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美: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实体部分

技术美: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实体部分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通过社会实践说明了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进而揭示了美的本质。而贯穿于其中的灵魂是技术美,故技术美是现代社会人类生产劳动中的本质力量的具体表现。所以技术美是社会美的深层的东西,它构成了社会美中最基本的实体部分。

技术美: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实体部分

一、技术美的本质和特征

1.技术美的本质是什么

技术美学是研究技术美的科学。技术美是技术美学最核心、最基本的范畴。没有技术美的存在,也就没有技术美学的产生。

要了解技术美必须首先把握美的本质,也就是“美是什么”的问题。马克思通过社会实践说明了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进而揭示了美的本质。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征。”[1]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是自由创造的主体,人不仅适应自然,而且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自然。这种改造活动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实践,是在一种社会关系中进行的,这也正是人的本质和人的社会生活的本质表现。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首先把客观事物看作是自己的实践对象,然后才把客观事物看作是自己的认识对象。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规律了解的增长,在生产中的目的性、自觉性也在不断发展。人们按照预先想好的目的、计划去改造自然,使自然物发生与人类目的相适应的变化,人类的实践创造了一个符合人类生存需要的、有用的生产物,生产物打上了人的“意志的印记”,表现出人的目的和改造自然的创造力量的实现。人们从生产物的形态、功能中看到了人类的创造劳动,看到了作为自由创造的人自身的力量、智慧与才能,从而引起人的喜悦,感到自由创造的珍贵。所以,美是在人类的客观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形式特征,包含或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引起人们无比喜悦的感性形象。

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创造了美,又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了对于美的感受力。美是人的本质在对象世界的感性显现。美不能脱离感性形象而单独存在,它总是存在于各种具体的美的对象中。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直接感受到的是各种具体形态的美。美的具体形态是生动的、多种多样的,但基本形态有五种: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技术美、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技术美又合称为现实美,它是艺术美的基础,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反映。从大社会概念出发,也可以将科学美、技术美归为社会美,即美的基本形态有三种: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本书依据后者讨论。

技术美是美的本质的直接展现,它首先表现在以大工业生产劳动为核心的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其次表现在社会劳动实践的成果中,即技术产品上,例如各种剂型的药品。所以,技术美是社会美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直接、最广泛、最深层、最基础的实体部分。

社会美是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即社会的人、人的社会关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所构成的事件、制度、风尚等的美。社会美是现实美最核心的部分,技术美是社会美中最深层的东西。对技术美的本质的认识有以下三点:

(1)技术美是现代化生产的灵魂 社会美的直接来源是社会实践,它既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又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内容。社会美集中表现在人们的劳动活动、过程、动作之中。劳动者的智慧和才能通过生产活动及其产品表现出来,从而人们直观自身的本质力量,产生欢愉的情感。现代社会生产劳动的发展体现在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设备的完善,生产工具的改进、产品质量的提高等各个方面。而贯穿于其中的灵魂是技术美,故技术美是现代社会人类生产劳动中的本质力量的具体表现。

(2)有关技术美的知识是现代化劳动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社会美的主要表现是人的美,人的美有外在的形体美和内在的心灵美,这两方面都要通过人的社会活动表现出来。人的社会活动可以归结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和精神文明的创造活动,这两种活动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最为基本的活动。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对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运用和掌握现代化的技术,而且要有从事现代化生产的艺术素质,懂得如何用现代化的手段“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生产,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这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既适用又美观的物质技术产品。

(3)技术美是构成现代技术产品的要素 社会美侧重内容美,即追求社会功利性。而以功效为基础的、千姿百态的产品则是历史和现代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技术产品几乎占领了整个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技术美在社会产品的发展和完善上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技术美是社会美的深层的东西,它构成了社会美中最基本的实体部分。体现这实体部分的产品是外在质量(形式的美)和内在质量(内容的美)的结合。技术美是产品质量属性的重要部分。例如,在GB/T 6583—1994(idt ISO 8402:1994)《质量管理质量保证术语》中对“质量”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在其注解3中对“特性”列举了性能、合用性、可信性(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环境、经济性和美学。

