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厅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遗迹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厅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遗迹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所属机构在重庆的一处办公地点,也是当时郭沫若的居所和工作场所。位于沙坪坝区赖家桥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内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是重庆抗战文化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社会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厅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遗迹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所属机构在重庆的一处办公地点,也是当时郭沫若的居所和工作场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天官府旧址位于渝中区七星岗,南靠南纪门,北接通远门,东望较场口。另有西永镇赖家桥旧址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西侧,与陈家桥镇相邻。

天官府旧址是一幢二楼一底的砖木结构建筑。该处坐北朝南,通高约16米,阔14.2米,进深11.3米,占地面积约220平方米,建筑面积595.23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1320平方米。楼前有一块空地,外有砖石结构朝门,旧貌犹存。该址与周围林立的高楼形成鲜明的对比,现为众多租赁户组成的大杂院。楼梯的过道上层层叠叠修建了许多后来附加的厨房厕所、储物间等,二楼和三楼的楼梯和地板已有不同程度的朽烂。

天官府旧址门口

西永镇赖家桥旧址坐南向北,包括前院、后院和郭沫若旧居。后院为一单体建筑,与前院建筑平行,间距约8米,平面呈“凸”字形。中间为一楼一底,两侧各三间为平房,建筑面积450平方米。曾作为研究所,现为管理人员办公及住宿用房。郭沫若旧居为三开间单体建筑,结构形式均为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顶。总占地面积10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66平方米。前院由门厅、正厅和厢房合围,构成四合院,三厢房对称,形成两天井,门厅外两侧分别为左、右侧厅,与厢房连接,平面大致呈“凹”字形。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顶。正厅面阔9间26.4米,进深1间3.6米,三厢房面阔3间11.4米,进深1间3.6米,通高均为4.8米。门厅开两大门,石质门框,左门两侧分别有工作室、勤务室;正厅从左至右分别为郭沫若子女卧室、工作人员住宿、会议室、饭厅和伙房;左厢房为三厅办公室、郭沫若办公室,中厢房为阳翰笙办公室和工作室,右厢房为冯乃超办公室和工作室,左右侧房原分别为第七处、世界语排字间、第六处、艺术宣传处、第五处。修复后,均按原貌布展陈列。

郭沫若旧居位于前院左前方约20米处,为一单体建筑。坐东北面西南,面阔3间,建筑面积40平方米,风格与前院一致,从左至右分别为郭沫若书房、客厅和卧室。另外,此处自清代建成后,遗留了水池、石缸、花坛等附属建筑,现成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的景区点缀及附属文物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成立于1938年4月1日,它是主管抗战宣传的一个部门,由郭沫若任厅长,下设办公室、第五处、第六处、第七处。办公室主任为共产党员阳翰笙;第五处负责动员工作,处长为救国会成员胡愈之;第六处掌管艺术宣传,处长是共产党员田汉;第七处进行对敌宣传,处长是哲学家范寿康。第三厅成立后,将在各地活动的10余个抗敌救亡演剧队和3个电影放映队、1个漫画宣传队、1个孩子剧团统置于其领导之下。应该说,第三厅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主要宣传机构,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厅最初成立于武汉,武汉沦陷前,迁至战时首都重庆。1940年,国民政府撤销第三厅,改设文化工作委员会,下设国际问题研究组、文艺研究组、敌情研究组。文化工作委员会基本继承了原第三厅的工作性质和任务,也吸纳了广泛的社会知识分子

郭沫若旧居

位于天官府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正面

位于天官府的旧址原是重庆市第一任市长潘文华的内弟建造的私宅,后让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作为办公地。1940年7月13日曾遭日机炸毁,后修复。这里曾是抗战时期各民主党派人士交换意见的地方,他们常常出入郭宅,发表意见,探讨问题。周恩来董必武等皆是此地的常客。1983年12月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将郭沫若旧居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重庆市渝中区天官府8号(原7号)]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庆直辖后于2000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予以挂牌保护。该旧址因年久失修,已日渐破陋。现为民居,房屋总体结构变化不大,但楼梯等处已增加了不少居民自己搭建的小阁楼,外墙及内墙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保护情况较差。

