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申 论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申 论

时间:2024-03-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语言不通顺,就不能恰当地表情达意,你的意思就不能被人们了解。要使语言简明,不单纯是外语言的问题,决定性的是内语言的明确。据冯雪峰在《鲁迅先生的逝世》中回忆:鲁迅对这“空头”两个字,觉得很满意。语言生动,首先要求的是材料的新鲜,见解的独到。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申 论

第三节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一、准确

所谓准确,就是要求语言能真实地再现事物,贴切地表达思想。内(思想)外(语言)一致,即“词义相符”是用语准确的基本含义。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曾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去寻找,直到找到了这个词,这个动词和形容词,而绝不要满足于“差不多”,绝不要利用蒙混手法,即使是高明的蒙混手法。

这就是著名的“一词说”。无独有偶,中国传统的“一字师”,也是这个意思,都是要求我们精选最准确的词语来叙事、状物、表情、达意。要做到这一点,下笔之前,要对所反映的事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把握住事物的基本特征;下笔之时,要从自己的语库中用心挑选出最恰当的一个词去表现它,才能反映出事物的真实面貌。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的基本经验》中,有这样一段总结性的文字:

回首这十三年,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成绩来之不易。我们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我们能取得这样的胜利,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靠的是党的高度团结统一,靠的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奋斗。

这里,江泽民同志使用了“回首”、“走过”、“平坦”、“来之不易”、“从容应对”、“战胜”、“经受”、“排除”等一系列词语,表述得非常准确。

二、通顺

所谓通顺,就是合语法和合逻辑。语言不通顺,就不能恰当地表情达意,你的意思就不能被人们了解。

语法,即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总结出来的用词造句的规则。词法和句法都是语法。说一句话,主、谓、宾、定、状、补,各种句子成分,该有的都应有,不能残缺不全;该放在什么位置就放在什么位置,不能随意搭配;该按什么顺序就按什么顺序,不能颠三倒四;复句间的关联词语要搭配得当,不能互相脱节。

合逻辑,就是符合人们思维的规律,符合事物的情理,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有据。前后要有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整篇文章、一段话、一句话,都要考虑是否合逻辑的问题。

在多数情况下,语言合语法的就是合逻辑的;但有的时候语言符合语法规则,不一定符合逻辑。只有既合语法又合逻辑,才算是通顺。

学习一些语法和逻辑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在平时的训练中,写出初稿之后,自己朗读两遍,看看顺不顺口,从中发现问题,认真地加以修改,也就把文章写得通顺了。

三、简明

所谓简明,是指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准确的内容。就是说,用语要经济,要讲究实效,要以质量取胜,在不影响表意的前提下,能少说一句就少说一句,能省一个字就省一个字,以突出精要的东西。

要使语言简明,不单纯是外语言的问题,决定性的是内语言的明确。只有对事物认识深刻透辟,才能抓住问题的要领和症结,才能把复杂的事情写得简洁明确。相反,一些冗长累赘的文章,恰好说明作者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纷繁的现象上,言不及义,在那里作表面文章。

用语简明,还必须端正文风。有些作者喜欢堆砌形容词,或故作高深,脱离内容而片面追求形式,结果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把文章写得又臭又长。孔子说过,“辞达而已矣”,说的是用语能够表达意思就够了。老舍也说,“少用那些乱七八糟的修辞”,“要知道:不用任何形容,只是清清楚楚写下来的文章,而且写的好,就是最大的本事,真正的功夫”。看来,要使文章语言简明,必须有这种结结实实的“真功夫”,而摒弃那些花里胡哨的“空架子”。

用语简明,也有技巧问题。要提炼出最富表现力的语言,以少写多,给读者留下开阔的可供回味的艺术空间,做到藏而不露,弦外有音,确需作者煞费心思。鲁迅杂文《死》中有这么一条:“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其中的“空头”一词,原稿中没有,是作者后来同冯雪峰商量增添的。它好就好在极简明形象地揭示了那类不学无术,却拉文艺作大旗的冒牌文人的特征,同时还避免了片面性。据冯雪峰在《鲁迅先生的逝世》中回忆:鲁迅对这“空头”两个字,觉得很满意。他在原稿上添上了,躺回藤椅上去以后,还笑着说:“这添得好。只两个字,就将这些人刻画得活灵活现了。这就是住在上海的好处,看多了这些空头人物,才能想到这两个字。”

四、朴实(www.xing528.com)