制造产品有如下一些质量属性:

①性能 产品的重要运行特性(药品包括药理性能)。

②特征 产品的独特之处。

③可靠性 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如可靠度)。

④一致性 产品的物理特性及性能特性与预设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

⑤耐久性 产品物理损坏或被替代之前的可使用量(药品是只有一次性的有效期的)。

可维护性 迅速简便修复该产品的能力(药品储藏条件)。

⑦美观性 产品给人的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感受。

⑧感知质量 对产品外观、广告及品名的主观评价。(www.xing528.com)

上述几种属性大多数以产品设计为中心。药品设计不仅要依据药理学及药剂学等学科的原理,而且要有美学设计依据。

2.技术美的表现形式

技术美属于社会美,但技术美又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1)技术美表现在以大工业生产劳动为核心的社会实践过程中 大工业生产要求人们更准确地把握自然规律,利用客观规律,自由地活动。这种自由实际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这种驾驭规律,利用客观规律去判断、处理具体的个别对象,体现在大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体现在设计、施工、投产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在每一个环节中,人们都会时刻感受到生产的乐趣,都会为人类具有的智慧、才能感到自豪,从而上升为美感。

(2)技术美表现在生产劳动的成果即技术产品上 技术产品是根据人的目的、计划生产出来的,它体现着人改造自然的创造力量。技术产品必须具有功用性,符合人类生活的需要才能是美的。产品达到美,除了具有自由创造的内容以外,还要有美好的形式,即有实用性和形式美,能够体现出人对形式法则的自觉运用,满足人的审美要求,从而使技术产品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在技术产品上体现了“真”的丰富内容和“善”的形式力量,体现了真与善和谐统一而形成的美。

3.技术美与自然美、艺术美的关系

从美的范畴看,技术美虽然属于社会美,但与自然美和艺术美也有着密切关系。

(1)技术美依赖于自然美但又丰富着自然美 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是自然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自然事物成为审美对象,是由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或社会生活的发展实现了“自然的人化”,自然事物与人的社会生活构成了和谐的关系,从而具有了审美价值。

技术美与自然美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发展技术美必须研究自然美的形式规律,即研究自然物的比例、对称、和谐、韵律、节奏、均衡、多样统一等各种形式所引起对应的知觉感受、产生美感的规律。在技术产品生产中出现的仿生学就是技术美对自然美的一种借鉴。另一方面,技术美的发展又为自然美增添了新的内容。一般来说,自然美包括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加工、改造的自然现象和自然事物的美;一类是经过人们的实践活动,不同程度地改变了自然物的形态和性质所呈现的美。技术美的本质特征是通过技术改造自然,使产品的物质功能体现着人的社会目的性。具有社会目的性的物质产品,必然也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必然与自然界的发展变化相一致,如人们依据气候、地理等环境而进行的各种园林建筑、自然风景区的开发,各大城市新建的居住小区的美化,大工业区的绿化、园林化的实现,城市中各种风格、不同流派建筑物的出现,都为城市的风光增添了不同的色彩,从而产生美感。这种变化,正是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和发展的结果,技术美为自然美增添了新的内容,使绚丽多彩的世界变得更新更美。

