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退役军人杨正国:从装卸工到创业成功

退役军人杨正国:从装卸工到创业成功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装卸工到董事长——记陕西神木县退伍军人杨正国杨正国,1958年生于陕西神木县,1977年入伍,先后在罗盛教生前所在连当战士、班长,1981年退伍,现为陕西神木津华绒毛企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精华——AGG活性炭有限公司、陕西津津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陕西神木精华大酒店总经理。在陕西神木县,杨正国的名字家喻户晓。杨正国知道这消息后,主动找上门要求承包。杨正国倾其资金在家乡投资。

退役军人杨正国:从装卸工到创业成功

从装卸工到董事长——记陕西神木县退伍军人杨正国

杨正国,1958年生于陕西神木县,1977年入伍,先后在罗盛教生前所在连当战士、班长,1981年退伍,现为陕西神木津华绒毛企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精华——AGG活性炭有限公司、陕西津津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陕西神木精华大酒店总经理。

在陕西神木县,杨正国的名字家喻户晓。1981年,退伍回乡的杨正国,怀着对黄土地的一腔深情,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在短短的15年时间里,辞去公职,扔掉“铁饭碗”,“下海”办起私营企业,其档次规模在陕北堪称一流,并以私人名义与港商台商合资办企业。

杨正国退伍回乡时,分配在县玻璃厂当装卸工人。两年后他辞去公职,一步一步走上了经商之路。

商场如战场,虽然看不到炮火硝烟,但也处处潜伏着危机和风险。杨正国刚筹办振华实业公司时,发出去上百封请求合作的信函,没有一件回音,上门联系也都吃了“闭门羮”,只好靠着1000元资金,与两个退伍战友经营服装、百货,渐渐滚雪球似的发展起来。

杨正国心里始终揣着一个理,做生意不能只顾赚钱,只要对家乡建设有利,赔本的买卖也做。1987年,神木县供销公司亏损50万元,濒临倒闭。杨正国知道这消息后,主动找上门要求承包。他找到公司领导说:“赚了钱是公司的,亏了算我自己的。”公司领导对他的胆识十分赏识,当场与他签订3年承包合同。他大胆进行改革,调整人员编制,整顿工作秩序,改善经营结构,3年后债务全部还清,公司生意日渐红火。此时,杨正国才放心地将这个公司交给县里。有了苦心经营的成功经验,杨正国的生意越做越大,资金积累日渐增多,到1990年底,仅给国家上缴利税就达100多万元。同时,在天津、广州各设了办事处。有人以为杨正国不会再回陕北的黄土地,而杨正国说:“陕北的黄土地养育了我,我离不开乡亲,我自己富了不够,家乡富起来才是我的理想。”

杨正国倾其资金在家乡投资。随着神府煤田的大规模开发,流动人口的增多,神木县原有的饭店旅社已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杨正国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于1991年4月投资67万元创办了陕北第一流的精华大酒店。他办酒店的宗旨是“保本经营、引导消费、三年后再盈利”。他把酒店的质量视为生命,酒店的3个经理和服务小组全部经过严格的培训。有人问杨正国为什么要把酒店办得高雅气派,杨正国说:“我办酒店出于三种考虑,一是为陕北人争光,让外地人更多地了解陕北;二是通过酒店这个窗口了解外面的世界;三是对地方的饮食文化实行引导。”随后,他又瞄准家乡红枣、煤炭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这一优势,四处奔波,寻求合作,分别与港商台商合资创办公司,生产活性炭和“妇乐康”红枣营养液。1993年,杨正国了解到国际市场羊毛羊绒畅销,又创办了津华绒毛有限公司,经销陕北羊绒,产品远销独联体、东南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杨正国创办经济实体赚了不少钱,他明确表态:“我的资金,一是用于扩大再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二是为家乡建设做实事办好事。”(www.xing528.com)

1987年6月1日儿童节,杨正国为县幼儿园一次捐款12万元。

1992年5月1日,杨正国为修建榆林至神木地方铁路捐款2万元。

1993年8月,杨正国得知在神木境内施工的铁道部第十七工程局遭受洪水袭击后损失严重,当即捐款2.7万元以示慰问。

1995年3月,当他得知当年下乡插队所在村架设电线经费困难,慷慨解囊4万元,架通4公里线路,结束了该村祖祖辈辈点煤油灯历史

当笔者问及杨正国今后的打算时,他满怀信心地说,最近再准备拿出20万元为县上设立奖学基金,5年后为家乡修建一所“希望小学”。准备投资200万元办一个高档次的“游乐城”。

(原载于《解放军报》1995年10月1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