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后血晕:原因与症状

产后血晕:原因与症状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产后血晕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坐起,甚则昏不知人者,称“产后血晕”,又称“产后血运”。两者均可出现神志不清,但产后血晕无四肢抽搐与角弓反张。

产后血晕:原因与症状

第一节 产后血晕

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坐起,甚则昏不知人者,称“产后血晕”,又称“产后血运”。临床有闭证、脱证之分。

本病始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产后血运闷候》:“运闷之状,心烦气欲绝是也。亦有去血过多,亦有下血极少,皆令运。”唐代《经效产宝·产后血晕闷绝方论》首见“血晕”一词。宋代《产育宝庆集·卷上》认为是由于“产后气血暴虚,未得安静,血随气上,迷乱心神,故眼前生花,极甚者,令人闷绝不知人,口噤神昏气冷”。明代《景岳全书·妇人规下·气脱血晕》以“气脱血晕”立论,认为其本为虚:“气脱证,产时血既大行,则血去气亦去多,致昏晕不省……血晕之证,本由气虚,所以一时昏晕。”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产后出血引起的虚脱、休克,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后心衰,或羊水栓塞等病症,是产后危急重症之—,若救治不及时,往往危及产妇生命,或因气血虚衰而变生他疾。

一、临床诊疗思维

(一)病因病机分析

本病的病机主要为血虚气脱,心神失养;或血瘀气闭,心神蒙蔽而见晕闷,甚则昏不知人。导致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有失血过多、瘀血不下,临床分别表现为脱证和闭证。

1.血虚气脱 产妇素体气血不足,或产时失血过多,致气随血脱,阴脱阳浮,心神失养,而见血晕之脱证。

2.血瘀气闭 素体阳气虚,或感受寒邪,或素有癥瘕,或产时情绪过度紧张,致寒凝血脉,或气滞血瘀,以致恶露涩少,血瘀气逆,阳气不通,心神蒙蔽而见血晕之闭证。

(二)诊断思维

1.辨病思维

(1)诊断要点

①病史:多有素体气血不足,或曾患慢性消耗性疾病血液病,产时过度紧张,难产、急产、滞产等病史。

②症状:在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子宫出血量超过500ml;或24小时后,于产褥期内发生子宫大量出血;或在新产后恶露排出量少等情况下,产妇突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胸满喘促,痰壅气急,心悸愦闷,烦躁不安,严重者渐致昏不知人。

③检查

病因病机示意图

常规检查:体温血压、呼吸、脉搏心电图记录、心肺功能检测、意识状态等。

产科检查: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子宫收缩情况,有无产伤,弄清阴道出血的来源,观察恶露的量、色、质。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功能检测。

(2)鉴别诊断:本病以异常阴道出血、晕厥或意识障碍为特征,需与其他病因引起的眩晕、晕厥、意识障碍鉴别。

①产后郁冒:可发生于新产后及产褥期的一段时间,系因产后失血多汗,复感寒邪所致。表现为头晕眼花,郁闷不舒,呕不能食,大便反坚,头汗出,但神清,恶露正常。

②产后子痫:产前有肢体面目浮肿,头晕目眩,高血压,蛋白尿等病史,于妊娠晚期、临产时或新产后突发眩晕倒仆,昏不知人,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须臾醒而复发,甚至昏迷不醒。但无出血过多或恶露不下。

③产后痉证:多有产伤史,产后数日始发,症见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口噤、角弓反张。两者均可出现神志不清,但产后血晕无四肢抽搐与角弓反张。

2.辨证思维 根据恶露的多少及全身证候辨证,分为虚脱、实闭两类证候。恶露量多,面色苍白,烦闷昏厥,冷汗淋漓,目闭口开,手撒肢冷者属虚证、脱证;恶露量少,甚至恶露不下,面色紫暗,心腹胀痛,口噤神昏,双手握固者属实证、闭证。

(三)治则思维

本病属急重证,不论虚、实,都要积极抢救,救脱开闭。应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辨证论治

1.血虚气脱证

【证候】 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突发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愦闷,重者昏不知人,眼闭口开,手撒肢冷,冷汗淋漓。舌淡苔少,脉微欲绝或浮大而虚。

【辨证】 失血过多,心神失养,阴脱阳浮,神明不守,故头晕心悸愦闷,甚则昏不知人;阴血暴脱,气随血泄,阳气衰微,故面色苍白,目闭口开,手撒肢冷;营阴损于内,孤阳泄于外,故冷汗淋漓。舌淡少苔,脉微欲绝或浮大而虚为血虚气脱之象。

【治法】 益气固脱。

【主方】 独参汤(《十药神书》)。

【处方举例】 人参30g。

2.血瘀气闭(www.xing528.com)