所谓朴实,就是用语要朴素自然,通俗易懂。

朴实的语言,是真切的语言,容易理解的语言。它不仅具有外语言的自然美质,而且具有内语言的真挚内涵,因而它虽然是极普通的字句,却有感人的力量。

写文章是给别人看的,别人能够看懂,写作目的才能实现。因此,尽管讲的是深奥的道理,会写文章的人往往像是叙家常,用最平常的词语,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免得读者只顾费心琢磨难以读懂的词语,忽视了对内容的领会。有些文章,由于语言艰涩、生僻古怪或大量搬用术语,使读者感到眼花缭乱、不知所云,从而望而生畏、读而生厌,破坏了文章的可读性。

有人以为朴实的语言缺乏艺术性,这是错误的理解或门外之谈。苏武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峰峰,色彩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这不是平淡,而是绚烂之极,说的是老熟的平淡语言才是最富艺术性的语言。李涂在《文章精义》中说得更具体:“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曲,而难于直;不难于细,而难于粗;不难于华,而难于质。”要使语言达到这种拙中见巧、直中见曲、粗中见细、平中见奇的境界,就需要更深厚的艺术功力。在有经验的作家眼里,这种有真意、不卖弄的“本色语言”,被视为“上乘”的语言。

五、生动

所谓生动,是指语言新鲜、活泼、富有形象性。如果说,准确、简明、朴实是强调语言要恰当地反映客观实际,那么,生动则是强调语言的表达效果,即把语言运用得富有文采。“言以文远”,语言有文采,才能吸引人,打动人;“文乏异彩,昏睡耳目”,语言缺乏文采,提不起读者的精神,就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量。

语言生动,首先要求的是材料的新鲜,见解的独到。生动的语言形式同新颖的思想内容是一致的,语言的创新常常就是内容的出新。缺乏这个基础,语言是生动不起来的。其次,还必须注意语言形式。

六、通俗易懂,平实朴素

申论写作一般要求解决的问题都是非常具体的问题,所以,语言上一定要通俗易懂、平实朴素。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求作者写得深入浅出。所谓深入浅出,就是要把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平易通俗的论述结合起来。申论的第三题主要是讲道理的,道理要讲得正确,讲得深刻,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益;同时,道理还要讲得通俗浅近,平易近人,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一篇文章内容再好,如果文字艰深晦涩或者任意搬用连作者自己也不懂的词汇,使读者莫名其妙,申论也就难以发挥作用了,自然也不可能获得比较理想的考试成绩。

深入浅出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文章作者对所论证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问题有充分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才能把道理讲得深刻且讲得通俗易懂。这里有作者的写作态度问题,也有语言技巧问题。

七、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

一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所谓才华,故意将文章写得晦涩难懂,其实这绝对是一种错误的写作观念。一篇文章要真正发挥它的作用,首先要让人爱读,让人能读进去才行。否则,如果我们将文章写得让一个人也看不懂,这样的文章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申论写作不仅要在道理上说服读者,还要在感情上打动读者,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作者对他所论述的事物,或褒或贬、或爱或憎的态度,要旗帜鲜明。人们常说“通情达理”,“情”和“理”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情为理服务,理借情动人。申论写作应当是有感而发,这样才能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申论的作者只有对所评论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才能有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并自然而然地在文章中表现出来。我们的申论作文所表现的情感应当是健康的、高尚的、发自内心的情感。所以,申论文章既要对事物有科学的分析,同时又要有作者的真实感受。情理交融的文章,既可以帮助读者明辨是非,又能使他们受到启迪和感染。

八、言简意赅

言简意赅是文章写作中的一种境界,是语言使用上的一种境界。申论作文的作者要对所要评论的问题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弄清楚问题的实质,这样才能用最少的语言讲出最清楚的道理。但是,如果作者自己的思想就懵懵懂懂,分不清矛盾的主次,抓不住问题的要害,也弄不清读者的思想症结所在,道理就很难讲清楚,更谈不到写得“道理实在”了。

要做到言简意赅,就必须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说实话,讲真理,对问题不夸大,不缩小,尊重事实。当然,申论作文要有感而发,但却不能用感情代替政策,不能只图写得痛快,关键是要解决实际问题。

九、长短适宜

一般地说,文章能写短尽量写短,能用一个词表达的就不用第二个词。只有这样,文章才能做到言简意赅。尽管申论作文是有一定字数严格要求的,但也要尽量做到这一点。考生务必在其规定字数的范围内做文章,但是在一般练习的时候,还是应当在“思想内容第一”的前提下,力求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我们如果分析一下有些本来可以写得短小精悍却写得冗长拖沓的申论答卷就会发现,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贪大求全的思想作怪,似乎文章不长一点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水平,显不出内容的重要;其次,对读者的情况不了解,认为读者什么都应该知道,什么都想告诉读者。

这样的文章自然就会冗长乏味。申论作者不能把读者看成是什么都不懂的人,而是应当根据文章内容,针对读者的需要,力求言简意赅,这样的作文才是最为理想的申论作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