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现个人理想,与父母微沟通、孩子微动作

实现个人理想,与父母微沟通、孩子微动作

时间:2024-01-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只想做我想做的那类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如果每个妈妈都能像刘丽一样支持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也许这个社会就会多很多各行各业的能人。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想做的那类人吧,相信孩子的选择,孩子一定会觉得幸福的。于是,母女间进行了一次很严肃的交谈,那时谢军才十二岁。然而,事情并没有像我们所预想的那样顺利。

实现个人理想,与父母微沟通、孩子微动作

我只想做我想做的那类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人最渴求的方向,执行并实现梦想,是人在这个世界上活过一回的最鲜明的证明。著名诗人纪伯伦说:“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当孩子有梦想,便会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创造不辍,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曾经有人对爱迪生毕加索达尔文等成就卓著的人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这些人在小时候都有一个五彩缤纷的梦,而他们终生所努力奋斗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所以说,没有梦想的孩子是没有未来的,也不会有很大的作为。因此,爸爸妈妈们在听到孩子说,我要做什么样什么样的人时,一定要支持孩子的想象,呵护孩子的梦想,让他在自己愿意为之奉献的梦想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要将实现自己梦想的希望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这样不仅会加重孩子的负担,还会扼杀孩子自己的梦想,从而每天在压抑中带着不情愿去完成父母的梦想。

一、支持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是父母喜欢的事

每个人都是不尽相同的,唯有找到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潜力,才能做出最好的成就。不要相信一个孩子成才是通过某种公式复制出来的,每个孩子独特的优点就是成功的源泉。

一个人的快乐和他能否做他有兴趣的事情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美国曾经对1500名商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得出结论:追随自己的兴趣并不断地挖掘自身潜力,这样的人不但更容易快乐,而且更容易得到财富和名利的眷顾。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正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他们会更加有动力,有激情将事情做到完美的状态。即便是他们不能从这件事情中获取财富和名利,也会从中获得终生的幸福和快乐。真正的成功是让孩子去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做父母喜欢的事情。每个孩子的路都应该自己去走,任何人也不能代替,父母也不例外

刘丽是一名数学老师,但是她从来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学好数学,而是鼓励孩子花更多的时间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刘丽的大女儿喜欢看小说,于是刘丽每周都会到书店挑选有意思但是也很有教育意义的书给她看,现在她的大女儿已经看了上千本书,而且语文成绩总是满分。刘丽的小女儿喜欢画画,于是刘丽就手把手教她如何用电脑绘图上色,并且把画出来的作品印成彩色的明信片,作为礼物送给亲友。现在她的小女儿获得了很多画画比赛的奖项,成为了学校美术明星。

如果每个妈妈都能像刘丽一样支持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也许这个社会就会多很多各行各业的能人。每个孩子自身都有着巨大潜能,但很多都在父母的压制下没有发挥出来。诚然,帮助孩子发展一项爱好是很好,但是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如果他并不愿意去学,那么这些课程对他来讲就是很折磨人的一件事情了。

二、相信孩子的选择,让孩子成为想成为的人

每个孩子身上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尝试着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想着尽力去做好,做成功。孩子在自主奋斗的过程中,才华和潜能也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关键在于父母要帮助孩子挖掘自己的潜能。只有这样,孩子的才能就可以发挥到最大。作为父母,我们不可以对孩子的兴趣横加干涉,也不能区分对待。不要因为孩子的爱好是弹钢琴就热烈支持,而孩子喜欢美容美发就强烈反对。因为即使在普通的服务行业中也一样可以培养优秀的能工巧匠,如饮食行业中的名厨、美容美发中的名师、服装行业中的设计师等。他们都以自身成才的成长经历表明:发展自己的兴趣,早晚有一天会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孩子是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有他的想法、他的情感、爱好和兴趣,他为何非要按照我们给他设计的路走?孩子,我们可以给他爱,却不可以给他思想。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强行的后果,不仅把学习变成了负担和折磨,也摧残了他的身心健康。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想做的那类人吧,相信孩子的选择,孩子一定会觉得幸福的。下面两个案例,同样是学棋,一个是孩子自己的选择,而另一个是父母的选择,结果如何呢,相信这两个对比的案例能让家长明白尊重和自由的重要性。

案例一:

国际象棋大师谢军在十二岁那年,面临着要么去棋队要么继续上学放弃下棋的选择。她想上学更想去下棋,因为只有她自己知道,只要往棋盘前一坐,她就会无比的畅快、兴奋。而妈妈,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自控系的电子工程师,为独生女儿考虑更多的是她的学业和前途。作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妈妈,既不愿因家长干预断送一个确有天才的棋手,也不愿女儿为此耽误一生。于是,母女间进行了一次很严肃的交谈,那时谢军才十二岁。“你很喜欢下棋,对吗?”小谢军看着妈妈,从没见妈妈这么严肃过,有点儿害怕,但依然点点头。“那好,不过你要记住,下棋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你选择了下棋,今后,就要对自己负责任!”

