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研究建议

提高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研究建议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同时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力量的密切配合。如新加坡、美国成立了文化智力、跨文化能力研究中心,从事相关的跨文化研究并成立专门机构推广跨文化能力培训。另外,鼓励高校商学院与国内、国外跨国公司和跨文化能力研究机构加强横向联系,建立长效机制,设立国际商务实习基地,使学生学以致用,积累实践检验,培养国际商务精英。

提高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研究建议

研究的主要结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客观性科学性,国际商务的实践也表明,那些具有良好的文化策略能力、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善于采取合适得体的跨文化行为、具有强烈的跨文化动机的从业人员,可以很快成长为国际商务的精英分子,是推动企业国际化进程、促进国际商务发展的内生力量。为此,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同时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力量的密切配合。以下就如何加强国际商务人员队伍建设及其跨文化能力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建立健全国际商务人才招聘和选拔机制

国际商务人员跨文化能力的强弱制约着国际商务成败,更是企业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国际商务人员队伍建设和从业人员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必须首先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制订国际商务人才聘用和选拔的行业标准。对于什么样的人能够胜任国际化企业的跨文化经营管理,过去一直缺乏科学的选拔标准,缺少科学量表提供的数据支撑,使得很多国际化企业在人才招聘和选拔过程中存在只看重专业技能、忽视跨文化能力的误区。为此,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推进跨文化能力研究,把跨文化能力评价引入到国际商务人才选拔、招聘的各个环节,可以为人才培养及选拔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重视对文化智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对于国际商务人才的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培养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现行的国际商务执业资格和从业资格也明显低于国际标准。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部分院校开始在外语或国际贸易专业中设置国际商务方向,虽然近年来某些高等院校开设有国际商务专业,但是对专业的重视程度无法将文化智力和跨文化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为此,笔者认为,政府应加强政策导向,加强对国际商务学科的重视,完善并重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课程体系上体现跨文化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着眼于为国际商务培养高层次人才。

国际上现行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突出了文化智力、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如新加坡、美国成立了文化智力、跨文化能力研究中心,从事相关的跨文化研究并成立专门机构推广跨文化能力培训。在获得学士学位前提下,美国几乎所有知名大学商学院都设有CIB(The Certificat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国际商务资格证书)项目,面对有志于从事国际商务的商科学生,要求其每学期在完成120学时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满足每周最低18课时国际商务通识课程学习,每周最低6学时外语学习,每周最低12学时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学习,其中文化智力和跨文化能力培训各占2个学分,此外还必须满足一年海外学习或一年海外实习经历的要求,以提高从业人员跨文化能力综合素质,积累国际商务背景知识、专业知识和跨文化能力,为国际商务实践奠定良好基础。

3.推动国际商务从业资格和认证标准的国际化

国内现阶段对境外国际商务人才的资格考试和认证缺乏全面了解,对国际相关行业的资格互认重视不足,对境外国际商务从业考试和认证资格进入中国缺乏引进规划,成为中国和境外的国际商务执业资格互认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因素。鉴于此,商务部人事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应在联合监督、统一标准、正确引导的前提下,尽快建立一个国内、国际商务执业资格互认的协调机制,推进中外国际商务资格的互认,有效推动我国国际商务行业人才认证标准走向国际化。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出台有关政策,扶持国际商务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比如把跨文化能力培养当作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之一,加大教育投入,采取特惠政策,鼓励国外知名办学机构来国内办学,或建立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机制;选派有条件的学生到国外知名商学院就读。另外,鼓励高校商学院与国内、国外跨国公司和跨文化能力研究机构加强横向联系,建立长效机制,设立国际商务实习基地,使学生学以致用,积累实践检验,培养国际商务精英。

