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荨麻疹概述及治疗效果分析

荨麻疹概述及治疗效果分析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概述1.概念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局限性水肿反应,其特征为瘙痒性的风团,时起时消,消退后不留痕迹。适应于治疗慢性荨麻疹。治疗慢性荨麻疹79例,治愈37例,好转36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92.4%。治疗荨麻疹50例,痊愈4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治疗荨麻疹48例,痊愈20例,占42%;有效26例,占54%。

荨麻疹概述及治疗效果分析

(一)概述

1.概念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局限性水肿反应,其特征为瘙痒性的风团,时起时消,消退后不留痕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

2.病因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病的病因复杂,患者常常找不到确切的发病原因。常见的病因有:①食物,以食入鱼、虾、禽蛋奶类最常见;②药物,许多药物易引起机体变态反应而引起本病,常见的有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各种疫苗等;③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④物理因素,如冷、热等;⑤动物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或吸入动物皮屑等;⑥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可引起乙酰胆碱释放等。

3.临床表现 荨麻疹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临床表现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荨麻疹起病急,皮肤突然发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呈鲜红或黄白色,为扁平隆起状,并逐渐扩大融成片,伴剧烈瘙痒。风团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风团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病情重时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也可因胃肠道黏膜水肿而出现腹泻、腹痛。

4.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荨麻疹多因禀赋不受,又食鱼虾等腥荤动风之物;或外感风寒,风热之邪,郁于肌肤,或因饮食失节,胃肠实热,不得透达,郁于肌肤;或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灼伤阴血,复感风邪所致。中医辨证分型有以下3种。

(1)风热型:起病急骤,风团色红,灼热剧痒,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或有呕吐、腹痛,遇热皮疹加重。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2)风寒型:皮疹色淡,遇风寒加重,多在冬季发病,腹胀满,口不渴。舌质胖淡,舌苔白,脉浮紧。

(3)气血两虚型:多为慢性荨麻疹,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数年不愈,此起彼伏,常在劳累后加重,伴头晕乏力,失眠。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缓。

(二)自己治疗的方法

1.禽蛋疗法

(1)二仙乌鸡汤:乌鸡1只(大约600克),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当归5克,牡丹皮5克,巴戟天5克,生姜3克,葱3克,食盐4克,味精0.3克。先将乌鸡宰杀后洗净去肠杂,中药装布袋,一起放入锅内,加佐料和水600毫升,大火烧开,小火煨炖至鸡烂,捞去药,鸡切块放回汤中,加味精调味即可。吃鸡喝汤,每周1次,分2次食完。本方调补冲任。荨麻疹。症见风团常在月经前数天出现,往往随月经干净而消失,常伴有月经不调或痛经

方解: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均为调补冲任之要药;当归、牡丹皮清热、活血化瘀;与鸡肉相伍,对因冲任不调所致之荨麻疹反复发作者效果良好。

(2)路路通蛋:鸡蛋2个,路路通10~20克。先将路路通加水250毫升,煎煮15分钟,去渣取汁,打入鸡蛋,加入冰糖10克调味。吃蛋饮汤,每日1~2次,连服3~5日。本方祛风通络,利水除湿。适应于治疗荨麻疹。症见遍身有风团块,瘙痒难忍,见风加剧。

方解:中医学认为,荨麻疹的病因以“风”邪为主,故治疗时以祛风通络为主要方法。方中路路通味苦性平,通行十二经络,功能祛风通络,利水除湿,与鸡蛋同用,寓治疗于饮食之中,对荨麻疹效果良好。

2.偏方疗法

方一:薄荷6克,桂圆干6粒。将薄荷和桂圆干放入杯中,冲入沸水,浸泡10分钟后饮用。适应于治疗慢性荨麻疹。

方二:白僵蚕120克,蝉蜕60克,大黄240克,姜黄18克,黄酒120毫升,蜂蜜15毫升。先将前4味研为细末,每次6克,用黄酒和蜂蜜混合送服,每日2次。适应于治疗荨麻疹风热型。

方三:荆芥穗30克。上药研为细末,均匀撒于患处,然后用手掌反复揉搓。轻者,1~2次,重者,3~4次即可痊愈。适应于治疗荨麻疹风寒型。

方四:黑芝麻、白糖各9克,黄酒1小盅。将黑芝麻研碎,加入黄酒和白糖,调匀,上锅蒸半小时,早、晚空腹服食。适应于治疗慢性荨麻疹。

方五:香菜适量。将香菜洗净,放入沙锅中,加水煎汤服用,每日2次。适应于治疗荨麻疹风寒型。

方六:蝉蜕2份,刺蒺藜1份。上药炒焦,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10克,每日2~3次。适应于治疗荨麻疹风热型。

3.验方疗法

(1)桃红四物汤:当归12克,熟地黄、川芎各15克,白芍10克,桃仁6克,红花4克。风热型者,酌加地肤子、徐长卿、苦参、蝉蜕;风寒型者,酌加桂枝附子气虚卫阳不固者,加黄芪白术防风。头煎加水600毫升,煎半小时,取汁300毫升,2煎加水200毫升,取汁100毫升,两煎混合,分早、晚2次服用,10日为1个疗程,可治疗1~4个疗程。本方补血活血。治疗慢性荨麻疹79例,治愈37例,好转36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92.4%。

