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作文技法,化用词句法:运用词句法

高中作文技法,化用词句法:运用词句法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的题目“一蓑烟草任江平”巧妙地化用苏轼的词句“一蓑烟雨任平生”,借

高中作文技法,化用词句法:运用词句法

化用词句法

技巧点拨

题目是文章的眉目,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的内容,可以体现全文的思路,可以蕴涵全文的主旨,可以表明全文的特色,能给人清新脱俗,耳目一新的感觉,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起读者仔细阅读的兴趣,能使文章起到眉目传神的妙用。

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文章的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三是可以借助语典的丰富内涵拓展文意。如:台湾作家三毛散文《蓦然回首》,化用的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名作《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文字间流露出的对青春的留恋和内心淡淡的忧愁,正如那蓦然回首之后的朦胧飘摇,诗的意境恰当地描画出作者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巧的是,白先勇先生也有一篇同题的作品,他的“蓦然回首”更多地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同样的化用诗词为题,不同的作者,却能幻化出不一样的意境,这也是以诗词入题的特别之处吧。

出色的考场作文题目要既简洁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能启发读者的思维,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对于考生来说,巧妙地化用烂熟于胸的诗词、名言,能收“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如在1999年高考中有一位考生这样拟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对记忆移植的困惑》,作者巧妙地引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诗句入题,表现对“记忆移植”的困惑与思考,一下子就扣人心弦,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运用古诗词或成语典故来作标题,可以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不同凡响的写作功底,成为考场上常见的一种拟题方法。

巧妙地运用古典诗词中的语句,或营造意境,或点明观点,可以原诗文完整借用,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写。如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作文题《绕树三匝,何枝可依》,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作文题《草色遥看近却无》,2006年高考语文(福建卷)作文题《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00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题《此时无声胜有声》,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作文题《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望而知,以上五个题目全是直接引用,显得文采斐然,十分出众。而以下这些文题:2006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作文题《臭皮匠如何顶得上诸葛亮》,2007年高考语文(山东卷)作文题《记忆之树常青》,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作文题《帮助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200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题《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2007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作文题《国语失语症猛于虎》,则是对“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生命之树常青”、“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苛政猛于虎”的翻新,非常新颖、恰当。由此看来,有些现成的名言警句诗词,若原封不动地拿来做标题,可能与文章中心有出入,这时我们可以巧加改造,增删或变换个别词语,翻出新意,以达到耐人寻味的效果。

一些经典名篇的题目或文中的名言名句,也是考生拟题时汲取灵感的源泉。如2001年高考高分作文《阿Q新传》、《朱贵开店》、《西游记后传》,2002年高考高分作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红与黑》、《孔雀东南飞》,2003年高考高分作文《大雪无痕》、《傲慢与偏见》、《刺秦》等;又如仿拟名篇标题的《“吾”邦惊诧论》、《爱,是怎样炼成的?》,源自鲁迅狂人日记》的《救救孩子》等。

拟题要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体裁出发,做到准确、简明、醒目、新颖、有诗意。直接引用或间接改动现成的诗文、歌曲、影视广告等,能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这就要求考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阅读和生活中积累有特色的语句,化为自己的生花妙笔。

范例导引

一蓑烟草任江平

时间的流逝,荡涤旧迹,仅留下微末的平淡与悲哀。濮水之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

或喜甘甜之味,或爱亦苦亦甜的刺激,谁人如你——庄子,淡泊一切,与道合而为一,只偏执着那淡淡的清白。

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品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鸟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处逢生,给人以宁静致远,给人以超然物外,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www.xing528.com)

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无路可走之时,望见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澄澈至极,悠悠远远,望断天涯路。

我以为你是孤独的,你却告诉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号啕,原来你早已看透了生死,望穿了红尘。何以赞美你的平淡,我早已词穷。

念往昔,繁华竞逐。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大自然的无穷。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甚至你了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何去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氤氲之间,明月可掇,你在独自守望那明月,以至于在人们高枕无忧之时那皓白之月不会迷失——只因你这颗平淡的心相追逐。世人笑你疯癫,你淡漠的眼神却摄人无语,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却早已悠然飘远。

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

教我如何追寻你的步伐,那美至于无所适从的精髓;教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那平淡而超然的态度。

这便是你吧,淡淡如泉水,你偏执的追逐,泉边那飘扬的一片缟素,是为你而起的缥缈之歌。

(福建一考生)

秘诀解读

本文采用了文化散文的写法,作者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历史舞台,与我国古代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直面交谈。在行文思路的设计上,作者巧妙转换时空,一会儿上下几千年,让自己的思绪飘然回归历史,与庄子对话,与神人交流;一会儿掉转思想的缰绳,载着哲人庄子来到当今,从而探索为人处世,使文章显得思绪广阔而富有灵动性。

本文的题目“一蓑烟草任江平”巧妙地化用苏轼的词句“一蓑烟雨任平生”,借以表达对自然、淡泊的人生境界的追寻。与正文相照应,在文章风格上呈现出统一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