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皖南城市与徽文化:中国想象的双重触动

皖南城市与徽文化:中国想象的双重触动

时间:2024-0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皖南“视变”,徽文化圈的中国想象一个具有鲜明文化特质的地域总是以某种空间与人文形象来构建自己,江浙文人墨士居多,晋蕴商贾,徽产官商。因此,皖南徽文化的特色村落旅游,成为一种追寻这种耕读人家故里的集体朝觐。这些明清“豪宅”的出现,就是中国封建时期资本主义重商文化的明证,也是中国商业创业文化的启蒙。皖南,视已变;徽文化,创造了过去,成就了现在,也必将打造美好的未来!

皖南城市与徽文化:中国想象的双重触动

皖南“视变”,徽文化圈的中国想象

一个具有鲜明文化特质的地域总是以某种空间与人文形象来构建自己,江浙文人墨士居多,晋蕴商贾,徽产官商。自明清以来,徽州地区逐渐显现出一种可与盛世晋商美的强烈的地域文化氛围:耕读人家以或官、或商为荣。长江以南的安徽地区为古徽州,现宣城西南、黄山南部、江西婺源、浮梁地区,而徽文化是以历史上的古徽州府为核心,经由徽州商帮和徽州士人向外传播和辐射,进而影响其他地域文化进程的一种区域性历史文化[1]。皖南自古出才俊,红顶商人胡雪岩陈独秀胡适等都是大名鼎鼎之人物。因此,皖南徽文化的特色村落旅游,成为一种追寻这种耕读人家故里的集体朝觐。

曾经沉睡在连绵的青山绿水之中的古村落,突然之间乘着人文春风,盛开于世人面前。那些被岁月雕磨出来的古老白墙灰瓦,就像一种宗教寺庙建筑至于信徒,成为了当代国人所不可缺省的南下旅途旅行驿站。在黄山山脉的脚下,散落了代表近代中国中华文化精髓的徽文化历史景观。

皖南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一是文化基因所致,二是地利人和之功。文化基因是“忠孝节廉”、“耕读人家”,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心怀敬意,是对祖产、祖物、祖训的铭记、敬重、传承。他们富裕了,就修建家族祠堂,摆放先祖牌位以歌功颂德和继承遗志,光宗耀祖。徽文化中对于忠、孝、廉、气节的重视内化到通过修建祠堂、摆放祖牌、刻录祖训、记录嘉奖、描绘理想、刻绘精致版画来诠释一种成就感[2]。一代代的子孙为了追求成就感而兢兢业业,禀记通过读书和耕耘来获致各种成就。耕读人家就是文化学习与实践耕耘结合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徽文化与徽商文化的天然结合,成就了一代代徽人的光荣与梦想[3]

地利人和之功在于这些象征徽文化的古色古香的历史村落以一种集体文化记忆的方式历经各种浩劫,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灾难还能幸存于世,这就不能不归于这些散落于层峦叠嶂、群山怀抱之下的地利之优了。从交通上看显得相对偏僻,在没有柏油马路的时代,要深入这些地方去打砸抢是一件非常费事的苦差。同时由于交通闭塞与资源不足,在改革开放以后没有特别大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大兴土木的村落空间变局。另外,由于那里的民风淳朴,古风遗留,大凡都通过将祠堂改成小学堂或柴火房而幸免于各种政治战争之乱。龙川、棠樾、西递、宏村等都保留了完整的古村落,与那里现代化痕迹的相对缺失不无关联。可是对于善于破坏型建设的中国城市居民来说,那里的古村落不失为中国明清建筑的原生态博物馆,成为了艺术系学生写生必去之地。

徽文化圈将建筑形态的完美呈现、名人故院的完好保存、青山绿水的天然氧吧结合成为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时期的稀缺性视觉资源。歙县、西递、宏村、龙川、李坑、江湾村,山体掩映之下,层次分明的油菜花,包围了一座座白墙灰瓦、小桥流水的天然水彩视界,成为国人对故乡山花烂漫、溪水潺潺、鸟语犬吠、古木丽影的记忆。这种记忆是一种对故土的向往与落叶归根的梦。

胡氏宗族气势不凡。背山面水,原处高峰守望,村内小溪横穿而过,那小桥、独木桥、小溪旁的古树,为两旁的民宅带来了希望和便利。胡氏宗族所展现出来的格局,印证了家族的兴旺、祖宗的显耀。都说这里风水绝佳,山水灵秀、紫气升腾。村外小河对岸,丛林深处还有一座小庙,庇佑着这个村落的千年兴旺。胡氏宗祠里面的牌位与雕刻,记录了皖南胡氏家族的光辉族谱,从尚书侍郎、知县一个都不缺。

棠樾牌坊记录了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忠、孝、节、义。从村外到村里,村里到村外,忠、孝、节、义、节、孝、忠,七座忠孝节义大牌坊宏伟壮观地彰显了这个皖南村落古老家族对传统文化的至高追求。这里还有第一次为女性的贞节立的牌坊,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让女人牌位第一次进入只有男人才能享受的祠堂。可见这一带人的独创与开拓精神。

西递与宏村,则成为了“徽商”的大本营,几百年前那里就频出“企业家、富翁”。以他们为代表的徽文化,打破了对“商”的歧视,开始大张旗鼓地鼓励营商,将“创业、守业、营商也好”的重商主义践履于家训规导之中,并走出了大量的徽商,行商于全国各地,比如扬州盐商、茶商,上海的丝绸商等。宏村首户陈家的大院竟然还专门设立了抽烟房、书房、秘书房、贵宾厅、普客厅等五星级宾馆般的豪宅。这些明清“豪宅”的出现,就是中国封建时期资本主义重商文化的明证,也是中国商业创业文化的启蒙。(www.xing528.com)

徽商文化的精髓就是在承继中国儒家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而兴起[4],徽文化就是在传统学而优则仕、忠孝节廉义的熏陶中不断获取了站在各个时代前列的人才之高权。同时清朝中期以来逐渐兴起的资本主义重商文化,使得这一带的人走出家园,走遍世界成就财富梦想,将儒家文化与资本主义重商文化融为一体,打造出了红顶商人的官商结合的新模式。

皖南,视已变;徽文化,创造了过去,成就了现在,也必将打造美好的未来!

【注释】

[1]赵中枢,胡敏.徽文化背景下的绩溪名城保护——绩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新探索[J].城市规划通讯,2007(4)

[2]吴春梅.乡土观念与文化认同——从徽文化谈起[J].中国发展,2007(1)

[3]张尚正.经济全球化与徽文化的传承发展[J].黄山学院学报,2004(1)

[4]曹志.略论徽商、徽文化及其时代意义[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