(2)技术美与艺术美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一方面,艺术美促进技术美的发展,使技术美更加完善。技术美与艺术美有着深远的亲缘关系。在古代,技术和艺术是融为一体的。如现在遗留下来的古代建筑表明,它既是艺术构思的艺术作品,同时又是建筑技术的优秀成果。中国的苏州园林建筑、法国的凡尔赛宫、古埃及的金字塔等,既是艺术构思的结晶,又是建筑技术的杰作。这种融合起到了互相促进、互相辉映的共同进步的作用。建筑名家的艺术构思和工艺高手的精湛技艺,以及他们的想象力,往往是技术发明和创造的推动力。随着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生活有了较大的提高,人们由追求技术的发展进而追求艺术、追求美,要求把艺术运用于技术,使一度由于社会分工而造成的艺术和技术的分离,在新的基础上出现了技术和艺术的新的融合。艺术构思推动技术成果的发展;艺术美的原则在技术美中得到坚持和发展。如艺术美追求整体的和谐美。技术美接受了艺术美原则,在处理产品时,无论是外在质量(形式的美),还是内在质量(内容的美),都应是互相协调的。就一般产品而言,产品的形状、色泽、光洁度平整度、精密度等各种因素应是互相融合的,成为统一整体的技术美;就具有特殊性的药品而言,不仅要求有安全有效的内在质量美,而且要求有使用方便的剂型外在质量美,并达到整体的技术美。这种整体效应还表现在,就一般产品而言,技术产品的造型美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一致;就药品而言,药品设计给人以信任感、安全感,药品生产不仅符合GMP及QMS的要求,而且也符合EMS、OHSMS的要求。

4.技术美的特征

技术美是一个有机的复合体,兼容并包含着自然美、艺术美的某一侧面或因素,是社会美的基础实体。若把技术美简单地归结为任何一种形态都是不妥的。技术美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功能的合目的性 技术美是一种人造的美,是人改变自然物质形式而造出来的。但它又不同于艺术美,不单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而且是属于人类物质生活领域的,与人的生产消费紧密联系。技术产品作为审美价值的承担者,技术美必然体现在产品的功能之中;产品失去了功能就不会有人问津。然而技术美并不在于功能性本身,而在于功能的合目的性。药品作为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特殊商品,必须使安全有效且质量好的药品达到医学目的,符合科学的功能主治。

(2)功能的力动性和社会性 技术美的功能力动性不仅在动态产品(如汽车)上表现出来,而且在静态产品上也可以表现出来。不同种类的药品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使善变成了真的形式,体现了人类对必然性的自由支配。

技术美在内容上具有合目的性,在形式上则有合规律性。

(3)技术美的特殊的形象性 技术美和其他形态的美一样,具有形象性,具有人通过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然而技术美的形象性不仅包含有一般形态美的形象特征,更重要的,技术美是物质生产的直接产物,所反映的是物的社会形象。它必须体现功能性、合目的性。技术美功能的合目的性要通过产品的具体形象表现出来,没有感性形象,合目的性的功能就没有物质载体,也就没有技术美的存在。所以工业产品的感性形象是技术美得以实现的积极因素和必要条件。再有,技术美的感性形象是由人造出来的,但它和工艺美不同,它不是由人工精雕细琢的,而是由工业技术制造的。工业产品的感性形象,还体现工业技术的设计能力。简而言之,产品的感性形象必须是体现功能的合目的性的工业技术的物质载体。

(4)技术美有较大的可变性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始终是紧密联系的。科学主要指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属于知识形态,是潜在的生产力;技术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最终成为物化形态,是直接的生产力。科学美主要研究自然科学中的美学问题,包括自然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对美的追求、对科学理论的美学评价和科学研究中的形象思维等,它偏重于人类的理智美。技术美主要研究人类生产劳动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技术领域的美学问题,包括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的美化及产品的艺术设计等,它偏重于功能美。科学为技术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依据,而技术实践又推动科学的发展。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新理论涌现,促进技术不断改进;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和运用,加速了新产品的开发和老产品的更新换代;与此同时,技术美也得到了发展,体现在产品中的审美标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审美标准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消费心理和购物导向;而这种消费心理和购物导向则会在产品的设计中直接体现出来,于是产品设计的审美观点就会处于经常变化之中。产品的更新换代反映着人们审美观念变化的趋向,而这种变化着的审美观念,又影响着工业产品的设计思想,二者处于不断的相互作用之中。技术美在相互作用中变易和发展,其变易的速度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相一致的。

综上所述,技术美实质上属于社会美的较深层次,它与自然美、艺术美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技术美有自己的特征,是人的本质力量在技术领域的直接展现,是物质生活领域的规律性和目的性和谐统一的自由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