,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质能力和自我营销能力。

(二)外语财经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探析

我们把外语财经类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概括为:是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丰富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这种竞争力不同于大学生的一般能力,它是在一般基础上加以提炼和提升,所形成的独有的、支撑学生过去、现在甚至将来的竞争优势能力,并且在不同发展阶段核心竞争力有不同的内涵。对于毕业生来说,核心竞争力突出表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就业的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突出国际化特色,培养国际化人才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协调、努力。宁波大学的邱妘教授认为,人才的国际化主要包含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知识指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力指知识整合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管理协调能力、国际交往能力;素质主要指人文素养、专业素质和创新、竞争意识。我们结合理论研究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概括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主要包含三部分,即意识、知识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并概括出国际化人才的构成要素和培养途径模型图,以期探索有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表1 国际化人才构成要素和培养途径

img4

(一)国际化意识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前提

主要是树立全球意识,在学校形成国际化的氛围。毕业生具有国际化的意识,能够紧盯国际经济贸易行业的发展动态,时刻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并根据国际国内产业的发展,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的理念。主要是通过校园活动和国家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具备国际化意识。

1.国际化的文化交流

我校学生凭借优异的外语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参与境外文化交流。2010年9月,我校艺术团赴沙特达兰,参加当地ITHRA国际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演出,主办方表示此次活动在沙特阿拉伯各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传播了中华文化,增进了两国青年的了解。2010年我校艺术类社团还赴美国访问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中日学生会议、中韩大学生交流营、中国青年代表团出境访问等活动中都有我校学生活跃的身影。

2.国际化的校园活动

学校经常举办各种国际文化节,包括“外语文化节”、“国际美食节”、“异国风情美术作品展览”、“国际电影节”等,充分展示各国文化。学校通过社团如跨文化交流协会、国际语伴协会、英语协会及TBC北京中国学中心项目等增进我校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双向交流;校园各类文体活动如英语角、元旦晚会、校园十佳歌手大赛、足球联赛、志愿服务、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中都活跃着来华留学生的身影,形成了向来华留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学生了解外国文化,中外学生沟通融合的文化氛围。

(二)国际化知识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核心

主要体现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专业知识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学校在专业课教学中大量融入国际化元素,并将专业课学习与外语学习结合,如实行双语教学、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引入国际化课程体系、吸引和培养国际化的师资等。

1.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我校是国内最早引进国外专业课程体系的高校之一,积极开展以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在我校34个本科专业中,已成功申报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形成以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23门北京市精品课程、65门校级重点、精品课程的优质课程集群。另外,鼓励学生参与网络化“全球课堂”,使用世界著名高校的开放课件,如MIT的Open Courseware等。

2.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我校具有海外学术背景的教师300余人,占师资总数50%以上。学校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出国学习,自2000年以来,学校选派出国学习进修、讲学教师达500人次。学校鼓励教职员工赴驻外机构工作,有近150人有驻外或在国际机构工作经历。并且,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力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3.国际化的课堂教学

学校重视双语教学,采用多种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申报双语教学和全外语教学。常年开设双语课程50余门,其中7门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双语教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优良率达到89.3%。在教学实践中,还鼓励教师引入案例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开设模拟法庭、企业决策模拟等课程,积极探索符合国际主流教育教学思想的教学模式。(www.xing528.com)

4.国际化的专业教材

学校各学院普遍采用美国同类院校英文原版教材,打造了一系列贯通中外的经贸理论与实践的精品教材,其中45部入选“十一五”规划教材,68部获北京市精品教材称号。

(三)国际化能力素质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

学校创造多种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知识运用能力。并通过科研项目和荣誉学士班等方式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适应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1.国际化的语言环境

我校目前有来华留学生2 800人,来自120个国家,在对外经贸大学的校园里,每5名学生中就有1名来华留学生。学校按照“听说领先”的英语教学原则,实施Peer Tutor制,组织高年级学生和以英语为母语的来华留学生形成学生助学团队(TA Team)。学校还鼓励、要求部分学院学生用外语写作毕业论文,非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写作毕业论文是全国首创。以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为例,2009年有173名同学顺利通过了英文毕业论文的写作,2010年又有300余名同学申请用英文写作毕业论文。

2.国际化的学习实习

由于外语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我校学生经常应邀参加各种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国际博览会、商务交流会等大型国际会议和商务活动,承担翻译和会务工作。2003年以来,我校年均派出近40名学生参加广交会;先后选派志愿者500余人次参加“G20国财长会议”、“APEC未来之声”、“第五届亚洲安全社区”、“第十届亚洲银行家峰会”、“世界水大会”等高端外事志愿服务工作。

据统计,目前学校拥有遍布全球的106个合作伙伴,每年派出约400名学生赴海外学习、实习。经贸外语类专业的学生中近50%有过海外学习、实习经历。其中,2010届朝鲜语专业和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出国率分别高达100%和87%。派出项目包括:政府奖学金项目、短期校际交换项目、双学位项目,以及暑期班、短训班、海外实习、境外参赛或出席会议等短期访问项目。2001年以来我校AIESEC海外实习项目组织了268名学生前往德国、俄罗斯、印度、土耳其、波兰等30余个国家进行实习,“迪斯尼项目”也连续六期派出170多名同学赴美实习。

3.培养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

除继续大力优化现行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和增建通用人才培养模式外,近两年,学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学业优良的本科生学习更具挑战性的研究型课程,推出“荣誉学士学位项目”。该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自我学习和发展能力强的研究型拔尖人才,已获批北京高等学校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

此外科研立项的强力推进,也点燃了学生创新探索的激情。学校于2009年修订出台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科研活动管理办法》,明确学生科研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并细化了学生科研的实施和奖励条例。

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成效

近年来,学校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战略,以创新求发展,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具有综合素质高、国际特色强、竞争能力好的特质,在就业市场上深受用人单位的赞誉,逐步形成“外经贸”人才品牌,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满意度稳步提升,国际化办学特色得到彰显。

(一)高就业率

我校一直把毕业生充分就业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连续三年本科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双双保持在98%以上,在北京地区高校中名列前茅。

(二)高就业质量

在保持较高就业率的同时,继续稳步提高就业质量,近年来,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国家机关、金融系统、大型国企和知名外企。进入这四大重点领域工作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70%以上。其中到金融系统就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30%左右,到跨国公司、涉外工作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48%。这充分体现了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并与我校国际化办学特色相契合。

(三)高就业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给予高度评价,普遍认为“贸大毕业生综合素质好,上手快,组织纪律性强,团结协作精神好,尊重领导”;大部分外企给予我校毕业生的评价是“在工作中表现出优秀的沟通、协调及学习能力,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对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同”。这表明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得到用人单位认可,近年来,从学校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始终在95%以上。

2009年,在北京市教委组织就业工作评比中,我校荣获“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我校入选教育部“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我校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能力,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C.K.Prahalad,G.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y/June,79-91(1990).

[2]张晓芳.提升大学生竞争力对策研究.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2).

[3]管斌全.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李庆领,吕耀中.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意义与策略.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5]陈贺菁.国际化人才战略下我国对外经贸人才培养的浅思.教育视野,2009(13).

[6]张华英.人才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注释】

(1)周波,男,讲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