位于沙坪坝区西永镇的旧址是为了避免敌机轰炸,设立于乡间的一处办公地点。从1939年到1945年,郭沫若领导文化界人士在此进行了大量的抗战宣传工作,这里是当时文艺知识分子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在这里,郭沫若完成了《屈原》、《虎符》、《高渐离》、《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等历史剧的创作,被毛泽东主席高度赞赏并列为延安整风学习文件的《甲申三百年祭》、《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等,也是在这里问世的。重庆解放后,该旧址曾由巴县西永镇香蕉园农场管理和使用。1987年,重庆市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重庆市政府公布其为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沙坪坝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有偿收回产权,相继编制保护规划、实施修复工程。2005年9月7日,沙坪坝全家院子郭沫若旧居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将其命名为重庆市第三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予以挂牌保护,现保护情况良好。(www.xing528.com)

位于沙坪坝区赖家桥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内景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是重庆抗战文化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社会艺术价值学术研究价值。

位于沙坪坝赖家桥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部分陈设

第一,它是抗战时期社会各界同仇敌忾、团结抗战的见证。第三厅或文工会迁渝后,团结大后方文化界进步人士,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孩子剧团,团结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等团体,开展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各种活动,宣传抗战,反对投降,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对大后方的抗战救亡运动和民主运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它记载了中共在大后方积极领导抗战的历史。第三厅或文工会既是国民政府的机构,更是一个吸收了广泛社会成员的群体。中国共产党利用自身优势在其中发挥了不少作用。在周恩来、董必武、郭沫若等同志的具体领导下,第三厅或文工会内外集结了一大批爱国、民主、进步的同志,他们为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重庆历史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第三,它体现了地方建筑色彩。位于西永镇的旧址建筑布局、建筑形式等体现出了巴渝民居的典型格局,封闭式的院落,呈四合院布局,讲究对称,整体构图完整,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突出的景观价值。

鉴于以上情形,我们认为,在今后对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的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对天官府旧址收回产权,加强管理。天官府旧址产权所属长期模糊不清,致使一些管理措施不能真正到位,造成了许多机制性障碍。加之,住户变更频繁,普通居民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房屋年久失修,漏雨,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乱堆,人为乱搭乱建,致使该旧址破坏严重。又遇重庆雨季较长,天气多阴湿,加之建筑木质结构本身的特点,房屋的老化加速。这些都是天官府旧址保护较差的原因。因此,有必要在报请重庆市渝中区政府批准后,由渝中区政府出资,将位于渝中区天官府旧址内的共21家住户迁出。紧接着,由市文物局提供资金支持,将旧居重新维修并复原;与此同时,市文物局和渝中区文管所协同有关单位,征集照片、实物等,布置陈列。另外,在收回产权,进行必要的维修后,还应改善周边环境,在路边竖立必要的指示牌。

第二,充实陈列内容,整治环境,结合周边规划,打造文化景观点。位于沙坪坝区香蕉园村的旧址经全面修缮后,已于2005年正式对外陈列开放,2010年纳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下一步,应做好文物本体的保养维修,加强陈列馆软硬件及配套设施建设,增添旧居周边道路指示牌、旧居内中英文导览标志、三维动画演示、郭沫若事迹影视播放以及接待中心等设施;加快旅游配套产业(郭沫若相关书籍、书签、明信片、地图等)和周边餐饮业发展;进一步充实旧居内的文字、图片、实物等史料,征集相关文物藏品,增添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可以考虑将临近歌乐山、陈家桥等地方的名人旧居连接成带,搭建更大的文化观光走廊和旅游片区。

第三,进一步做好文物资料搜集工作,加强相关问题的研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是抗战时期国民党重要的管理职能机构,但其他党派不少人物也参与其中,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体现。目前,有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文物、档案文献等第一手资料搜集和整理还不够丰富,相应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事实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的复原陈列与历史主题陈列都需要相当多的文物和史料来充实,而国家相关机构和社会上保存的这方面资料并不在少数,因此,今后应该组织力量进行更多的挖掘和探索,力争取得质量更高的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