试想,如果当年妈妈硬逼着谢军读书,压制她对国际象棋的爱好,那么,现在谢军也许会坐在大学的教室里,而我国就会少了一位出色的棋手。(www.xing528.com)

案例二:

大学时,我才接触到围棋,非常着迷。我努力钻研棋艺进展神速,在学校小有名气,曾想把它当作终生从事的职业,却无法如愿。工作这么多年,我自负的,不是自己的专业,而是自己的围棋水平。有了孩子,更想把他打造成国手。他的母亲和我一样,也渴望如此,并竭力支持我。儿子五周岁的时候,我就让他学围棋。一年不到,定为业余一段。棋校老师给他的评语是,记忆力超好;幼儿园老师也说他是班上记忆力最好的孩子。这对我们是多大的鼓舞啊。我们想方设法给他找了本地最好的围棋老师。给他买了大量的围棋书,他还不识字,我就先看书,自己看透彻后,再一题一题地讲给他听。他和同学下棋时,我坐在旁边。一手一手地记棋谱,回来给他复盘。他妈妈也利用出差的机会去了北京,考察了马道、葛道和聂道,甚至都给他将来到北京学围棋选好了道场,找好了住的地方。我们的用心可见一斑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我们所预想的那样顺利。慢慢地,我感觉出他没以前那样投入,好像有些厌倦了。学棋,对他来说,仿佛就是应付我和他妈妈的差事,是任务,是别人强加给他的责任,而不是他的乐趣和爱好了。我们并没因为他的这些情绪而改变方法,仍如往常一样,不管他有多累,每晚至少学一个多小时围棋,休息日时间就更长。这样又持续了几个月。一天,他在棋校下输了一盘不应该输的棋,我非常恼火,回来后,我又给他加课到十一点多,直到他困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才让他上床。上了床,他并不睡,坐在床上,想心思。忽然,他开始抽泣,继而放声大哭,无法自抑,声悲意切,十分的委屈、无助和茫然。长这么大,他哭过很多次,从没这次哭得深切和凄然。我和他妈妈又哄又劝,好不容易才让他平静下来,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他不想学围棋了,你们这样考我围棋,考得实在太狠了,我真的受不了,觉得好累……他的泪水又止不住地流下来了。

等他睡后,我和他妈妈商量,以后再不能这样要求他。他要是真的死活不肯学的话,大人也没辙。学还得让他学,只是对他的态度上不能这么强硬了。

假期,老师又开了几个小班,上小课,问我们上不上。我问了儿子,当着老师的面,他说,让我先考虑一下,考虑一会儿后,他小声地说不想上。再问,他仍然坚持。声虽小,却非常肯定和坚决。有了上次的风波,我也不敢强求他,只得作罢。

因为和棋校校长相熟,我就找他偶尔给儿子补补课,可是他没去两次,下次再骑车到棋校找校长补课,哪怕是到了棋校门口,他也会毅然地从车上跳下来,说什么也不肯进去,那劲头,真有点视死如归。

我有时,就故作轻松,和他开玩笑,问他为什么不喜欢学围棋,可他的话让我大跌眼镜。他说,你以为每个人都像你那样喜欢围棋啊。只有你觉得围棋有意思,不是我,我觉得围棋一点意思也没有,我在围棋里面也找不到快乐。

仔细想想,当初如果让他学围棋时,只当作爱好,对他没那么高的要求,或许会好得多。我发现,围棋,如果让他偶尔玩玩还可以,真的让他当作最重要的事,当作一生必须要做,必须要做好的事,他就不情愿。的确,对他来说,他更加喜欢画画、科学实验、听故事等;做个手工,“发明”个什么小玩意,练一套自己编的“武术”,做个鱼钩、去河边钓鱼……这些事,反倒能让他沉醉其中,快乐很久很久。

建言献策

父母们一定要支持孩子干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尝试着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会想着尽力做到最好最出色,也最容易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才干。如果作为父母,我们也不了解孩子的兴趣点究竟在哪方面,可以让孩子先针对一项课程尽力学三个月,然后再让他自己决定是否愿意去学。作为父母,这时我们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然后帮助他们朝着感兴趣的方向去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