方剂来源:福建中医药,2002,33(1):42。

(2)荨疹汤:党参、黄芪各20克,当归、何首乌生地黄各15克,赤芍、川芎、白僵蚕、玄参、蝉蜕、炒蒺藜各10克。热盛者,酌加忍冬藤、蒲公英夏枯草;湿盛者,酌加苍术、薏苡仁、泽泻;挟瘀者酌加牡丹皮、红花、丹参;风盛者,酌加荆芥、防风、乌梢蛇;食鱼虾易诱发者,酌加山楂、鸡内金、苏梗。每日1剂,早、晚分别服用,2周为1个疗程。本方祛风止痒,祛瘀消斑,益气固表。治疗荨麻疹40例,治愈15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87.5%。

方剂来源:四川中医,2000,18(8):50。

(3)桂枝浮萍汤:桂枝、防风、苍术、薏苡仁各15克,浮萍、皂角刺各10克,地肤子20克,蚕沙25克。每日1剂,水煎2次服,取汁300毫升。混匀,早、晚温服,晚间服药后盖被取微汗。忌食鱼、虾类食物。本方疏风清热,祛湿止痒。治疗荨麻疹50例,痊愈46例,好转3例,无效1例。(www.xing528.com)

方剂来源:中医药学报,1998(3):43。

(4)养血祛风止痒汤:生地黄、当归、徐长卿各20克,白鲜皮15克,赤芍、牡丹皮各12克,荆芥、防风、蝉蜕、苦参、白僵蚕各10克,甘草3克。气虚明显者,加黄芪18克,白术10克;瘀血明显,有色素沉着者,加桃仁、红花各10克;冬季发作者,加桂枝9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养血,祛风止痒。治疗荨麻疹48例,痊愈20例,占42%;有效26例,占54%。

方剂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7,11(3):189。

(5)祛荨汤:荆芥、防风、牡丹皮、赤芍、连翘各10克,生地黄、炒酸枣仁各15克,金银花、夜交藤各20克,白鲜皮、沙苑子各12克,蝉蜕9克,甘草6克。瘙痒甚者,加白僵蚕9克;便秘者,加大黄6克;便溏者,加茯苓15克。每日1剂,水煎服,3日为1个疗程。本方疏风,清热,凉血。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60例,痊愈54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

方剂来源:河北中医,1995,10(3):40。

(6)益气养血祛风汤:生黄芪、何首乌各15克,白术、当归各12克,防风、赤芍、沙苑子、白僵蚕各10克,全蝎3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本方益气养血,祛风。治疗慢性荨麻疹20例,治愈15例,有效5例。

方剂来源:湖南中医杂志,1994,10(5):37。

(7)冬瓜皮汤:冬瓜皮(干品)100克,荆芥、金银花各20克。风寒型者,去金银花,加桂枝2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半小时,取汁200毫升加入白糖适量温服,剩余药汁洗浴全身,皮疹部位多浸洗。每日1剂,每日2次,5日为1个疗程,至皮疹消退。本方止痒,清热祛风。治疗急性荨麻疹50例。结果:治愈40例,占80%;显效6例,占12%;好转3例,占6%;无效1例,占2%。

方剂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995,14(6):252。

(8)疏肝养血汤:生地黄、生黄芪各30克,何首乌、柴胡各15克,当归、牡丹皮、赤芍、白芍各12克,山栀子龙胆草各10克。奇痒者,酌加刺蒺藜;湿甚者,酌加薏苡仁、苍术,恶风者,酌加防风、浮萍。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口服。本方舒肝理气,养血柔肝,祛风止痒。治疗慢性荨麻疹31例,痊愈29例,好转2例。

方剂来源:光明中医,1997,12(3):44。

4.梳头疗法

(1)梳头疗法治疗荨麻疹常用的穴位及穴区治疗带(图6-1):①头部治疗区:囟会区、本神1区(双侧);②头部全息穴区带:额旁1带(双侧)、顶颞后斜带(双侧)、风池(双侧);③配穴:肺、内分泌肾上腺及相应穴位。

(2)具体治疗操作方法:①持梳呈90°,梳齿深触囟会区、本神1区(双侧),用厉梳法上下梳刮3分钟,频率每分钟60次;②用梳角按刮风池(双侧)穴位各3分钟,每分钟80次;③用梳棒按揉肺、肾上腺、内分泌穴位各2分钟,每分钟60次。

(3)注意事项:①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食蔬菜、水果等清淡食物;②平时要积极寻找并切断过敏原,忌食辛辣、鱼虾、烟酒等。

图6-1 梳头疗法治疗荨麻疹常用的穴位及穴区治疗带

5.指压疗法 指压耳穴、肺、神门、荨麻疹点。将王不留行置于小块方形胶布上,准确地粘敷于两侧耳穴,予以适度的揉、按、捏、压,每日揉压5次,每次15分钟,隔日更换1次,10日为1个疗程。适应于治疗慢性荨麻疹。

注意事项:①首先要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②避免食入诱发荨麻疹的食物和药物;③积极治疗胃肠道、内分泌等疾病。

6.刮痧疗法

(1)概述。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表虚,风寒,风热蕴结肌肤或禀赋不耐,过食膏粱厚味而致肠胃不和,温热郁于肌肤而形成。

现代医学认为。进食鱼、虾等食物,接触粉尘、昆虫叮咬等,以及服用某些药物,日光、寒冷、摩擦等物理作用,精神紧张等均可引起本病发生。

(2)刮治部位及方法(图6-2):①刮风门、肝俞、肩髃、曲池;②点揉鱼际;③刮委中、阳陵泉;④刮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3)注意事项:①脱离过敏原与过敏环境,注意对病因进行治疗;②应多食蔬菜水果,多喝茶水,发病期间忌食鱼、虾、蟹等食物;

图6-2 荨麻疹刮治部位

③病情严重者,如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应到医院治疗,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