(二)企业层面

1.实施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策略

国际化企业应广拓渠道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国际化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在国际商务人才招聘和选拔过程中应该抛弃传统的地域观念、家族观念和人情观念,拓宽选拔范围,在人才决策上加大外来人才的引进,实施“请进来”战略,同时重视自有人才的培养,实施“走出去”战略。比如从知名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中招聘跨文化能力水平高的优秀毕业生、划拨专门经费进行委托培养、海外派遣学习、吸引海归人才等多管齐下的办法,吸引高水平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加盟,为国际化企业补充新鲜血液。人才招聘和选拔过程应全面考虑候选人的跨文化元认知、认知、动机、行为水平,与发展变化的国际商务形势和职业发展需要相适应。同时,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促使国际商务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跨文化能力水平。因为跨文化能力是国际商务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实现国际商务绩效的重要保障。

2.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www.xing528.com)

国际化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感,一方面积极与高校等人才培养单位加强合作互动,为国际商务人才提供实习场所和提供经费支持,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另一方面,国际化企业应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打造国际形象,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国际商务人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成为人才培养的受益者。

更重要的是,国际化企业应该同时加大培训和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对自有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跨文化能力、文化智力培训,使之适应日益复杂的国际商务环境和局势。提升国际商务人员的跨文化能力水平,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因为不同层次的能力要素在培训中有很大差异。一些表层的能力要素如知识、技能等可以通过专业培训得到提升,而深层次的能力要素如元认知、动机等不易识别和提高,必须首先对其跨文化能力进行测评,明确培训目标,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培训方式的选择可以多样化,可以高校为主要培养基地、辅之以社会力量办学,打造多渠道的立体培训方式。

3.完善激励制度,确保国际商务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国际商务人才队伍的长期稳定有赖于完善的激励制度。当前某些国际化企业基层员工尤其是中小型国际化企业工资水平整体偏低、福利待遇差,加上晋升机会渺茫,很难调动国际商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跨文化动机会影响到国际商务的绩效水平,突出体现在成就欲和职业目标的影响方面。对此,企业必须做到:第一,建立绩效奖励机制,提高国际商务人员的福利待遇水平。第二,完善晋升机制,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满足其对职业发展的需要。第三,培养员工忠诚度,比如带薪培训、海外派遣、家属安置等,使员工在边干边学中成长,有助于发挥国际商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

(三)完善跨文化能力培养机制

高校和社会办学机构作为国际商务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和职业培训的主力军,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国际标准调整教育目标。具体从以下方面着手:

1.明确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影响着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国际商务实践的绩效优劣。目前,社会力量办学主要针对各种国际商务资格考试提供考试培训,而高校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多采取专业+外语或外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前者往往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后者往往重视外语能力;但社会办学和高校培养模式都忽略了国际商务人才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结果培养的人才要么成了外语型人才,要么是国际贸易型人才,要么成了考证能手,难以独挡一面,胜任跨文化背景下的国际商务任务,同时也造成了国际商务领域融通经、管、法以及外语的复合型、高级商务人才的匮乏和缺位。

2.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学科交融

国际商务人才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国际贸易型人才或外语型人才。国际商务涵盖的学科应该包括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法、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企业管理国际会计、国际经济合作、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经贸外语(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等多个学科。不仅如此,国际商务在内容、手段、管理等方面伴随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发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根据国际商务的性质,国际商务人才必须是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应该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经济学、贸易、法学、商学、外语等学科的交融合作,根据国际商务市场的需求设置综合性交叉课程;同时,打破院系界限,合理配置资源。此外,培养国际商务人才还要调动全社会、校内外各方面资源,而非仅仅局限于商学院,比如企业、跨国公司等,有效地协调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为培养人才服务。

3.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

高等院校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国际商务的教学质量,而且影响国际商务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高校应拓宽国际商务教学内容,建立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与国际商务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在传统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基础上,将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国际投资、国际财务、跨文化管理等课程纳入国际商务教育视野,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其次,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将跨文化能力提升贯穿于国际商务课堂。跨文化能力是国际商务人员的立身之本,有关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该始终贯穿于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在步入国际商务行业之前,培养单位和培养对象理应充分认识跨文化能力对国际商务的重要意义。有条件的学校、院系可以联系海外实习一年或实施3+1、3+2等海外交流项目,海外学习期间必须修满实习学分方能毕业。实践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早日实现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使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与国际化步伐相适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