【证候】 新产后恶露不下或所下极少,小腹疼痛阵作、拒按,胸闷喘促,恶心呕吐,神昏口噤,不省人事,两手握固,牙关紧闭,面色唇舌俱紫暗,舌苔少,脉细涩。

【辨证】 产时惊恐气郁、感寒,瘀阻冲任,故恶露不下或所下极少;瘀血内阻,气血不畅,不通则痛,则小腹疼痛拒按;血瘀气逆,并走于上,攻心、攻胃、攻肺,攻于心则神明乱而清窍闭,神昏口噤;攻于胃则胃气不降,恶心呕吐;攻于肺则清肃失职,胸闷喘满;瘀血阻滞,经络不畅而拘挛,故双手握固,牙关紧闭。面色唇舌紫暗、脉细涩均为血瘀气阻之象。

【治法】 行血逐瘀。

【主方】 夺命散(《妇人大全良方》)。

【处方举例】 没药6g,血竭末3g。

(五)病程观察

1.在血虚气脱证型中,肢冷汗出,阳虚欲脱者加附子,为参附汤(《校注妇人良方》),回阳救逆;冲任失固,出血不止者加姜炭、荆芥炭以固冲止血;血量多兼见自汗口渴频饮,为气阴两伤,阴损阳脱,加麦冬五味子阿胶、煅龙牡以养阴固脱。

2.在血瘀气闭证型中,大便秘结兼瘀热者,可酌加大黄、枳实以行气泻热;胸满呕恶痰涎较盛者加姜半夏陈皮化痰除满;腹胀痛气郁明显者加延胡索、郁金行气止痛。

(六)预后转归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由于出血过多,阳气暴脱,稍有延误,不能迅速止血,抢救不及时,常可瞬息间死亡。即使挽回生命,亦可因血气虚衰,而致产后缺乳、闭经、血痨,或继发产褥感染。如病情较轻,及时处理,则多能痊愈。

若产时发生羊水栓塞,引起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极其急重,死亡率高,预后不良。

(七)预防与调护

本病多由产后出血发展而来。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分为孕期、产时、产后三个阶段:①孕期必须做好产前检查,加强孕期保健宣传,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并发症,对有产后出血倾向者或有血液病史者,应做好血型鉴定,有贫血者应及时纠正贫血,遇有死胎应及早结束妊娠;②产时正确处理各个产程,尤其是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切勿过早按摩或挤压子宫或牵引脐带,遇有急产、滞产、羊水过多、双胎、巨大儿等,于胎儿娩出后勿忘记立即注射子宫收缩药;③产后方面,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如发现胎盘有缺损,应立即探查宫腔,取出残留的胎盘组织,同时按摩子宫,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出血情况。

产后出血的病情发展极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休克,甚至死亡,因而对产后出血的治疗必须把握诊断和治疗时机。中药治疗产后出血,对由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有效,而对产道损伤、或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胎盘因素和产科并发症等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都需配合西医疗法,综合治疗才能脱离危险。

(八)疗效评定

1.治愈 产后出血止,纠正贫血,各项检查正常。

2.好转 产后出血明显减少,症状减轻,各项检查尚未完全恢复正常。

3.未愈 产后出血量多,出现休克等,发展为席汉综合征等。

二、名家医案

戴树生医案——血瘀气逆,扰乱神明,蒙蔽清窍

雍某,女,24岁,已婚。

【就诊日期】 1966年4月3日。

【主诉】 新产2天,忽病神经错乱。

【现病史】 患者新产2天,忽病神经错乱,昼夜哭笑骂詈。诊见患者四肢抽搐,两目怒张,并询得产后恶露甚少。

【查体】 切其脉沉而涩,触诊小腹拘急拒按。

【诊断】 产后血晕。

【辨证】 血瘀气逆,扰乱神明,蒙蔽清窍。

【治法】 调气活血、行瘀为治。

【方药】 当归尾、益母草、香附各12g,赤芍川芎莪术、桃仁、炙甘草各10g。1剂。

二诊:神志清楚,抽搐已平,恶露已下,转危为安。是夜进糜粥1碗,家人皆喜。守原方减莪术、桃仁,加党参黄芪各15g,2剂。过5天患者家人来告,服药后少加调理,诸恙已愈。

【按语】 产后血晕,临证当辨虚实;因血虚而致晕者,当以补气养血为主;因血瘀而致晕者,方以活血逐瘀为治。本证起病仓促,安危系于顷刻,若辨证不清,每易误人。本案属血瘀产后血晕,方用当归、川芎活血养血,赤芍、益母草、桃仁、莪术祛瘀生新,香附子理气行滞,炙甘草和中益气。瘀血得去,新血自生,邪去正复,所谓不可畏攻而养病也。

[选自戴晨光.戴树生治疗妇科疾病验案举隅.湖北中医杂志,2000,22(8):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